分享

老子的“无为”是什么意思

 新用户0935snDB 2023-02-13 发布于河南

老子的“无为”是什么意思

——红尘迷不了我的眼小肖原创

请先点关注,以便交流。

直奔主题不讲闲语。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在这段话中,老子用了6个“无”:无为、不言、不辞、不有、不恃、弗居,以强调对待事物应持的态度。

那么这6个“无”是什么意思呢?老子说的“无为”是什么都不做吗?其实不然。仔细看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在这段话中,“故”解释为“因......之故”,“是以”解释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由此可见,圣人之所以无为、不言、不辞、不有、不恃、弗居,乃是因为大道之行,自然天成,事物本来就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一切看似矛盾,但实则矛盾对立的双方是相互依存、动态转化、相辅相成的,正是因为这种看似对立的矛盾的互动,万物才得以调和,成就和谐。既如此,还需要刻意强调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吗?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圣人才“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啊。

一、因势利导方能各尽其用中国有句老话:“是药三分毒”。但是谁没有吃过药?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写道:“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就是说永州之野这种蛇的毒性特别大,被它咬中的人必死无疑。但是这种蛇却也有大用:“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就是说用种蛇的干粉作药引,可以治疗麻风病等多种疑难杂症。抓这种蛇非常危险,但是,只要能抓住一条这样的蛇交给官府,就可以免除一年的赋税——说起来挺危险,但只要不死你就赚了。这说明什么呢?万物之所以生存、发展,正是利用了事物之间相互对立的矛盾呐。

由此可见,圣人之所以“无为”,正是圣人遵循大道,尊重矛盾,故而“万物作焉而不辞”。圣人“无为”不是无所适从,更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圣人透过矛盾表象,看到了其背后运行的“道”——动因、规律、必然;达到了“常无欲,以观其妙”的境界。所以才不去“强为”“妄为”。

二、楚灵王胡乱作为终致亡身。老子的话是说给谁听的呢?前面我们说过,他是说给治国者的。这就如老子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天下万物依规而行,百姓安居乐业的时候,作为当权者最好不要瞎折腾。楚灵王喜欢细腰,臣下便拼命减肥,相互攀比谁的腰更细;朝廷这么搞,天下纷纷效仿,结果一下子饿死了好多人——所谓“恃墙而立”,那低血糖应该相当严重了。结果官员饿得无法办公、百姓饿得无力农事、士兵饿得无力打仗,好好的一个楚国很快被祸害得不成样子,楚灵王自己也被迫逃亡,最后吊死郊外。楚灵王之所以成为春秋时代有名的穷奢极欲、昏暴之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一己所好,刚愎自用,强行作为。

反过来讲,假如因势利导可以“无为”而治的话,何乐而不为呢?这才是老子强调“无为”的本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