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造力三密码大公开

 培训班文摘 2023-02-13 发布于山西
【黄埔学员:郑惠娟、陈小星、王雅丽、彭颖、陈晓艳、周迎志、朱晗涛、吴乾芬、严筱、刘月(视频整理)】
本文为2022年2月23日王德生博士分享的《如何从反义词开始进行创新》视频直播课程整理。(文章尽量保持“口语和对话体”。) (括号内蓝色字为三视角学员互动内容)
 
【课程摘要】
本课程中老师用三视角智慧的创造力三大密码或者称三朵金花:
1.  三视角本体论、
2.  三一逻辑、
3.  123原理
带领学员解决生活中看似对立的两难问题,总结出创造性解决二元对立矛盾的路径:把矛盾放进具体的场景里面找到相应的本体,分析本体里面哪两个视角之间的矛盾,运用123原理找到第三个视角,这就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即解决问题的钥匙在'第三者’。
老师运用本体论、三一逻辑、123原理首先解构孔子和颜回关于3×8=23&24的问题,然后对普遍性很强的“一和多”的矛盾,“左右”、“上下”的矛盾问题进行解构,并且用粒子波场的两两矛盾来找答案。课程中老师让我们明白这些两难、对立的问题都是缺少一个第三者,这个三要从三视角的本体论寻找,从而获得三视角智慧。
三视角智慧要有舍已精神和一颗公益心,才能从三视角智慧中获得无中生有的创造力智慧。
 
【关键词】
反义词、三朵金花、创造力、公益心、智慧、矛盾
 
【导读目录】
一、3×8=23&24的智慧
二、创新解决“一和多”的矛盾
三、两难问题源于“二”
四、创造性解决“左右”“上下”的对立矛盾
五、问题解答
六、视频整理学员感悟


图片



一、3×8=23&24的智慧

我们今天晚上要讲的是创造力的三大密码,非常重要,而且这个课你在其他地方是听不到的。所有其他讲创造力课的,不可能有我们三视角智慧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处理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我们讲一个孔子和颜回故事。孔子的学生颜回,到一个店子里面去,看到顾客在和店主在争论,3×8=(?)。顾客说3×8是23,店主说是24,顾客认为24不就是多收了他的钱吗?是不是?然后这个人认定3×8一定是23。
颜回就插话说,怎么可能3×8是23呢!就是24。然后,这个人知道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就说那我们俩去问你的老师,他说,如果我错了,我就把头给你。颜回也不是太有把握想了想,头还是不能给的。颜回就说,如果我错了,我就把帽冠给你。后来他们俩一起去找孔子,孔子怎么说啊,大家知道吗?
(嗯?孔子说3×8=23)
孔子说,颜回,你怎么这么笨啊?3×8=23嘛,3×8就是23!知道不?颜回一懵,想着老师说的话也没办法。后来颜回回去了,又发生了一件事。整个两件事是一起的,我就只讲一件事。后来颜回问老师,为什么3×8=23呢?大家想一想,你们知道为什么孔子要说3×8=23呢?

图片


(嗯,3×8=23只输一个冠,3×8=24要输一个头)
孔子是求仁爱的,整个场里面是要求什么?
(和谐)
整个场里面都要和谐,就是你不能出现大的问题,而那个杀了头的话是什么呀?
(不和谐了)
丢个帽子是个小利益,而且颜回愿意舍己之后就没问题了,是吗?
(嗯,对)

图片


图片


图片


假设现在孔子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终生教授,那大家想一想,21世纪的孔子,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当然这个用什么智慧?
(三视角智慧)

图片


这个当然只能用三视角智慧,这是个方向。因为二元的话,左边也不是,右边也不是。
这样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的人生中是不是太多呀!
(是的)
我们知道,我们不学三视角就没辙,这个就是你为什么要学三视角。我今天算是明白了,这个BIB里说:“人生总是有一条路的”,你不要认为是死胡同,其实没有死胡同。
那要怎么样揭开呢,是你们揭开,还是我揭开?LX老师有没有上来呀?
(还没有)
那LX老师又要丢掉好几个亿了!这样吧,我要一个理科生和一个文科生,好不好?其实我今天做的事情也不好,我让同学们以代码进来,你看这些头像的代码,这是谁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办法认识你们呀,亲爱的同学!只有打开你们的头像,我才知道,是吧?

图片


(嗯)
我给你们听课许可代码,就希望你们打开图像,这样我才知道你们是谁。CC你是文科,D老师你是什么科?
(我也是文科)
大家帮一帮孔子,好不好?我们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两难问题,是吗?
(是)
对!左边也不是,右边也不是。那一定是什么地方出问题了?一定是我们这个'真’出问题了。也就说,我们判断3×8=23还是24的时候,我们认定它就是什么呀?要么是23,要么是24。刚才我说了,孔子是什么地方的人呀?
(山东曲阜吧)

图片


图片

(对)
那孔子这个问题就是很好一件事情,而且在老师这里还把它飙高了一下,如果颜回不是丢帽子的话,这个故事就写不下去了,是不是?
(嗯)
但是现在老师把这条路封死了,不是丢帽子,是砍头。那这故事就只能交给我们来写了。
那么真跟美出现问题了,真左边也不是,右边也不是的时候,这个真跟美,就产生激烈的冲突。但是我们说三视角智慧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冲突,是吧?
(嗯)


所以根据123原理,我们知道从本体论里面第三个视角,是善,是吧?是善。其实孔子也是有智慧,为什么呢?孔子也是抓住了善,大家懂了吗?因为颜回丢掉的东西比较少,知道不?
(嗯)
但是现在是什么呀?现在是两个善都一样的了,所以这个时候就不能简单的通过改变真了。那么……但是我们要找的那个钥匙还是善,那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时候我们要回到哪里呀?就是从善我们不能再用孔子那一套了,因为两个善,两个恶都是一样的大小,都是砍头。
大家想一想,孔子如果要求得仁爱的话,就是两个头都不能砍,是吧?
(嗯)
哇!那两个头都不能砍。要是我们要达到美的话,两个头都不能砍的话,那这个时候要从哪个上面解决问题了?要从哪个上面着手呢?最后我们要从哪个方面来落脚,我们要知道钥匙在哪里?

