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财富自由模型会告诉你:这样攒钱和投资,就对了!

 揉揉人人 2023-02-14 发布于江苏


上篇说到,投资其实不难,只要适当的学习,人人都可以开始自己的投资之旅。

我自己的经验是,有一定的好奇心,用两年左右的业余时间,读五十本投资相关的书,投资的基本原理也就学个七七八八了,前提是走的弯路不算严重的情况下。

今天我们来认真算一算,如何攒钱?如何投资?可以实现财富自由?

4%法则?3%法则!

首先我们有几个从世界范围来看、跨度两百年、相对成熟的历史经验可以参考:

1、一个成熟国家的市场,其通货膨胀率长期来看在3%以下。

2、一个成熟国家的市场,其股票指数的收益率长期来看在6.6%。

基于这两个历史经验,假设这样的历史事实可以复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我的态度更乐观一些),那我们就有了一种可实现的财富自由的方式:

如果一个家庭,每年的投资资产预期获得年化9%的收益率,扣除3%的预期通胀率,每年拿出4%的资产用于花销(花销会逐年增长,增速大于通货膨胀),总资产还能按照2%的增速继续膨胀——这意味着钱用于花不完,去世后还能有一大笔遗产。

我们一点一点来分析可行性:

1、家庭,大多数人都会组建,这也是我们分析的最小单元,收入、支出、投资都以家庭为单位,单身的请放心,没有家庭一定更轻松,但可能不一定快乐。

2、年化9%的收益率,想要实现的方式有很多,但绝不可能包含现金、货币基金、存款、债券、房地产……期货、数字货币、金融衍生品的未来太难预测,只有通过长期持有指数基金,可以比较轻松地就可以实现9%的年化收益率。

3、比较轻松地就可以实现9%的年化收益率,是指今年涨50%,明年跌60%,后年跌20%,大后年涨100%……这样的巨幅波动下持续持有,长期来看却异常稳定的9%的收益,这和企业的活力挂钩,如果想要获取更高的收益,难度会骤然增加。

4、3%的预期通胀率,世界范围的历史经验,如果对货币、通货、通货膨胀还有疑惑的朋友,可以找找前面的《一文彻底搞懂“货币、银行和通货膨胀”的逻辑》。

5、即使通货膨胀率在某些年份较高,研究表明指数基金依然可以维持比债券黄金房地产更高的收益,扣除通货膨胀后的收益依然大于6%,通货膨胀就像水,指数基金就像船。

6、每年消费4%,在总资产按照“今年涨50%,明年跌60%,后年跌20%,大后年涨100%……”这样的节奏中,意味着如果某年股市不好,可能会导致消费额度不足,被迫超过4%的情况;同样,某年股市好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消费额度太高的问题,这间接造成了高买低卖(股市好的时候持有,股市差的时候卖出)。

7、2%的剩余额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兜底这样的波动,哪怕最差的时候,不要消费6%以上,都可以保证总资产至少不缩水;同时2%也能让总资产在通胀之上再缓慢增加,而不是坐吃山空。

8、如果能将4%改为3%,相当于同等资产水平下,消费需要减少75%,或者相当于同等消费水平下,资产需要增加33%,这可不是一个小的改变,对整个财富自由体系的保障大大增强。

我们不妨称之为3%法则:投资获取9%以上的年化收益率,扣除3%的通胀、扣除3%的消费,总资产仍然在以3%的速度膨胀,购买力越来越强,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总资产越来越庞大。

关于3%法则可能的疑问

1、万一历史经验不奏效了怎么办?

老实说谁都不知道历史经验到底有没有用,有多大用。这方面确实是需要一点信仰的,就像有人相信以诚待人好用,有人相信偷鸡摸狗好用,有人相信价值投资长期持有好用,有人相信杠杆加倍一把梭哈好用。

底层的价值观,很多时候没法量化分析,现实的不确定性,更没有办法进行必然的演绎推理,我们只能做似然的归纳总结。

2、……待各位读者补充?

财富自由模型

3%法则如此好理解,以至于不需要太多解释,重要的是它如何融入我们的人生轨迹?

如果生下来就有1000万,那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我们只需要考虑如何压抑住自己想大干一场的冲动。

大多数人都是赤条条来这个世界,我们按照从零开始的模式推演。

影响我们财富积累的因素有哪些呢?

起始资金?每年结余?投资收益?通货膨胀?买房买车?结婚生子?

