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梅||从幻觉走向现实

 阿苏心理工作室 2023-02-13 发布于湖南

01

非创伤性回忆

当我开始从创伤性回忆走入非创伤性回忆时,记起一个没有交集但默默观察过的一个同事。对方职业规划的颠簸,从大企业跳槽到小地方,当时觉得不太对劲,但是说不出来什么。现在的判断是缺乏规划。这个人喜欢唠嗑,我就听,每周五出去,我都会想打听去哪里,但我没有能力去询问。那时的我每周去同学家呆呆,社交不规范,就是坐着发呆和沉默,不主动交流,非常安静,没有材料聊天不喜欢打听,不出去玩,也没有倾听对方的能力,呆呆的,极度自卑。在关系中沉默没有让我自洽,而是难堪。面对不熟悉的人更加不想去交流,不吭声,不愿意打开自己,也不愿意走进对方。这个画面看见一个苍白无聊无力的自己,一直缩在那里,对别人没有好奇心,也没有力量去探索周围的世界。现实中没有朋友,常常收到被否定的信息,加上身体不太好,性格寡淡,无声无息,无色无味的白开水一样。两手空空,没有能力为自己规划和充值,像空气一样不断的飘荡,也像鬼魂般安静,又像茫茫人海中的蝼蚁般迷茫和渺小。

如果创伤性记忆是大剂量大浓度的,大哭大喊的,大悲大喜的,生离死别的,悲惨疾苦的镜头。那么非创伤性回忆是平淡无奇的,画面中的人物,场景,地点,停留时间都是短暂的。孤单弱小的一面出现时,不会自嘲,有学习困难而无能为力,没有现实能力,不能跟人交流,一直很安静的,沉默寡言的低头走路,默默的不出声的观看。在人群中通过假装不存在来传达苍白无聊无力。

碎片化学习

觉察到自己像个没有文化也不识字的自我封闭式老人,通过逮住人的方式,不断提问不专业人来碎片化学习模式,感觉特别吃惊。虽然QQ,微信的出现,让我开阔了眼界,但也固化了碎片化的吸收,只要碎片提问就有人回答,只要百度就可以看见。让婴幼儿快速吸奶的偷懒模式得到巩固。养成了失去了判断,模糊化,没有辨别能力,同时看电影和书的能力消失了,通过看短平快文章来获得快乐,没有系统化知识没有长期在大脑停留,锻炼不出长期记忆,没有养成独立思考。曾经被忽视没人注意的渴望,因为别人的口水沫碎片化解答得到满足,以为这就是逃避孤独孤单的方式。其实是快速谈话来索取信息的模式,让我沉浸在不判断,不质疑,抄作业听话照做假装勤奋状态,没有经过长长的时间来思考试错体验形成自己的认知。

思维高速旋转的模式让我的手跟不上,常常用碎片化表达,大脑像过山车,只能记录当下能捕捉上的零碎镜头出来,表达会出现片断的,瞬间的,没有成句成段的输出,我的思维不断跳跃,好像不断在濒临死亡恐惧中来回折腾下快速奔跑。

害怕考试

每次考试来临就是感觉被焦虑控制,无法做事情,特别害怕,每次考前的准备工作,看考试大纲,罗列考试目录范围,用思维导图列框架,按时间顺序做真题卷等,很快被这些将要执行的东西吓到,知难而退,或许是直接退行到一个无能为力的状态,本身的懒惰让我停留在被喂饭的层面,习惯了等靠要行为,让我对每天花同样时间精力体力去执行有厌恶和厌烦。排泄期人格让我不能按固定流程像螺丝钉一样去完成。日复一日的强迫性动作让我厌恶,特别是越靠近考试日期,直接被焦虑淹没,无法落实具体的事情,好像是一个人默默做事让我有一种坐孤单的冷板凳的心慌,没有共生的客体,没有回应的声音,像独自呆在另一种空间的恐惧感,就像我不能一个人看电影一样,我需要淹没在群体中被动推着走。制定一个目标,我无法在时间的链条下一步步走下去,考虑如何不切实际的飞过去到达目的地,没有客体镜映,让我无法一个人每天单调刻板的完成几个小时积累。我是从没有被相信过的,我没有一种坚定不移像泰山一样稳定信念在那里来面对重复。

无法耐受

表达内容需要快速及时吐出来,不能根据不同场合学会等待,忍耐,看见合适的时机遇见具体个体再说出来,比如在读书团体,明确主题群体,在这个场合会耐受不住自己被情绪情感的冲击,快下课时快速找下一个议题,形成干扰别人事件。后知后觉才发现耐受性是不够的,现实感是不强。做交通志愿者活动,在太阳下晒了两个钟时手臂累了,不顾自己身穿交通志愿服装站在路边的现实,直接甩起手臂来放松麻木的肢体,直到别人制止,好像很容易忘记自己的具体环境。