图片


(钥匙在善)
对!钥匙在善!但是现在碰到这两个善都一样的,所以你看这个问题是不是特别的困难呀?但是大家想一想:善是一样,好像我想不出什么东西,然后美是我要的目的,是吧?你不能改呀,是吧?你不能说你不切头,你就切个耳朵就算了。这也不行,孔子不是这样的人。孔子要求的是,都要是和谐的。但是说这个美和善啦,我们好像……几乎都没有办法了,是吧?

图片


(嗯)
也就说现在的矛盾是不是转到了美和善,美和善不能双全了,是吧?
对,不能双全。这个时候告诉我们肯定是真出了问题。大家有没有看到,这个矛盾有一个转换呀?开始是真和美岀现问题的时候,我一下子就转成了善,当我想要改善的时候。你会发现善不好改,左边也是这样,右边也是这样。但是美是我要求的目的,明白吗?所以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善跟美产生了严重的冲突。
这个时候我们只能进入真了,就是3×8=24这个真,也就说我们对这个真到底是哪个角度我们缺失了呢?这个时候你就知道是我们的真进入了二元,我们的真进入二元之后,是我们的真出了矛盾,是吧?那是什么?是我们的逻辑合一性和建造性出现了矛盾,知道不?如果我讲了逻辑它就什么呀?就不能建造仁了!是不是?

图片


这个时候你就看,逻辑和建造性出了问题的时候,如果我要去建造仁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不要去对这些人产生很大影响的时候,那我就要扭曲逻辑,是不是有这个感觉呀?但是大家想一想,扭曲的时候怎么样?现在问题就是即便是扭曲也不行。
所以呢,这个就是真的逻辑和建造性发生严重矛盾的时候,其实是我们忽略了什么?
是忽略了真的“容纳性 ”,也就是任何一个真理它有个美的角度,它有一个“容纳性“ 。
它好像容许他不是这么普遍适用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呢?

图片


其实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3×8等于24,也对 !等于23,也对 !“容纳性”就是这个意思。那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但是孔子真的是普林斯顿的大教授,他总得说服店里的人,是吧!他不能说24也行,23也行, 不然别人很难理解。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仍然回到哪里来啊?回到那个最原始的矛盾。真是粒子, 是吧?美是场。粒子和场产生了矛盾,就要什么?现在我们知道解决这个矛盾是什么?是波 ,是变化。
这样的话当真的“容纳性”, 就是3×8等于24 ,3×8等于23,跟我们现在这个波作为解开的钥匙一结合起来的时候 ,是不是马上就得出了答案?就是3×8等于24的时候,它要求什么啊?它要求你运用的这些对象有没有很强的波视角?
(没有)
没有,知道不?明白吗?
这个时候你只要给店主做个实验就可以了。
比如这边摆三排苹果, 每一排8个,然后隔5分钟之后再去数,还是24个,是吧?另外要摆一些,刚刚放在这里,然后呢,把三排排完后,一去数发现一下子有一个不见了 ,就倒了……
那么你想一想,这个时侯是不是给强调3×8等于24的人和3*8等于23的人,双方是不是都打开了这样的一个真的智慧。
让大家彼此都明白,什么情况下3*8 等于24 ,什么情况下3×8等于23。
也就是在店子里买东西的时候这些东西3×8等于24,但是如果换一个场合的时候3×8就有可能等于多少了?23!

图片

 
大家想一想,大家做一个实验,假设在另外的一个世界,你们交流的东西全是刚才我讲的这些。刚刚数完三排,每一排8个 ,再去数那个总数的时候,一下子有一个就怎么?就不见了。
大家懂了吗?
就是假设有一个世界里,它里面的东西和我们这样的世界里面的东西,它的波视角比现在这个世界更加明显一些。
其实这是很重要。也就是告诉我们3×8等于24不是在任何时候都绝对适用的。明白吗?
我不知你们听懂了没有?我的学员就是以前的学员应该是听得懂的。
这就告诉我们3×8等于24 ,是不是一个普遍适用,任何情况下都对的真理啊?不是的!
(不是的)

图片


(所有的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嘛)
对!都是在一定的适用范围里面的。
这个时候,整个过程当我们利用123原理和三视角智慧,用这个矛盾来解决的时候,用第三层来解决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找到那个方案。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孔子。我们觉得孔子也是用了真善美的三个角度,知道不,已经很不错了。
 

图片


 
二、创新解决“一和多”的矛盾
 
好,我们今天晚上是要用反义词来创新解决我们生活里面的问题。这个矛盾解决和上面孔子的矛盾是需要一样的智慧。
大家知道我们经常讲的反义词是什么?
就是一和多
这个一和多我给了谁啊?我们经常说一和多是反义词 ,是吧?什么时候他们是真正的反义呢?就是引发了我们的矛盾才是真正的反义。
比如你如果只有一件衣服, 或者你有很多的衣服,但是你觉得有一件也行很多件也行,你觉得是矛盾吗?
(不是!)
也就是一和多,我们所有的反义词都要引发出矛盾了,你才感觉真正的相对立的反义词。

图片


一和多是我们首先研究最多的反义词,一和多的反义词几乎是个视角。就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的, 知道不?比如説我举一个例子 :我只有一件衣服,我要参加20个不同的PARTY 怎么办?
比如是女生的话,你一件衣服参加20个不同的PARTY是不是觉得这是一个矛盾呢?是吧,觉得是个矛盾。
然后更重要的是 ,比如说过年了,车站里就只有一个人在那里指挥这些乘客,要有秩序的上高铁,大家觉得容易吗?很不容易的。这就是一和多的问题。
一个人怎么样去指导很多人呢?