我用一下午时间,做了一个“财富自由模型”,让我来做个简单的介绍:

提前说明一下,表中的数据几乎都是做了3%通胀调整的,没有做的是因为影响太小所以没做,也就是说,100年后拥有的几千亿,其购买力等同于当下,不要用“100年后几千亿都不值钱了”来反驳模型中的数据。

另外,本模型未考虑猝死、战争、地球流浪这样的极端情况,没必要也没法考虑。

首先看三种颜色:

蓝色是待填参数,大多数是个人情况,除了蓝色以外的其他区域不需要填。

红色是自由目标,总资产>年支出/年消费率时自动显示红色。

绿色是亿万富翁,总资产>1亿时自动显示绿色。

黄色是预期退休,你计划开始完全没有收入的时候。

接下来看投资端的参数。

起始可投资资产:去年末你拥有的可投资资产,不包括房子车子,不包括取不出来的养老金、公积金、企业年金,是指所有你可以用来投资的资产。

投资收益率:预期的投资收益率,如果是指数基金可填9%,如果是投资高手可填15%,如果是投资大神可填20%,上一个20%的大神是巴菲特。

通货膨胀率:3%预期值,不建议修改。

然后是收支端的参数。

初始年度结余:指第一阶段中,多数人都是靠工作攒钱,是指本年度可以结余并在年底投入投资的钱,结余是指纯攒钱,攒下来的钱会在年底全部投入到次年的投资中。

通胀后年度多结余:是指考虑到通货膨胀后,每年结余比前一年的增量;千万小心这个量的设置,是每年增加的结余,并且考虑到3%的通货膨胀应该更小一些;本模型认为薪资增幅在初始阶段是线性的。

通胀后目标年支出:就是在扣除通胀的情况下,理想的财务自由下,每年的家庭支出。

开始投资年龄:就写今年的年龄。

通胀后攒钱停滞年龄:刚工作工资涨幅比较快,但到了一定阶段,工资基本上跟着通胀走,扣除通胀后结余每年都会一样,通胀后攒钱停滞年龄就是指开始这个阶段的年龄。

无结余开始年龄:是指财富到了一定规模,更换了更轻松的工作或者副业,副业足以应付支出,每年加入投资的钱开始为零的年龄。

无收入开始年龄:是指财富到了一定规模,决定彻底脱产,无收入的年龄。

让我们玩儿起来!

默认参数

这个人的画像很清晰了:作为一个IT精英的赵四,30岁那年开始投资,已有本金150万,今年结余30万,每年通胀后多结余3万。

他的目标自由后年支出是20万,所以在36岁的时候,他就以711万的资产实现目标,为了稳妥起见,他等资产过千万后,也就是39,才决定辞职。60岁整的时候,他资产过亿,100岁大寿的时候,他资产94亿。

是不是就像一个美梦一样?

肯定有朋友说不现实,我们控制变量,一个个参数调,找找不现实在哪里?

起始资本和结余能力

如果赵四生下来就有了一千万的零花钱,想来也不需要工作了,他要做的是安分守己,不要想入非非……但这可能比打工还难。

如果赵四起始资本为零,他实现666万的目标会在39岁,实现千万资产的那一年是41岁,也就推迟了两三年嘛!对于财富自由的梦想,三年真的不算什么。

但是在百岁大寿的时候,他的资产只有70亿(记得吗?初始资本150万的时候终点是94亿),虽然对于每年只花20万的人来说完全绰绰有余了。

如果起始150万,但赵四的结余很低呢?赵四全家一年只能攒10万,每年再多攒一万?

他实现666万的目标也会在39岁,实现千万资产的那一年是42岁,也就推迟了三年嘛!在百岁大寿的时候,他的资产只有68亿。

那如果赵四起始0,结余也很低呢?45岁的时候涨幅只够跟上通胀了呢?

46岁的时候,赵四终于实现了666万的目标,并在49岁资产千万而退休,比原版晚了十年,百岁大寿的时候他“只有”33亿。

这三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起始资本和结余能力都很重要,如果两个都有那是最好,但至少要有一个,如果两个都没有,对进度的影响就会大一点。

我们从中学到的是:年轻的时候一定要玩儿命攒钱,中年就舒服了。

但话说回来49岁自由也远远好于65岁退休然后靠养老金活着吧?

投资能力

回到默认条件,如果,投资收益率只有9%怎么办?

