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回阳救逆剂。 为什么要回阳?因为患者的阳气衰微了,那就是阳气已经亏虚到顶点了。如果不赶紧把阳补回来,就会出现阴阳离决的亡阳证,甚则出现了阴阳离决的阴阳俱衰证。 同时为什么把它叫做救逆?因为此时患者常常有着四肢的厥逆,四肢的逆冷。所以这部分内容主要用于哪里? 当人的阳气虚衰至极的时候,表现出了内外俱寒,甚则出现了阴盛格阳,严重者还可以出现戴阳,它用于这些危重疾病的治疗。 在回阳救逆当中,首先谈到的第一个方子,叫做四逆汤。四逆那就是四肢厥逆,那也就是经常感觉到什么呢?突然间感觉手脚发凉了。 老百姓经常讲,说那个人快不行了。为什么呢?凉了。先从哪儿凉?先从远端开始凉,从远心端向近心端逐渐地发展。 手脚一凉,逐渐往心脏这个地方走,最后心口也凉了,最后彻底就凉了。所以它主要治疗的是四肢的厥逆。大家一定注意,我们今天谈到的四逆,是四肢厥逆,并不是我们大多数人经常讲的:长年的手脚发凉。长年手脚发凉,不一定就是阳气虚,它可能是其它的原因。 我们一个一个来分析,为什么出现了厥逆的症状?阳气虚衰。人有五脏六腑,每一个脏腑都有着自己的阳气,但是最根本的阳气在哪里?最根本的阳,我们也把它叫做元阳。 元阳是根藏于肾当中的,所以我们既把它叫元阳,又把它叫真阳。所以出现了阳气的衰微,一定会影响到肾,肾当中的阳气虚衰了。 为什么肾里边的阳气虚衰,谁引起的,它的原因是什么?那么能够伤及人体阳气的,无外乎就是阴寒之邪嘛。 我之前给大家谈到过:比如说自然界的寒邪,它伤及人体的时候,一来可以伤及人体的表阳,导致腠理的闭塞;同时它还有一个特性,不经过由表及里,直接侵犯人体的脏腑,我们把它叫做直中。 直中到哪里?一个是直中到脾胃,伤及到脾胃的阳气;二一个直中少阴,少阴当中就包括了手少阴心,还包括了足少阴肾,所以这就是一个原因了。 谁呀?寒邪。寒邪直接侵犯了人体的脏腑了,伤到了少阴。当然这个地方的少阴,讲的是少阴肾。伤及了少阴,那么就导致了肾阳亏虚。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人体的阳气常常会随着津液的耗伤而耗伤。 津可以载气,那么如果说突然间大量的津液耗伤了,也可以伤及到我们人体的命门之火,就是肾中阳气。那么为什么突然间大量的津液耗伤了,最常见到的大汗或者说大吐、或者大泻,这都有可能少阴的阳气。 无论这两种情况是谁,最后都导致了少阴肾当中的阳气虚衰,还不是虚了一点,伤得比较重。 当肾中的阳气亏虚的时候,我们把它叫做命门之火不够了,人体的真阳亏虚了。阳气它有着温煦的作用,它首先要保护最重要的部门就是五脏六腑。而五脏六腑当中又是以五脏为主的,五脏当中又是以心为主的。 所以它首先要保的是心,那么其他的地方呢?四肢旁末嘛。所以当阳气亏虚的时候,一定首先是四肢旁末失去了阳气的温煦,那我们把它叫做阳气不够了,不能到达四肢旁末,所以四末失去了阳气的温煦。 表现出来的结果那就是四肢发凉。从最远端逐渐逐渐的往上走,往上走就逆,所以合起来叫做四肢厥逆。 肾当中的阳气是人体全身阳气的根本,而阳气又具有着激发的作用,又有着兴奋的作用。所以现在肾中的阳气亏虚了,怎么激发呢?怎么兴奋呢? 我们把肾中的阳气叫做人的电瓶,电瓶里边都没电了,你这个汽车的马达怎么把它打起来呀。它激发不了脏腑的功能了,所以就会导致人的精神状态不好,怕冷,又不想动。 因为一动更伤及人体的阳气,所以常常是哪个地方缩成一团,我们把它叫做畏寒倦卧。脸上的气色也没没了,我们把它叫做面色苍白。既没血色之红,也没气色之光。这些症状都是由于肾中阳气亏虚,阳气不能布达于四肢旁末而导致的温煦功能失职而引起的。 同时大家注意,当肾中阳气亏虚的时候,就好像我们过去在农村住着的时候,家里面有个大炕一样。炉子里边有了火,你这个炕上才能暖和了 。而炉子里面一旦没火了,那个炕就要做凉炕,我们把它叫做火不暖土。 土是谁?脾胃。火是谁?肾阳。当肾中阳气亏虚的时候,火不暖土,所以就会导致脾阳的亏虚。脾主运化,它既要运,又要气化。现在阳气都亏虚了,气还气化什么呢?所以胃里面那些吃下去的东西,就不能正常的消化了。脾也没办法把它们运走了,运不走叫什么吗?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里边讲的很清楚了,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所以胃吃下去的东西,清的浊的不能被脾运走了,就会导致清浊不分,混浊相兼而下,那就出现了腹泻。