图片


CC,你是老师,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是不是就会出现?一个老师怎么让大家都听你的话呢?
(建立规范,建立统一的规范)
嗯?建立什么?
(有一个口令啊,规范这样的)

图片


郝校长,你告诉她一下,她认为建立统一的口令规范能解决问题吗?
你要知道,这是学习啊,统一规范可以,大家把手放在后面,但是我的眼睛看着你,我在做白日梦……,是吧。
还有比如说你让大家努力读书,努力学习,总之,你一个人下面有很多人,你是权威他们要执行你的命令,这常常是一个巨大的矛盾,这个其实就是课堂上最难做的事。是吧?钟老师,有没有创新的方法啊?
(老师,我觉得一和多是对比和变化的冲突)
那肯定是。
(是一个分布,就是一个价值,如果在场的人,大家统一价值,认同价值,这个矛盾就会解决。)
比如説 ,我举个例子:火车站每个人都认同价值啊,“我要坐车回家”。看,他説,我要赶紧回家,大家都认同这个价值才会挤在那个口子那里。

图片

 
还有以前我们去食堂打饭也是挤,那个师傅一个人在那里急死人,“不要挤啊,不要挤啊……”
那大家知道比如说这个车站里有三两个人,下面有几百人,有的人说话“你再挤,你再挤把你拉出去……”,你觉得这个有用吗?基本上作用不大,当你的眼睛一离开他们马上又乱了。
“我没有挤啊,我没有挤啊……”马上就乱了,是不是和课堂上一样“谁在说话啊?”,“老师,我没有说我没有说”整个课堂这样折腾几次之后,你觉得课堂45分钟还能进行吗?
XXX,你也是老师,怎么解决?
(不好意思,老师刚才弄小孩耽搁了几分钟)
小孩子等会给你一个难题。
刚才的问题是课堂上一个老师,怎么让他们把你当权威,学生愿意去遵守你的考验,我们知道是不容易的,是一和多的矛盾。
你还不要说,你家里如果有三个孩子的时候 ,你一个人就折腾不过来了,那现在大家知道这个国家是不是也是一和多的矛盾呢?

图片


一和多的矛盾,知道不?一和多的这种矛盾,我们辩证法里把它叫做什么?叫做对立统一,是吧?今天我们知道它对立,我们希望把它统一的东西搞出来,是吧?我们拿什么东西把它统一起来呢?
一和多从表面来说是对比和变化,但是我要告诉你变化和对比也是一和多,对,一个具相也是可以指向多个特征
但是一和多的矛盾,我们要放在具体场合里面才能知道,才能找到它是属于哪一个本体论里面哪两个视角,一旦知道,那第三个,那个钥匙就在那里了。
大家想一想,比如在火车站的时候,少数几个人很难有次序的指挥下面几百个人的,是吧?那他们肯定是缺失了视角,缺少了一和多这个矛盾的第三个视角,在第三个视角做的事工作是不够充分。不够充分,是吧?

图片


大家有没有听到,有的很有智慧的领导一来,说三句话,问题就解决了。他就说三句话,这些人就不挤了,整整齐齐地在那里排好队,很有秩序的。
你们觉得他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讲啊?
(就是客户的需求?大家都不会迟到的,请放心,不要急。)
你是怎么想到的?
(从场的价值角度)
不是的,它不是属于价值,而是属于信望爱。知道不?就是为什么挤呢?他对这个车站相不相信啊?
(不相信)
不相信。所以他讲三句话,第一句话从信上面讲,第二句话从大家的希望一定实现讲,第三句话讲这个车站有舍己的爱,知道不?他这三句话讲完了之后,所有的人都什么?
(都服了)
(都安静下来)

图片


都服了,明白了吗?
大家想一想,你们上课是不是也是这样啊?当这个时候,我们今天晚上不可能细讲,给每个人一个钥匙。
这个问题是从心和身,每个人做一件事情要回家,但是身体活动时,不听使唤,所以这个时候从他的精神,第三号位去找到钥匙。对,找到钥匙。
所以现在你再看,所有管理得好的车站、火车站,到了过年的时候这个车站长要大家重复讲这三句话,知道不?“我们是全铁路上最值得信任的车站,我们这里从来没有人因为没有车了而过不了年,你们要完全地相信我们,而且我们承诺,如果你们不能回家过年,我们所有的人都不回家过年。”明白了吗?
你讲其他话有用吗?你讲其他话只会激化矛盾,是吧?是不是?
(是)
比如说,你们如果不守纪律的话就把你们撩出去,知道讲什么吗?
(丢出去,哈哈)
那你想一想,你这个话一来的话,这个矛盾就更激化了。