38岁实现目标(晚两年),42岁千万自由(晚三年)。

但百岁大寿上,他只有两个亿,平行宇宙仅仅是把投资收益率从9%提高到15%后,竟然是百亿,差了五十倍!

那如果9%之下,没有起始资金又没有高收入会怎么样呢?

50岁实现目标(晚14年),56岁千万自由(晚17年)。

百岁大寿上,他只有刚好一个亿……

有趣的对比是:9%投资能力下的高起始高收入,会在42岁千万资产,但百岁只有两个亿;而15%投资能力下的低起始低收入,会在46岁实现千万,还晚一点,却在百岁拥有33亿,这才是后期发力!

万一,我是说万一,高起始高收入下20%股神级能力呢?

他会在36岁实现目标,38岁千万,百岁的时候是1920亿!!!

即使是零起始低收入下20%股神级能力,也能让他在44岁实现目标47岁千万,百岁时498亿!

从上面我们可以学到的是,投资能力是后期发力,会在后期把差距拉到非常夸张的程度。

投资时间

投资时间这个变量非常好控制。

如果不是30而是40岁开始投资,那么上面的默认条件就变成了:起始150万+十年内的收入450万(如果都能攒下来的话),他会在41岁实现目标,并在43岁成为千万富翁,晚了五年,百岁资产63亿(默认是711亿)。

如果是大学毕业23岁就开始投资,初始零年结余10年增结余3,那么在36岁实现目标,39岁资产千万,百岁资产105亿。

我们可以看到,早开始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大,积累一定的资金规模再开始并不会慢太多,晚了17年行动,只要钱没有乱花,最终实现目标也只是晚五年而已,百岁资产差了不到一倍。

当然,如果考虑到提前学习可以提前试错,提前将投资收益率提高到到更高水准,差距会更大,这个因素是忽略了的。

如果翘辫子早呢?

这个非常好计算,同样的路径,60岁去世和100岁去世差了40年,这40年在15%收益的加成下,就是268倍,更别说无价的四十年光阴……

所以说,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长寿才会是最终的胜利者。

买房

一定有人在考虑买房子和生孩子的问题。

回到默认案例:30岁那年开始投资,已有本金150万,今年结余30万,每年通胀后多结余3万。

他的目标自由后年支出是20万,所以在36岁的时候,他就以711万的资产实现目标,为了稳妥起见,他等资产过千万后,也就是39,才决定辞职。60岁整的时候,他资产过亿,100岁大寿的时候,他资产94亿。

如果他决定在31岁的时候买个房子,首付100万,月供5000(扣除两口子公积金后),会怎么样呢?

退休推迟了3年,百岁资产78亿,这个房子的真实价格是17亿!

如果选择40岁买房:

此时他以及财富自由,只是花了一年的投资收益,百岁资产84亿,这个房子的真实价格是10亿。

从上面可以看出,高收入下买房推迟的时间基本等于靠收入攒首付的时间,如果收入低会不会很危险呢?

很清晰,推迟了四年,影响也相对有限……

综上可以看出,只要还贷占比较低,买房对财富自由的影响其实不大。

生娃

如果在31岁同时买房生娃,娃的年支出按照5万计算,压力就会很大吗?

生娃的支出其实也就推迟了半年的时间而已,晚生当然会好一点,但考虑到大龄孕妇的问题,这点开支不算什么。

如果生娃影响了父母的收入,没有父母照顾需要高价聘请阿姨照顾,那影响会大一些。

孩子的花销大三倍、达到15万每年的时候,财富自由计划就会晚两年,但考虑到如此的人生大事,这其实也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

总结一下吧!

起始本金和每年结余在前中期非常重要,最好能有一个,投资能力在后期极其重要!

早点开始投资,不考虑投资能力提高的话,其实不重要;但长寿很重要!

买房和生娃,在量力而为的时候,其实不影响大局,别为了蝇头小利后悔一辈子。

我们应该怎么做?

年轻的时候玩儿命积累本金,抽空学习投资,适当推迟买房买车生孩子,保重身体追求长寿。

那些数据告诉我们,我们离亿万富翁并没有那么远!

我们注定会有钱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在路上!

我遗漏了什么

这个表可太好玩了,我玩了一下午。

其实如果要对比,可对比的太多了,受限于篇幅,暂时就这么多,后续可能也不会加了。

表最重要的意义是,用自己的情况去填,找到自己的未来方向。

疑问那部分就需要大家来补充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