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屏风散到底能不能固表止汗?黄芪真能固表补肺气?这个机理不明白,就无法把这个方发挥最大功效。

 庆哥哥呀 2023-02-14 发布于内蒙古

          致力于儿童体质全面恢复

    过敏性鼻炎诊治中心

图片

图片

凡遇中医良方,绝不能只听言语,病机不明,辨证不清,病质不知,出手就错。

遇到一个患者自述听用玉屏风散快2个月了,这身体弱出虚汗也不管用啊,还是容易受风就感冒的症状。后来,我一看,这是哪里是肺表的问题,是典型的少阴肾气不足,根在肾气,跟玉屏风没什么关系。调整了思路,用了藏肾纳气的思路,很快症状得到改善。后来我发现,滥用玉屏风,错判病机的情况还是很多的。

很多人过度渲染一些方子,写的跟小说似的,这种过犹不及的事,从不是新鲜事了,一直发生。老百姓很难有判断能力。

如果非得掰扯一个方对不对,一定做做功课,不至于看几篇网络文章就认为这就是全貌了。这个状态有点像我们刚上大学一年级那会。初学中医基础理论,懵懵懂懂,任凭老师在讲台上呼风唤雨,毫无判断能力,能说的老师都成了学生们心中的“神”,现在回看也仅是能讲课。

再过一年再学方剂学,方子学了这么多,自认为天下没有治不好的病。又过一年学临床课程,也感觉不错。直到最后一年,真到了实习的时候,跟着临床老师们看到复杂的临床变化,才体会到医学的难度。等到了自己临床第一年的时候,又是切身感受,中医伟大,但真的用起来难度更大。可谓“懵懂的认为天下之病方从口出,转为临床看诊一方难出”,这个过程至今历历在目,所以对中医的学习,临床,从不敢有半点偷闲。

玉屏风散源于南宋张松《究原方》。不是一本明书,也不是响彻的名医,但就出了这么一个传世名方。究竟是“名”,还是“明”,我们审慎对待。

玉屏风散如果你非得认为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药,这就已经陷入了一个认知误区。原因很多,有的病机压根就不对,只是比对症状这种方法,出错概率非常大,因为连自汗和盗汗都分不清,或者自汗的原因不知道,怎么可能有效。还有的是病重药轻,就是病严重于这个药的作用。可能需要加倍会有效,但也可能就得调方,增加药味才行。还有的使用时间不够,或兼夹其它证型,导致用药中断或用药有其它问题没得到很好的解决而认为无效放弃。再说一句,有的中医大夫可能都不会用中医思维看病,你认为看的是中医,你也分不清是不是真会中医。或者本身就带着质疑。这都是找不到好中医的。我们看,真正治病,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

再看玉屏风散,不能只听吆喝,不看实际。方是好方,辨证精确是前提。虚人出汗、肺气不足、好像一切气虚的事这个方都能管用。但临床就是临床,跟你怎么吆喝没有半点关系,得用,得有效才行。实际上,你所想到的所有认证这个方管用的方法我们都尝试过。翻看论文,看别人的临床试验数据,阅读古书的解答,以及亲身的临床体会,做出了一点心得体会分享。

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

先说结论:仅限于长期慢证易外感患者,止汗效果一般。而且无实邪壅滞,无肾根匮乏的前提下可用。

适应症:面色白,血色少,容易疲劳,坐一会都感觉累,容易长期感冒,一受风就不行。如果仅从自汗角度,不一定合适。因为自汗的原因是很多的,不唯独是虚。还有热则自汗出,肾虚收敛固不住自汗出,以及心气不足,君火旺而自汗出者,需要详细辨证。

防风,中医称为“风药润剂”,解表不伤正,辛温不燥热。表虚怎么还用防风呢。这不是解表药吗。实际上看搭配,单独用防风本身解表力量是有限的。而气虚之人,也无法长期耗的起其它解表药,所以选一个温和一些的,辅佐在黄芪之上,既可以扶正,又可以表散。这跟麻附细辛汤的思路是一致的。

好的防风闻起来有奶香气。现在防风的价格都很贵了。这个药多跟荆芥配合使用。防风真的能防住风吗?中药的名称是很有意思的。防风能不能防住风不知道,只是想要单独喝这个解表散寒,恐怕力量也不够。所以,搭配使用,已增药力还是可以的。

防风之效就在于以黄芪辅助之力上。黄芪是补气药中唯一一个走肺脾升提之气的药。力量是向上向外的。其它的补气药,比如人参,现在的人参没法用,我们原来用人参至少5年的自然生长周期,现在的一年生,不超过3年的,只剩燥热了,所以吃了很多上火的。所以,这个药材质量很重要,大夫方开的好,药不行,照旧不顶用。再比如党参,原来我用过正宗的“狮子头”党参,那个效果可比人参,而且还没有燥性。这些都是补气药。

所以不要光听到补气药,就一股脑的往上攒。人参能催早熟,党参能滞中气,黄芪升提太过容易导致肾根匮乏,这些问题有没有考虑过。还有方药内的搭配,是否合适,能否做到方证对应,方质对应。可见大夫开一个方子要考虑的事太多了。

黄芪的使用是一定要有前提的,这就是肾根不损的为基础的。肾根是人的生命之根,黄芪升提最容易匮乏此根。但用黄芪,非用不可了,尤其长期使用,一定要增加收敛肾气之药,比如酒萸肉,生龙骨等。五脏各有特性,肺脾喜升提,肾脏喜闭藏。黄芪并不适合长期泡水喝,尤其相火不藏的人,就算你有表虚,只要有相火不藏,也不能用。

白术厚肠此为临床感受,带有壅滞的特点。什么叫做厚肠,就是这个药滋补性质比较强一些,肠虚的用是可以的,前提是防止壅滞气机,一般是苍术和白术一起用。所以,我现在基本少用,尤其气化思路最禁忌的就是壅滞。脏腑运转起来,自己就能生产所需的气血精微。而一旦外源性滋补药过用,必然影响气化,又成新的致病因素。这就是典型的药气所伤。临床深有体会。

我们纵观此方,从个人临床看,如果纯粹的肺气不足,一动容易出汗,或者体质以上气肺虚为主的证型,可以适当使用。更严重些的不管用,兼夹其它证型的也不适合。尤其是虚实夹杂,虚中有实的都不适合。

用玉屏风的病机跟升陷汤的黄芪理法又是不一样。升陷汤的方只能用几日,提上来了,就是大气足了就要停用,即便不足也一定根据变化调方了,随即就要调整。

玉屏风是需要长期使用的一类。病症对了,方证对应了,需要长期小步慢跑才能达到一定效果。这肺表之力才能算固得住,这个自汗出或者所谓的免疫力,过敏性鼻炎等问题才能有些改善。

学习一门手艺一定不要着急,哪怕是爱好者,也一定要沉住气,学会知止,这都是修行。时间,态度都很重要。一定从最低的姿态入手,这个低姿态不是对人,是对这件事的尊重。如果还带着过去的只言片语的认识,大概率是学不通的。

任何学问的存在,都有其特殊性,越是到了一定深度,越是能体会到。主任也是经历过当年的中医BBS混战,比起现在这群反中医的或不尊重中医的,那算是个战场。当年那批对中医的爱好者,后来真正坚持到现在的寥寥无几。部分是带着自己的情绪,假借中医之名宣泄而已,实际上是一种内耗,于中医,于临床治疗没有任何意义。

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历史一直都是轮回的。

对中医,务必“正心,诚意”,心念非常重要。学习从经典入手,内经,伤寒论不离手。实事求是的临床,探索中医文化。

止观 明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