图片

 
好,我们再来一个“一和多”。
刚才我告诉你,这个创新是要怎么做啊?怎么样找到3号位啊?首先是“一和多”要进入这个场景里面,找到那个场景中的矛盾所指向的是哪个本体论,明白吗?再从那个本体论找到两个视角,看是哪两个视角,是吧?当然,这有很多方法。刚才钟老师找到对比和变化,就知道我要找分布,是吧?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要跟这些人搞好关系,要互相影响,然后呢,要共存,是吧?
大家知道,你要是车站里跟这些人(乘客)有矛盾的时候,你站在他身边他都很讨厌你,是吧?
但是你这个对比变化分布是很抽象的,所以你要投射到哪里啊?投射到人上面去,知道不?分布在人就是信望爱。
(对,对……)
你一找到信望爱的时候,你知道怎么样说话了,是吧?“你们要全然地相信我们……”,但是,不能只是这样,是不是?你要相信的时候,要有点行为,叫做什么呀?怎么样使人相信,你要用点类比演绎归纳了,明白吗?要用点类比演绎归纳了,这个时候要用我们的哪朵金花啊?三一逻辑,是不是?你要用点类比演绎归纳,你不能只是讲。

图片


嘴巴讲是很厉害的人,如果你嘴巴不会讲,那你们要相信我,是不是还要有点其他的表示啊?比如说那里有一些老弱病残的人,你们特殊照顾,是不是?
大家知道,如果你类比的话,秦朝的时候,商鞅变法,大家都不相信了,是不是?搞一坨金子,大家都不相信那是金子还是什么东西,是吧?
这就告诉我们,怎么样说信望爱,你要用类比演绎归纳,明白了吗?好,这个例子我们讲完了。

图片

 
所以整个的路径,你们是不是有了啊?那么现在我让大家解决一个问题,好不好?
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一个Lady,只有一套衣服,对,只有一身衣服,那身衣服也不贵,也不便宜。她没有很多钱,就只有一套衣服,然后她要参加20个不同的party。20个不同的party,有小孩的,有大人的,还有很严肃的。很显然,怎么办呢?这套衣服我穿到这个party里面还可以,好像到其他party里面就不行了。这里就是一个“一而多”的矛盾。

图片

 
我现在调查一下女士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啊?
Helen,有没有这种感觉啊?总是觉得到一个新的场合里面,衣服不够,是吧?
(得换新装)
LY,你是不是觉得,我没有衣服,那我去租。是吧?
(哈哈哈)
这个租的话,是不是智慧啊?
(是智慧)
不是,不是。这个没有解决“一而多”的问题。这个只是我一少了,我把一扩大,是不是?这个叫妥协。这个只是把矛盾转化了,为什么呢?
因为还是要付出成本。要知道智慧是不需要付出成本的,明白吗?智慧是无中生有的。你那个不行,凡是要花钱买呀都不行的,知道不?那有的人就说我这个衣服再配个帽子,也不是呀,你们很多人就会这样,是不是?我就配个帽子,那就不一样了,是吧?但是帽子要不要钱啊?
王老师讲的要无中生有,是吧?要无中生有。怎么做?
按照刚才来吧,首先你要找什么啊?找本体是哪一个?它是个什么矛盾?然后找到第三号位,是吧?
(是美的本体,统一多样和谐)
这有很多本体来找,很多本体,这个解决方案最终也有很多,它都是要无中生有的。

图片


你们有没有人想出来?
(衣服能改装吗?)
改也不是智慧,改也要钱,而且一套衣服你能改20次吗?
(改成破烂了)
(哈哈)
 
  
 
三、两难问题源于“二”

老师的问题是不是都很难?都是两难问题,为什么都是两难问题呢?一定是你本身有个二元思维,才会导致两难,是不?
(老师!有没有这种可能,同一套衣服在不同的场合里面都能穿,但是身份不一样,身份上发生改变?)
你的答案是对的,但老师要的是整个推理过程,知道不?这样你才能有长进!

图片


(明白!要具体的推理的路径,才能指导我们进行创新)
我们很多人就要知道这个答案就是要去掉二元预设:我在每一个party里都做同一个角色,是吧?这是个二元,懂吗?在不同的party里,我可以做不同的角色。也就是在不同的party里面做适合穿这条衣服的角色,这是不是就挺好的?
(对,就不用换了。)
Z老师的这个答案是根据常识,对不对?
(对)
但是,老师今天是要用理论推出来。你们不重视那个推理,要的是一个结果。而我们要一个具体的,有建造性的过程。
(明白了,这样我们以后才可以类比创新。)
它的过程跟我们刚才讲的也是一样。大家想想,首先,我们知道要找哪个本体,是不是?我告诉大家,可以从最通用的本体开始-对比、变化、分布。如果你是一而多的问题,最好先从哪个本体出发?

图片


(对比、变化、分布)
对比、变化、分布,任何两个视角都可以形成一而多,明白吗?那你觉得我只有一套衣服要适应很多场合的时候,当然也可以用粒子、波和场。你觉得衣服的波动性大不大?
(不大)
一套衣服不能适应很多场合的时候,是不是用对比、变化、分布更好啊?
这时候,一套衣服是一个具象,是不是?只有一个变化。那这里是变化和什么发生矛盾呢?
(跟它的特征)
跟分布呀,因为你要从不同的场里面产生不同的关系嘛。什么意思呢?你看,在小孩场里,小孩说:“阿姨这个衣服一点都不好看!”明白吗?
另外一个同学场,老同学的说话:“这个衣服真的好。”
 

图片

 
再换一个场,上流的女士,叫什么名字?
(名媛)
恩!名媛,你看,我们这个老同学应该钻到地底下去是不是,太寒酸了! 
 