第一次网络帮助对象

当我的自由联想开始到非创伤性回忆时,生活中的焦虑浓度开始下降。那天,朋友向我询问如何填写学校的小程序,对方开头说出现“失效”不能进入下一步动作。曾经熟悉的防御开始操作,身体马上唤起之前的沟通模式,快速忽略对方表达的内容,或许是我没有能力呆在当下听对方描述,让自己稳稳停在瞬间听对方说什么,接住疑问后进行分辨。我直接被自己吓自己的心理游戏困住,表面好像被对方描述的困难吓到,其实是我没有理清内容,被焦虑情绪推动下马上快速展示自以为收到的问题,用慌张的口气告诉对方一大堆内容,比如哪里找到小程序,哪里填写,哪个图是可以上传的等。啰啰嗦嗦半天后。我小心翼翼问对方明白没有?对方可能对我很了解,知道我的脆弱,非常小心谨慎回答说“你没有明白我的意思,不是顺序操作问题”。我一听这个回复,心理万马奔腾,更加紧张,否定机制跟随着出来,当下也没有觉察到,潜意识却收到对方在说“我不行”,我快速补救自己被否定后的不舒服情绪,又开始巴拉巴拉自我暴露是如何从头开始操作的,其实是再次重复说了操作顺序,用答非所问回复对方。不过这天,现实层面的回复开始不同,也许混合新旧模式,我开始学会提问并要求对方截图给我,之前特害怕指示别人。当我看到截图后(一瞬间还是有大量焦虑导致没有看清楚),马上去寻找历史记录看对方的问题,同时去发现其他问题,带着不安情绪努力去观察所有问题的细节,最后发现对方传错截图,给我的不是人数图,而是地址图。然后告诉对方点击,其实这样表达就可以了。结果被我自己的焦虑情绪控制,又补上啰啰嗦嗦一大堆的解释,不断把前因后果都告诉对方,比如说“因为你的字体是蓝色,代表你没有切换画面”,多话的行为是因为感觉我被对方否定了。然后习惯性理想化别人,等候被别人发动命令的强迫性又出现,同时开始寻找我身边人,想双重保险来求助别人。后来我才听懂对方是说操作中失效,不是不懂流程。然后对方不断追问“你说的真的吗?”,我焦虑再次升起,犹豫一下,按理是对的,我的否定自我攻击模式开始上来,不过很快,这次启动心理新防御,硬着头皮回答:“是对的”。对方又告诉我还是不行。不过,这次我总算可以仔细安静一些,开始检查图,核对字体,告诉对方第五行。然后对方又抛出一个新问题“下一行的地址填也写不了”。这次,我心理再也耐受不住了,可能已经超出我的想象,一下子着急程度增加,我觉得我也不知原因了。我啰嗦旧模式又来了,最后我只得小声建议“要不重启”。对方更加不信任追问“确定退出吗?”我说是,结果最后成功了。

我心理松一口气,第一次指点别人,虽然我也有经验但不敢教别人,害怕现场出现我掌控不了局面,也害怕在指点别人后被羞辱被否定的痛苦。现实中我遇到请教会退缩,因为对方的回复会让我快速退行到当年不断骂我“死猪狗,野臭生”的画面中,我有经验有技能也不相信自己可以帮助到别人。经过这次来回对话,觉察自己,带着自己的焦虑,在新旧防御冲突中,现实层面开始仔细甄别,心理经过挣扎煎熬后成功上交。

第一次出门帮助对象

过渡到非创伤性回忆后,看见一直依赖妈妈躲在妈妈背后,更加不敢单独去帮助别人承担责任的内在小孩。有一天朋友生病了还没有买菜,我第一次主动跳出来询问对方要不要帮忙。之前,我从不敢,哪怕用体力劳动帮忙别人,都非常害怕出错,如果出一点错误就会让我战战兢兢,生怕被责骂,被批评,被否定,被嫌弃做不好的恐惧让我的行为马上退缩,不能帮助别人,除非混在团体一起承担。

那天当我跑去菜市场,知道对方对菜色款式要求比较高,用视频直播给对方,也问老板其它副产品,以前在被迫害焦虑催促下,不会多问,最好有一说一,刻板僵硬速战速决,好像背后被死亡追兵追赶,匆忙潦草结束。这次呈现有灵活的一面购买对方心仪的几款菜式。终于可以出门提出疑问付出劳动,开始用脚步踏进现实。

结语

被大量的情绪情感困住,不断在等待客体来发现和理解,形成了守株待兔的被动性,没有习得主动寻找,探索,琢磨的行为,甚至对世界的好奇都主动阉割了,一种麻木不仁的状态,远离祸从天降危险来自保,画地为牢,也是重复妈妈不见了的过度惊吓。自我封闭的行为,被迫害焦虑,分离恐惧,让我停滞在某个角落一动不动,等待心中理想化客体来拯救我脱离苦海,最后发现没有人来。绝对化的黑白世界,没有被良好客体的引导,示范,信任,肯定,被需要的社会化过程,完全被本我吞噬,只有不停在黑乎乎的井底来回打转,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回应,没有精神粮食的无回应之地。尝试从幻觉层面出来,踏进现实,面对自恋受挫,没有理想化模型,我不再是神,世界有自己运行规律,找到自我成长方向,日益推进,螺旋式状态,有一天,从井底爬出来的感觉。好像在河流漂流太久,好不容易上岸走进陆地文明的现实。

作者:

国梅,广东,一位行走在自我成长路上的探索者.2006年-2012年参加家排个案团体,2013年开始一对一心理咨询,2015年-2016年精神分析初级班,2020-2021年精神分析中级班,道阻且长,慢慢行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