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场工程BIM正向设计探索

 荣悦 2023-02-14 发布于北京
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出台BIM正向设计的文件,如广东省住建厅“加快推动以BIM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全寿命期的一体化集成应用,推动BIM正向设计,实现图模一致和信息有效传递,以模型为载体实现全专业信息化集成和设计协同”……机场工程,特别是飞行区工程的正向设计值得探索。

1、BIM正向设计的概念

正向设计和逆向设计的概念来自工业领域,区别是“设计之前有无实物样品存在”,没有样品,从概念、到图纸、再到生产,全部从零完成,叫正向设计。BIM正向设计是以三维BIM模型为出发点和数据源,完成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的全过程任务,实现可视化沟通、三维协同、设计优化、绿色性能模拟与质量管控等目标。正向设计允许同专业人员在同一个文件上同时操作,专业间不仅传递图形,同时传递属性;专业协调也是实时的,设计完成即是专业协调完成,发现的问题可以直接修改模中,修改后的模型就是修改后的设计;图纸对于正向BIM协同设计,仅仅是模型的一种导出格式,且所见即所得。
BIM正向设计的特点:1)BIM模型创建依据设计意图而非成品或半成品的图纸,信息的价值大于图形价值。2)BIM模型是交互和阶段交付的主要载体,是设计性能计算、设计推演和合规分析的首选。3)BIM模型作为核心模型,具有可传递性,可直接或间接用于多种BIM应用,并不断迭代优化BIM模型,不需要重新建模。
2、BIM正向设计基础
1)BIM标准,是BIM正向设计各参与方与软件信息系统之间的基础,实现设计方法、设计流程、模型管理等实现建设各阶段的数据无缝传递。
2)BIM软件,BIM模型的三维、海量数据、信息共享等特性决定了没有相关软件就无法正向设计,BIM软件的功能性和成熟度是正向设计成功的关键因素。
3)BIM构件库,通过参数化设置构建各类预制构件的标准化“族”库,构件库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对于BIM模型的创建和应用及建模效率非常重要。
4)BIM协同平台,为BIM正向设计各参与方提供集成管理、协同工作环境。
5)项目管理机制,引领工程设计管理人员从BIM设计流程、设计岗位职责、质量管理体系等多个层面,建立有效管理机制,推进BIM正向设计实施。
3、正向设计发展阶段
1)先建模,后出图:设计思路直接呈现在BIM三维空间,通过三维模型直接出图,保证图纸和模型的一致性,减少施工图错漏碰缺,提高设计质量。
2)全专业整体化设计:项目所涉及的所有内容都落实到三维空间,提高专业间设计沟通效率。
3)全三维无死角的设计BIM应用:直接应用模型完成设计优化、工程算量、造价、出图等一系列工作,减少二维的设计盲区,模型服务后期施工。
4、正向设计发展策略
1)完善正向设计标准,国家现行标准体系的设计成果还是二维图纸,BIM标准体系应充分考虑现阶段两者混合且以传统应用为主的局面,需要制定适合的制图标准为解决BIM正向设计扫除障碍,尽最大努力实现各个专业的完全正向设计,解除目前BIM在设计中的尴尬地位。
2)推进设计和施工一体化进程,解决BIM应用向技术链和产业链深度推广的关键因素,传统的交付模式阻碍了相互协作,增加了建设成本和项目周期。集成的信息管理需求和BIM技术平台高度契合,协同人员、平台、架构和设施为一体,强化设计对功能、性能与质量的作用,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全力推行工程总包,促进设计施工深度融合,提高设计水平,注重设计优化、深化。
3)推进施工图审查和竣工交付由二维向三维转变,健全与之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流程,形成在设计阶段以“审模”为主,在施工阶段以“按模”施工、验收,在交付阶段以“竣工模型”为主的新模式的解决方案。通过三维审图、云端协同校审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模型精度、提高图纸质量,最大程度上保证“数据同源,图模一体”。
4)充分发挥5G和物联网、AI和云计算等新技术赋能BIM升级,未来建筑信息的传播应以信息模型的方式在设计方、甲方、施工方、造价方和采购方的传递,以云平台为载体协作共享管理,部分工作将通过AI智能完成。
5)变革传统设计工作方法,BIM设计是以模型和信息为基础,强调三维空间,模型、信息、图形高度统一。BIM设计要按照项目实际工程拆分任务,独立完成模拟、分析、计算并通过软件筛分数据,实现不同参与方对项目的不同需求。BIM设计是“专业内中心文件+专业间链接”三维协同模式,按工作集划分工作内容,一个模型可多人同时协同完成。BIM相关技术要求和资源均需在项目正式开始前部署完成,扩初深度要求结构、机电管线均需按尺寸建模。
5、飞行区工程BIM正向设计设想
参考市政工程等成功案例,拟定飞行区正向设计设想。
1)构建设计基础环境,基础环境模型直观反映项目区域地物、地形、地质等状况,是设计的基础。通过关键点坐标匹配,集成融合实景、地质、数字地面模型DTM、管线等模型,构建精准的三维设计基础环境模型,在真实的环境中开展BIM设计,提高工程与城市环境的协调性,为BIM正向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撑。
2)协同工作空间定制,工作空间定制是开展BIM设计前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将设计标准、特征库、模板库等存储在工作空间或协同平台上,解决工程项目协同工作中标准化统一问题,从而实现BIM设计“标准统一、内容统一”。
3)平面设计,结合构建的设计基础环境模型(DTM和实景),在可视化环境下进行实时直观设计。支持拖动控制点的交互式设计,批量查看平面设计参数,实时修改新平面设计线位。在交互式参数化设计时,自动建立了几何规则关系和特征属性,依赖参数和关系变更,设计成果自动联动更新。
4)场道结构设计,根据规范要求定制横断面模板特征点、特征组件要素,且模板定义关联工作空间;快速建立精准的场道BIM模型。支持可视化地势设计、横断面“剖切”出图、工程量计算和三维漫游等。
5)联络道桥、下穿通道等构造物设计,总图工程中要快速、准确表达飞行区桥梁、下穿通道、管涵等构造物设置情况,通过输入基本参数,在平、纵和三维三个视图可视化构造物设计,同时生成三维模型和构造物工程数量统计,纵断面、总图及横断面设计图均通过直接“剖切”得到构造物信息。
6)专业BIM分析,完成BIM设计模型,直接提供基于BIM模型的专业分析,针对地势分析、净空分析、土方量统计等功能,自动输出分析计算结果。
7)BIM出图,基于全信息专业BIM设计模型,自动化“剖切”形成编制办法要求的图表成果,实现“剖切”“标注”“分图”“报表”等四大功能,基本可以满足图纸要求。通过开发标注、剖切、分图、报表等子系统,基本实现了自动化BIM出图。
8)动态可视化展示,通过BIM软件平台将各专业设计成果进行集成,融合实景、地下管线、跑道、滑行道、机坪、联络道桥、综合管廊等模型,利用LumenRT展示平台,对项目进行全线漫游与动态可视化展示,呈现设计效果,实现全方位、多立体的方案比选与设计优化,提高沟通协调效率,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感谢彭爱兰处长、朱森林总工!(上海机场王晓鸿)
参考文献
1.焦柯等,BIM正向设计实践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9
2.张吕伟,正向设计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BIM学术会议,2021
3.张扬,BIM正向设计应用与实践,城市住宅,2019
4.陶桂林等,BIM正向设计存在的问题与思考,图书学报,2020
5.关于BIM正向设计,看这一篇就够了,艾三维技术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