大家想一想,同一个变化与不同的分布是不是产生巨大的矛盾?
(是的)
现在,根据对比、变化、分布,也就是这个具象要对比来解决问题,是吧?什么叫衣服的对比呢?这一套衣服它对这人产生的特征,这就是你的角色。比如说你在名媛场里,你穿这个衣服应该做什么角色?
(服务员)
对,做服务人员,甚至都可以做低等的工作,这样就不可能穿燕尾服来服务了。
(对)
你反而穿着这样的衣服更显得什么?得体,是吧?听懂了吗?
(是的)
这个就是一个什么?比较具体的创新过程,是吧?当然这里面你还要什么?要把类比演绎放进去的时候,才知道在不同的场合里面,你到底选哪个角色,是吧?明白吗?
(对)

图片


但是,这个方向一出来的话,你觉得后面的那些还是大问题吗?
(不是大问题了)
不是大问题,为什么?因为后面的不是什么?不是你们缺少的,而是恰恰是你们擅长的思考,是不是?
(对的,类比、演绎、归纳)
类比、演绎、归纳就是你们很擅长的。但是这一个是什么?就是辩证逻辑、三一逻辑、123原理、本体论,这个是你们从来没有什么做过的。对,你看挺有意思吧!
这样我们选一个什么?LJC,我给你们的反义词是什么?
(我没有选反义词,我是课后自己挑了一个反义词。)
叫什么?
(真和假)

图片


真和假这玩意啊要讲很久,大家听的会比较糊涂,是吧?我们先讲比较容易一点的,好不好?Z老师的你的反义词是什么呀?
(聪明和愚昧)
我们说的什么?对,聪明和愚昧。什么时候聪明和愚昧,你会觉得受不了?一定受不了,是不是?比如说有的时候你去说那些人什么?你很聪明,你很愚昧,他好像都什么?无动?
(无动于衷)
我觉得还是跟大家讲一点有意思的东西,好不好?讲左和右,好不好?对。
(好)
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左一脚右一脚,是吧?
(对)

图片


什么时候左一脚和右一脚会产生矛盾?首先大家明白一点,什么时候左和右会产生矛盾?你们平常走路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左脚跟右脚有矛盾吗?
(没有,除非脚受伤了)
我今天讲的不是脚受伤。其实首先都很健康,但是左一脚跟右一脚就是左脚进去了,右脚是什么?出不来。
(沼泽地、泥潭)
但是你这个什么?你没有经过逻辑推理出来,是不是?你看我不欣赏,是吧?对。因为你是日常观察出来的。
(对)
我今天要的是什么呀?要的是:左脚跟右脚要推出来,在沼泽地里面是吧?要推出来,这样成什么?这样才彰显你三视角智慧的不一性,是吧?
(对)


大家想一想,左脚和右脚走路的时候,它到底是个什么矛盾?比如说你的腿伸,腿动的时候,左脚和右脚是在什么情况下?它会有矛盾,就是左脚和右脚,它有什么不一样?
(一个是静的,一个是动的)
对,很简单,你就什么?你把左脚踏出去,踏在地上的时候把右脚就什么?就抬起来了,是吧?
(对)
这个时候左脚跟右脚什么呀?左脚管你的什么?管你的静,是吧?右脚管你的什么呀?

图片


(管你的动)
管你的动,对。现在你就知道,静和动要产生矛盾,就是粒子和波要产生矛盾,是因为什么出问题了?
(场)
因为场出问题了吗?知道不。场出问题了才会产生矛盾,所以现在大家就知道,你下坡的时候是不是左脚跟右脚也不容易,对。
(是的)
下坡的时候不容易,还有沼泽地里也不容易,沙地上也不容易,是吧?


图片


图片




四、创造性解决“左右”“上下”的矛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今天晚上第1句话是什么呀?所有的反义词,如果是真正的矛盾,它一定可以从不同的本体论上面找到相对应的两个视角,但是,有的时候你可以放在这个本体论上面,有的时候可以放在另外一个本体论上面。
    现在我们把这个上下放在职位的提升上来,好不好?

图片


图片


对,一定有个二元思维。那为什么我们觉得一把hand和二把hand中,二ba手好像就是不如一ba手呢?如果二ba和一ba手都差不多,你会觉得矛盾吗?不会的!

图片

 
关于这个我们讲一个具体的问题。比如说,你根据公司测评,你本来根据自己的材料觉得自己应该升一级了,是不是啊?但是却没有,或者更厉害的是什么呀,更厉害的是你已经当了二把手了,然后呢, 这个领导把你降了一级,这个是不是让你很难受啊?

图片


图片


图片

  
 比如说,这个问题就是,失业了,怎么样东山再起?跟这个问题是不是一样啊?
(嗯,是的是的啊)
失业了,老板开除了你,怎么样才能东山再起?这个是很重要的啊!

图片


刚才我们说降级就是上下的关系,是不是啊?其实这个上下的矛盾就是粒子和波的矛盾。
    这个粒子和波的矛盾常常是什么?是权威和执行的矛盾。为什么呢?你要上位啊,为什么你要上位?你越上位的时候,好像可以发号施令了,是吧?是一个矛盾,知道不?所以1号和2号位升级了,往往是你有一种二元思维,就是我升级了之后就可以对更多的人下达什么啊?下达指令。但是如果我一下指令,被降级了,原来是我领导他们,现在我要听他们指挥了,是不是好难受啊?