基本上吃的什么,拉的就是什么。我们把它叫做下利清谷。 这个词很漂亮,下利指的是腹泻,腹泻出来的是什么东西?谷,那就是没有消化掉的。清,就是那种没有消化或者消化不完全的那种东西,没有熟了的东西,凉的东西。 脾阳亏虚,不能温运。虚寒内盛,寒则凝,凝则不通,不通则痛。所以患者还会出现腹部冷痛感。这是肾阳的亏虚,导致了脾阳的亏虚,出现的这些症状。 同时,由于肾中的阳气亏虚了,神也就失去了阳气的温养。《内经》在讲到第三篇生气通天论的时候讲:阳气养精,精则养神。那也就是神得到阳气的温养,神才清,神才精,才有了精神。 那如果说阳气不够了,神失去了阳气的温养,神就不精了,那它一定会表现成疲,所以患者出现的就是神疲。 那么这种神疲还不仅仅是神疲乏力,神疲的是昏昏欲睡,一点精神头都没有。躺到床上,缩成一团,一点精神状态都没有,即使来个亲朋好友你跟他说话,他也不搭理你,甚至他连你是谁都不知道,我们叫神疲欲寐。 那么你再去摸摸他的脉象,命门之火虚衰了,脉象一定是很衰微的,所以患者的脉象很沉,又很弱。好像那个脉要跑了一样,要丢失了一样,也可以把它叫做脉微欲绝。 所以这个就是当寒邪伤及了少阴的阳气,或者说由于汗、吐、泻导致了少阴阳气亏虚的时候,说明它虚衰至极了,衰的很严重了。所以我们把它这一系列的表象分析归纳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患者的阳气仅存无几了,我们把它叫做阳气衰微。由于阳气衰微,患者体内出现了一系列的寒象。 阳气衰微已经影响到了机体本身正常的需求了,如果我们不赶紧把阳气复原,不赶紧把阳气给它补上,再消化下去,那就越来越少,最后一点,嘭就没了,就会出现回光返照。 就好像那个蜡烛,最后点着点着最后蜡烛没了,蜡没了,就丢那么一点儿火苗,砰一下就掉了就没了,所以这是一种危重病证。 危重病症怎么办?急需要把阳气扶回来,急需要去救。所以采用的方法那就叫做回阳救逆。是哪逆了?四肢厥逆嘛。由于是四肢厥逆,所以这些药物回阳救逆组成了一个方子,就把它叫做了四逆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 我们来看看方子的构成: 生附子15g 干姜 6g 甘草 6g 既然是少阴,阳气亏虚了,那就是命门的真火,命门的真阳虚衰了。既然是命门的阳气虚衰了,那你在我们学到的那么多中药当中去找,谁能够挽救命门的阳气呀?非附子不可。 所以方中用附子作为君药,附子是个大辛大热之品,附子亦是温补命门阳气的第一要药。而且附子可以通行十二经脉,尤其是附子生用的时候,它能够迅速地通达内外,而起到温阳逐寒的作用。 所以四逆汤当中,它用的不是制附子,它用的是生附子。所以用附子在这地方干嘛来了?我们前面讲了,命门之火衰微了,所以它在这里温补元阳。 通过温补元阳而达到驱散寒邪的作用。而这种寒邪是一般的寒邪吗?不是。患者阴寒内盛,患者已经表现出一派阴象了,所以驱除的是阴寒。 少阴阳气亏虚了,它很容易引起脾阳的亏虚,因此方中佐以干姜为臣。干姜在这个地方,一方面是温中阳、除中焦的寒邪,我们也把它叫做除里寒。 同时,干姜味辛它具有发散的作用,所以它还可以帮助附子伸发阳气,也就是让附子的温阳的这种作用向外去布散。 同时我们用的是生附子,生附子是有毒的,姜本身它可以制约附子的峻猛之性。所以在附子炮制的时候呢,经常也会用生姜去炮制它。 方子当中还用了甘草,甘草在这地方一方面可以益气和中,另一方面,甘草本身有着解毒的作用。甘草味甘,甘味的具有着缓急的作用:一是缓附子之急,二是缓干姜之急。因为附子和干姜都属于辛热燥烈之品。 大家要注意:生附子有毒,需先煎一个小时以上以降低毒性。 那临床上我们对这个方子如何加减应用呢?
那我们今天在临床上可以把它用于什么疾病呢? 比如心梗、心衰、休克这一类的疾病,当然了,比如患者出现了心梗、心衰、休克,大家注意,最好立即拨打120。这个时候西医有很多解决急需的一些办法。在西医解决急需的的同时,我们如果能够把中药也用上,可能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
|
来自: 花无缺3myj1j3d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