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的秘密

 植物游记樊蓉 2023-02-14 发布于贵州
写在前面

听其他小伙伴讲故事,从他们讲的故事中可以领悟到中医五行学说的魅力。

中医的很多理论,我们不是能特别明显的感受到,但当做某件事做过了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

我想中医理论,五行学说之所以百试不爽,是五千年来各大医家总结各种极端病例得出来的精华。

故事是这样的,有三个男孩儿都在一个村子里长大,来自于三个不同的家庭。

A男孩家境算富裕,家里是开小卖部的,从小就有吃不完的糖,到18岁所有的牙齿全部掉光光。嘴里面全是种植牙,生育能力也受影响。

B男孩儿家境一般,只能吃到些红糖,吃的也多,也掉牙齿,但掉的不多,未影响到生育能力。

C男孩儿基本没什么糖吃,就正常的吃饭,所以牙齿没啥问题,生育能力也未受影响。

五味入五脏,甘味入脾,脾属土,土克水,肾属水。糖吃的过多,土过旺,过分克制水,于是肾气衰,年纪轻轻牙齿脱落。

正常情况,人老了由于肾气不再充盈,会出现头发白,牙齿落,耳朵听不清,生育能力丧失的情况。

从小了解身体的运作规律,食物的四气五味,减少对身体不可挽回的伤害。

人体是一个由脏腑组织器官相互协作构成的有机体。

在这个有机体中,各脏腑组织器官各自执行一定职能,既彼此独立,又不截然分开。

中医学观察到人体结构之间存在某种“线状”联系,五脏即是这种线状联系的核心,每一条主线都链接着特定器官组织。

超链接:

1:从电路图说五脏线性联系

2:麦芽糖的好处与坏处

3:五行与五脏

关于肾脏这条线
01
肾在体合骨

骨,即骨骼,为躯体的支架,具有支撑人体的作用。中有腔隙,内藏骨髓。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

肾精充沛,骨髓充盈,骨得所养则骨质坚韧,动作强劲,活动自如。

肾精不充,骨髓失养,在小儿易见骨骼痿软、行走无力、囟门迟闭等。

在老人则多见骨质疏松、腰背佝偻、腿脚无力、易于骨折等。

02
齿为骨之余

齿与骨同出一源,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精充沛,化生骨髓,对牙齿生长亦至为关键。

随着肾中精气盛衰,牙齿可出现“齿更”“真牙生”“齿槁”等现象。

这些变化反映了人体生长、发育、衰老进程和肾中精气盛衰呈正相关。

牙齿可视为肾之“外候”,用于推断肾中精气多寡。人到老年,牙齿易于摇动、脱落,正是精气虚损之明证。

齿者肾之标,精气强则齿自坚,肾气衰则齿自豁。

03
肾开窍于耳

耳为听觉器官,与全身脏腑经络有着较为广泛的联系。

肾藏精,精气充沛、耳窍得养是耳闻物听音的必要条件。

若肾精气不足,耳窍失养,则易发耳鸣、耳聋等症。

人到老年,易见耳鸣、听力减退,恰和年老肾虚有关。

当今中医临床把耳轮干枯焦黑视为肾精匮乏之象,慢性耳鸣常被作为肾虚特有指征等。

04
肾开窍于二阴

二阴,指前阴和后阴,前阴主排尿、生殖,后阴主排便。

肾通过肾阳蒸腾气化、肾阴滋润滑利,使小便维持一定的量并正常排出,使大便干湿适中、不溏不秘。

此外,肾气还可固摄二便,防止过多排泄或者失禁。

肾病常见二便异常,如尿频、遗尿、小便不利、泄泻、便秘等,其病机多与肾中水火失调或肾气不固有关。

肾具水火,主二便而司开阖。肾间之水竭,则火独治,能阖而不能开,令人病小便不出。肾间之火熄,则水独治,能开而不能阖,令人小便不禁。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性器官的发育、生殖机能成熟皆赖肾中精气充养、激发,性行为亦赖肾中阴阳调控。

若肾精不充,水火失调,不仅可表现为性事异常,如阳痿、早泄、多欲、遗精等,而且可影响生殖功能,造成不孕不育。

05
肾其华在发

发,生于头部,以浓密、光亮、柔润为美。

头发以精和血为主要物质基础,精血养发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者,循足太阳经、督脉上奉以养发。二者,精化髓,髓充脑,脑髓外荣以养发。

血在丹田之内从气而化,循经而上生为头发,故肾精足则其荣在发。

肾藏精,精生髓,髓养血,且脑为髓海,肾与膀胱、督脉相通,故头发生长与肾的关系至为密切。

女子从“一七”到“七七”随着肾中精气盛衰,出现“发长”“发堕”“发白”等变化,足见肾精充沛对头发生长的重要意义。

发作为肾之外华,是肾中精气多少的外在标志。

若肾精不充,精血衰少,可引起发质干枯、色黄无泽、易于脱落或须发早白。

临床欲乌发、生发或改善发质多从补益肝肾精血入手。

超链接:

1:芝麻,滋润营养

2:烦躁焦虑,皮肤干燥,干枯掉发,教你自制桑麻丸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体华窍”理论指导从肾辨治疾病意义探讨 陈慧娟 朱凌凌 石晓兰 陈慧娟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