图片


看过一部电影,一个人原来是团长,犯了错误之后就被降到了伙夫,要干什么呀?要给原来自己的连长、排长等下属煮菜给他们吃。
    所以,最难受的其实是什么,是一个权威和执行的这样一个矛盾,听懂了吗?
    这个时候你就知道根据123原理,应该找3号位,是吧?它是1号位和2号位的矛盾,你要去找场,要找场来解决这个矛盾。
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个时候到场里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做什么?有很多,是吧?所以呢,老师就要跟你讲三个场,在有的情况下要用到交流场,有的情况要用私交场,有的时候要外场,有的时候要内场,知道不?
    比如说用你的内场的时候,你就要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啊?代老师,要内场的时候就是自己要变得什么呀?
(去聚焦于那个场的核心竞争力提升?)
不是这个意思,就是精神上面要什么呀?自己要变得谦卑,知道不?要把这个‌‌自我拿掉,‌‌要心甘情愿地认识到‌‌老板对你的下调是合理的,是为了场,懂了吗?也就是说,如果不把你降级的话,整个场就会很乱!

图片


你看,一旦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你是不是就会心安理得啊?而且你做事情的时候就会把本职工作做好,是吧?
但有的时候呢,确实是这个领导什么地方出了错误,然后呢,你要想解决这个矛盾的时候,‌你就要动用什么场?
(外场)‌‌
这个时候我们要动用私交场,‌‌明白吗?比如经常动用老人团,是吧?找以前的老领导,找领导谈话,反映自己的情况。
‌‌但是我个人‌‌觉得,如果zuzhi已经下达了指令,或者跟你谈过话了的时候,‌‌最好不要轻易用私交场‌,除非是你真的有‌‌很明确的确凿,但那也是一个智慧‌‌,而不是直接跟他去争,不是直接去抬杠,抬杠只会使矛盾越来越激化。
那还有一个是什么,还有一个是外场啊!我总觉得吧,其实三个场都可以同时做,是不是?
‌‌比如说私交场,你就跟有私交的人、有可能传话的人表达你自己的意见,但表达你自己的什么呀?‌‌这事‌‌你没有委屈,对上面的人表示理解。然后呢,你再谦卑一点,“我在哪些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要提上来”,是不是?

图片


同时你还要做外场。‌‌其实你要理解,‌‌你要理解什么呢?你要理解‌‌‌‌原来你在这个位置的时候给外场是不是带来了‌‌一些问题,是吧?所以这个时候你就‌‌要不停地修正自己的外场。‌‌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老板看在眼里,是不是就觉得不一样啊?
这是我们对上下反义词的一个逻辑的解构,非常重要的啊!
 

图片




五,问题解答
 
好,我们讲了很久了,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您刚才讲到找外场的,我这里有一个真实经历。就是校长想换班主任了,班主任不敢抬杠,他就找那些家长。家长就跟校方说不能换班主任,这个老师很好,不能换,真的换不得。嗯,外场真的是一种智慧。)
对!如果你只会做类比、演绎、归纳,你就是抬杠,是不是?
(嗯)
'他比我还更差’,这就是类比;'你怎么可能把我拉下去呢’,这是演绎;'如果你再这样的话,我就不在这里啦’,这是归纳。很多人是不是这样?
(嗯)

图片


但是一旦你使用三视角智慧的时候,你不是自己去类比、演绎、归纳,而是让外场里面的人自动帮你去类比、演绎、归纳了。家长找校长说:“你看这么好的老师,你竟然要换他下来。”你看,家长帮你做类比、演绎、归纳的时候,是不是就完全不一样了?
(嗯)
辩证逻辑是给形式逻辑定一个正确的方向,一个创新的方向,但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又彼此互相需要,互为条件。根据一和多来看,对比是变化的方向,变化是不是也是对比的方向呀,听懂了吗?
(嗯)
所以那个武大教授说:“辩证逻辑是形式逻辑的方向。”这个发现也是很具大的。

图片

图片

今天老师你在解读的时候,让我更加清晰地知道这个路径。也就是说这些智慧的人,他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他那种心量,或者说他那个公益心,他不是为了他自己。他为了更多的时候他就放下了,他要为了自己就放不下,可能他就上不去。我分享到这里,谢谢。)

图片

  对,你这个发现很重要。就如我们以前说的,没有公益心就没有创造力。当人如果只是服务自己的时候,一下子就走入了二元,他马上就看到的就是二难问题就是死胡同。

好,最后一个问题。
(老师,'决策模型’好像基本上都是涉及到这个问题了。)
对。我为什么把本体论、三一逻辑、123原理,作为三视角的三朵金花,也就是说,如果你要去做创新的时候,基本上只要抓住这三朵金花,就八九不离十了。但是大家想想这三朵金花要学习,是不是不容易啊?
(是的)
(本体论很多人都没有见过)

图片


图片

图片


(老师,我提一个问题哈,就是你今天的这个三角形画出一个中心词是创造力的三个密码;也就是说,研究的中心词是一个矛盾的解决,是吧?那老师您能否简单的解释一下,你为什么会这样的摆放本体论,然后三一逻辑,右边是123原理,它们三者之间的一个具体逻辑内在的关系我还想不太明白,你能不能简单解释一下?)

图片


这个比较简单,你就用粒子、波、场嘛,知道不?
(粒子、波、场,就是对比)
中间这个创新,就是从矛盾到创新,是吧?那么简单的说,就是在本体那里面,它本身就包含着矛盾,知道不?
(矛盾是什么?)
也就是所有的矛盾都在本体那里面,那种子在那里面。
(对)
那么三一逻辑就是把这个矛盾就什么,去解决,这是一个过程。所有矛盾解决的过程都是什么呀?都是一个逻辑运动的过程,明白吗?
(嗯,嗯,对)
其中这里面最为重要的就是那个辩证逻辑,是吧。对。辩证逻辑就是粒子、波、场怎么样,做什么模式去转换
(嗯,嗯)
大家记住啊,粒子、波、场模式在转化,它不是粒子性的,说什么现在是静态,现在是动态,现在是场,不是的噢。对。他只是什么呀,他只是粒子的视角的分量比较多,然后呢?波的分量比较多,场的分量比较多,知道不?而且这个这个变量是连续变化
这是今天我跟太太爬山的时候发现的。比如说你走路的时候,你看你走路的时候,你左脚放在这里,那右脚然后开始向前面走的时候,这个时候,其实吧,粒子、波、场三种模式的分量都有,知道不?也就是三个变量都有,明白吗?

