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学校领导陪餐究竟为了谁说起

 新用户81884477 2023-02-13 发布于江苏

轮到陪餐,跟孩子们坐在一起吃饭,席间,一起交流当天菜品的情况,得知有个菜有点冷了,有个菜切得有点大。陪餐结束,在记录本上记下了那些情况,到此,一次陪餐的任务感觉是完成了。期末,相关的台账资料进行收集,中间也会开两次会,讲讲陪餐的要求等等。至此,一个学期的陪餐工作也就完成了。

以上便是大多数学校领导陪餐的现状。可这是完成了吗?难道陪餐的目的就是为了积累那几个本子吗?为了完成任务应付检查吗?为了秀一下写个报道吗?对此,我们的学校都应该好好反思下,一个制度的实施到底是为了什么?

咱们还从陪餐制度说起。2019年,教育部明确要求学校实行陪餐制度,这是为保障学校食品安全、提升学校伙食质量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于是,几乎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制定了陪餐制度,行政人员轮流陪餐并都记录在档。

当然我也相信所有学校的陪餐制度中都会有关于陪餐后定期交流、排查整改等条目,但真正落实的实在是少数,一般都停留在记好陪餐记录本这一环节。这样陪餐中发现的有关食堂管理、食品质量、烹饪质量等问题也就停留在了纸上。

同样地,现在学校的规章制度都会制订得很全,而在落实到位并发挥作用,为后续工作带来指导借鉴上依然存在着太多的问题。如果我们对发现的问题不加以分析改进,将落实制度只停留在看和查的环节,不去梳理问题、讨论问题、整改问题,那制度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对一所学校来说,制度必不可少,而执行制度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多年的从教经历积累了一些有关制度的制订和执行等方面的想法,现略记一二。

一是初心要牢记。伙食工作也好,教育工作也好,我们的初心、使命就是让孩子获得最好的发展,所以,我们的每一项制度的制订都要落实到这个命题上来,想一想对孩子有什么用;每一项制度执行后要把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改进,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的环境条件才能不断优化。

二是制度要接地气。学校的制度必须是适应自己学校的,小到停车的位置、大到评估考核,都是反复讨论、教代会通过,符合自己学校实际的;语言上可以不全都是刚硬的,多一些人性化的、温暖的表述;文本要简洁一点,一看便懂。

三是执行要坚持。制度定稿后,在下一次修订之前必须全员全程执行,不能一开始要求特严,慢慢地就没有了,大家对制度的执行力是需要适时的提醒、全面的监督的。

四是问题要解决。对制度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包括制度本身的问题和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都要及时加以分析讨论、尽力解决。如上面说到的陪餐,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情况,一起商量改进措施,使学校的伙食工作再上台阶才是该项制度实施的最大意义。

或许以上所说的大家都知晓,就是没做好。那既然知道,就去努力做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