图片

 
对,只是当你什么呀,当你从后面那个脚一起来的时候,这个什么呀,波的什么呀,变量比较多,知道不?然后一落到这边来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什么呀,场的变量比较多,因为好像两只脚都落地吧,知道不?对,然后再起来的时候,在整个运动过程里面,它实际上是粒子、波、场。不同的变量总是在连续的发生改变,懂了吗?转变的过程,这连续的转,所以这个时候你才知道什么呀,辩证逻辑是波视角,是吧?

图片


(明白。)
嗯,但是很重要的,对,他只是什么呀,只是当比如说粒子这个变量比较多的时候,就好像在那个方程式里面嘛,粒子、波、场等于0的第一个函数。然后那个那个粒子的份量很多很多的时候,但是你不说其他份量没有,懂吗?只是其他份量比较少。比如说这个是1,这个呢是0.0几,0.00几。对,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是什么呀,现在转向了什么模式啊?粒子模式。对,转向了粒子模式。对,但是实际上它是什么,它是连续变化的,这个是挺有意思啊。那么现在你就知道我为什么把,三一逻辑放在什么,放在波上面,是吧。
这是矛盾创新过程里面,整个这个过程就是什么啊,就是你用三一逻辑是什么,是不停的转换过程啊,不停的转换模式啊,那么左边123原理当然就是什么,就是你去找出关系来嘛,找出矛盾出来。
(找出问题就是视角与视角的关系的问题)
对,对,是视角与视角的关系,视角与视角的冲突。
(嗯,明白。)
但是这个不是一个严格的三视角啊,知道吧,但是已经什么呀,你可以怎么样,你可以去用啊。
(谢谢老师。)

图片


(老师,就今天讲这个课,然后我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实际上我们的主观创新或者主观存在啊,就是那个主观智慧,我意识到是这个)
我不知道你讲什么?

图片


(因为我们说,因为存在分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三视角智慧,如果我们是纯粹用语言和大脑在做创新的话,那实际上是在整个身体中,把那个智慧给演了一遍。) 
那我刚才讲的这个东西,其实它是什么,它是一个普遍的什么,它是一个普遍的存在性,就是什么呢?就是一条狗。它这什么呀,你觉得它很创新的时候,它也用了这个,知道不?明白吗?对,这个才很重要啊,就是你用这个东西可以去分析什么呀,鸟在天上飞的时候,它是怎么样用123原理的。它的本体论是什么,他的什么呀,这个三一逻辑它是怎么变的啊?明白吗?
今天晚上我们是什么?是我们自己怎么用,是吧?对,它是这个玩意,它不仅是我们。所以在三视角智慧之下,还有两难问题吗?
(没有了)
对,没有两难问题。历史上面所有的,包括数学里面的两难问题,都可以让三视角智慧那什么,解决,知道不?
 

图片

 
(老师,我有个问题想请老师帮我分析一下。当你昨天给我聪明和愚昧那一个反义词的时候,我一直在想,然后今天我做的这个事情,就是我发那个文章的时候,也是我多次的,这个其实也就是愚昧和聪明的一个对立的一个一件事情而已。我自己反思,我生活当中,生命当中出现过很多次这样的行为,就是怎么呢?我自己常常理解为叫好心办坏事,其实我本来的想法,我是把老师昨天的课程写成一个,就是课程的一个简介,就是要发给同学们看,但是我又觉得太长了,然后呢,就怕占版面,所以我就想把它写成阅读那个号上面。)
 

图片

 
不是不可以,你应该写成什么呀?下面是我的老师王德生老师哪一天在哪里讲的课程的总结,知道不?加一句话就行了,就OK了,是吗?
(是的,是的)
但是你没有这句话的时候,读者就认为这是你Z老师自己的发明,是不是?
(嗯,对对对。嗯,就是我觉得我通常在就是脑子里面那些东西慢慢慢慢的写出来的时候,就这好像这个脑子就完全没有理智啦,哎,马上就给发出来了,其实后面我自己都那个,就是我生命当中缺少一些东西。)

图片

 
这个我以前不是讲过吗?愚昧不是有什么呀,不是没有理智,对,不是没有理智,这叫愚昧,没有理智是愚昧的解释,叫做什么?叫什么叫愚昧,知道不?那导致愚昧是你的心和您的问题,是你的心和你的,是你的人格和你的精神的问题,知道不。明白了吗?就是你的精神和什么,嗯,就是我们很多人只有想做公益的事,是不是?我想去帮助别人,但是,你会发现你的公益跟什么呀,跟你所做的那件事,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了,是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什么,你没有真正的舍己,知道不?懂吗?嗯,就是隐藏了的一些,隐藏着自己的什么呀?
(隐藏着自己的荣耀)
比如说。你刚才说的,我要尽快帮老师做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个什么自我荣耀在里面,知道不?嗯,懂了?
(谢谢老师,我这个我觉得我生命的就说......)

图片

 

图片


图片

 
(对对对)
嗯,很有热心,然后呢,几十亿人要共同,好像要ZG什么,走向更加什么,公益,是吧?对公益之河流要像什么?洪洪大水,然后来推动一样的。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象,这些转发文章的人,这些推的人,有多少有舍己精神,有多少不只抒发自己的愤怒的情感啊?

图片


倘若你不是这样的话,你是不是要理性的思考一下呀?这件事情我转发这样的文章,我真的相信它是真的吗?这个文章里面有些什么样的材料啊?好,这个逻辑推理真的是这样吗?有没有二元死结在里面呢。

图片


图片

图片


(谢谢老师,这个问题我真的一直困扰了我很久,现在老师这么一说出来,我才真正的了解)
所以你在做公益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左边精神里面提升自己,舍已!舍己!舍己!知道不?公益舍己,然后拥抱矛盾,你才会去拥抱矛盾嘛。你这不要急急急急忙忙出来,就是不愿意什么呀,不愿意拥抱矛盾嘛,是不是?
(你想快点解决这个事情?对,受不了了,快点解决。嗯。谢谢,谢谢。)

图片

 


六、视频整理学员感悟
 
刘月感悟:
老师开篇运用孔子和颜回关于3*8=23或24的这个典故,抛出了问题,让我们看到在真和美出现矛盾的事上,如何来处理?显然用二元思维是无法解决的。而通过老师层层剖析,看到了KZ在真方面的妥协,暂时化解了美的不和谐。挽回了整个场的和谐。而对于今天我们在求真向善寻美的过程中,需要内部去找到各样的矛盾,从而使我们在真的上面不妥协,那要如何化解呢?老师运用三视角智慧里的三朵金花,本体论,三一逻辑,123原理,一层层给我们剖开现实世界里存在的各样矛盾,激发我们对三视角智慧的渴求,感谢老师。
 
周迎志感悟:
解决一个两难问题就是一次巨大的创新,就是突破自己的二元思维的过程。
创新竟然有具体的路径,面对两难问题,先找相应的本体,再找到对立双方相应的视角。然后根据123原理,应用辩证逻辑,一步步找出第三方来解决两难问题。
简直太兴奋了!
 
陈晓艳感悟:
每次视频整理都是收获满满,也催促我进一步反思。通过今晚的课让我再次反思自己为什么缺乏创造力,因为不愿意舍己去拥抱矛盾,只是按照经验解决问题,没有进入到三视角本体论中。
 
郑惠娟感悟:
老师把孔子和颜回3*8=23还是24的故事标高了一下,让矛盾升级,然后循环往返地引导我们,从真善美这个三视角两两不断转换的矛盾冲突中,利用123原理一次一次地引入第三方来解决矛盾,最终解开:原来我们的真出现了二元,有缺陷。
 
严筱感悟:
每次听老师的课都比较烧脑,但隐约中可以感觉这里面蕴含着极大的智慧,连我们自小以为的乘法口决都可以在三视角的智慧下变通,我们总是用人惯常的愚昧无知把自己的活成了粒子,而且仅此一个视角,而忽略了波和场,真得太伟大了,我们就是要在拥抱矛盾时,涌现第三者,开启我们的创造力,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矛盾和冲突。
 
陈小星感悟:
当粒子和波产生矛盾时,它可以有三套矛盾。针对出现的每一套矛盾,可以通过调节场的三个视角来解决:视具体情况可调节内场,或外场,或私交场,或同时运用三个场进行调节。老师通过对“上下”反义词的矛盾关系解构,结合职场中具体问题的实际运用,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三视角智慧的实用性和无穷魅力,真的是太神奇了!
 
彭颖感悟: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这句耳熟能详的莎士比亚名言,感觉人生除了生和死,没有其他了。
但其实,人生的各种纠结中的成长,矛盾中的蜕变,这些人生的高潮,才是缤纷多彩的人生旋律。
老子有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一直被后人所诟病。其实,刍狗也好,人也罢,都是被天地容纳的存在。搞清楚本体论是什么?三一逻辑怎么变?是怎样用123原理的?万事都可分析,万物都有智慧。
 
朱晗涛感悟:
反义词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已经不常用了的,偶尔会的写作课或专业的学习中会出现。通过老师的开示讲解,带领学员一起来从反义词中寻找智慧,在反义词的解构中找出解决矛盾的路径。特别精彩的是《论语》中孔子和颜回的关于3*8=23的解构,得出震撼的3*8=23=24结论,并创新出关于两难问题的解决出路就是三视角智慧的本体论、三一逻辑、123原理,让我们得出当面对问题和矛盾时的态度是拥抱矛盾和问题,用三视角智慧创新的解决问题。
 
吴乾芬感悟:
在整理视频的过程中,深感本体论、三一逻辑、123原理都需要跟着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系统的深入学习,只凭一堂公益课,或者只是自己看三视角公众号的文章,是无法学会三视角智慧的。正如老师所说,我们对本体论是没有概念的,视角本体论的学习更为重要。
 
王雅丽感悟:
在过去的认知里面,认为3X8等于24,还用讨论吗?答案是绝对的,不容辩驳的事实,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因为我接受的教导就是1+1等于2和3X8等于24一样,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从来没有想过也没有人告诉我们3X8等于24,不是在任何时候都绝对适用的。
咋听之下,一头雾水,这是和王老师学习的常态,要做好心理准备,系上安全带,不然很容易发生摔倒和撞车危险。我不知道我听懂了多少,不重要!因为王老师一直深入浅出抽丝剥茧的把我里面的二元和固化打碎,经常折磨的我五脏六腑的翻腾,但我知道,我成长了、灵活了不再象过去这么较真了。我认定的都有不一定,都有一个“一定的适用范围”这让我不得不低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