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情缘】梁文俊:看电影

 新用户89134deQ 2023-02-14 发布于湖南


 致作者一封公开信

文集推荐


     “乡土诗人”擂台赛专辑

       长篇小说《回水滩》

        电影大片《沉船100天》(剧本)

        优秀作品排行榜(阅读1000以上)

        乡愁征文专辑


看电影

文/梁文俊

2019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中午快下班的时候,办公室一位同事问大家“你们都看电影了吗?今天是最后一天,再不看电影票就作废了。”
这时,我才想起了几个月前单位工会给每人发了一张电影票,随便给办公桌抽屉一扔,再也没有管过。听了同事的问话后,我随即拉开抽屉一看,电影票还在原处放着,拿出来一瞧,背面的日期果然是12月31日之前观看。
下班回家匆忙吃过晚饭后,我便来到皇城广场五楼电影院大厅,大厅里人很多,乱哄哄的。我从口袋里掏出手机一看,已经7点零8分了,再看吧台上的节目预告,7点的电影已经开始了,再下来就是7点半的了,心想就看7点的吧,迟会儿无所谓。于是,我就边走边从口袋里掏出电影票急急忙忙的来到放映大厅后面的检票口,把票替给检票员。
检票员看后说:“已经过时了”。我先是一愣,争辩说,“票没有过时啊,十二点以后才过时呀!”她接着说:“电影已经开始了,你的劵要到前台售票处换成电影票才能观看。”
我准备返回售票处换票时,远远看见一位年轻校长跟一位女同志正在吧台买票,这时,我下意识的改变了方向走到侧面佯装着看墙上的广告。心想着这时候过去遇见他们肯定不太合适,一是怕校长要替我买票,二是怕校长带的不是他老婆,遇见熟人尴尬,三是咱本身年龄大了,怕遇见年轻的熟人自惭形秽。
左等右等,十几分钟过去了,只见他们拿着手机在那儿摆弄,干着急不见离开。我看了表马上就七点半了,再伺晃又过时了。
正着急时,我忽然看见吧台上又来了六七个人去买票,我很快来到吧台,在众人的掩护下,让售票员给我换了张中间位置的电影票。
我来到放眏厅刚找到座位坐下一会,那个校长和那位女同志就一块来到我跟前,互打招呼后,紧邻我右边的座位坐下。不一会,由甄子丹主演的5D功夫片电影《叶问4》开始播放。大屏幕、大图像、高清画面、高品音效都是我前所未见,故事情节离奇曲折、环环紧扣,打斗场景生动惨烈扣人心弦,不知不觉中一个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过后才听人说写的5D其实是2D ,听说还有3D、4D、5D电影,以后有机会再去感受一下现实中的高科技吧!
自从八十年代工作以后的30多年来,几乎没有进电影院看过电影,总以为电视、电脑、手机已经普及了,想看啥就看啥,既经济又方便,何必去电影院浪费金钱和时间呢?有一次去西安孩子那里,他们周末去看电影,还非要我和我老婆也一同去看电影。我说不看,有看一场电影的三四十块钱还不如买的吃一顿。
哪谁知看过之后,感觉大不相同。在电影院看电影和在家里电视或电脑上看电影就是不一样,就像在高档餐厅吃大餐和在家里吃便饭一样,根本就没法比。在电影院看电影那种感受、那种效果的确是一种全身心的享受,看后使人回味无穷、感受良多。当年孩童时代看电影的一幕幕场景不由自主的浮现眼前......
记得上小学时,每隔一个多月,就会和大人小孩们一起去跑一公里多路到大队小学的小操场上去看露天电影。什么《红灯记》、《沙家滨》、《白毛女》、《智取威虎山》等一批革命传统影片交替放映,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从家里到大队部虽然只有一公里多的路程,但都是羊肠小道崎岖不平,还要过三道小河两道大河,河面上或架设两根木椽,或间隔一米左右支一块露出水面的石头,也叫列石,供人们过河。空手过河还行,拿上重东西时,弄不好就会掉入水中。特别是晚上,有月亮时还好,没月亮时,人们要么摸着石头过河,要么点上麻杆火照明。那时没有电,也没有手电筒,放电影时,用发电机发电,放映员用手摇轮倒片,放映过程不停卡片。每个公社都有一名放映员,7个大队轮回着放电影。放映员每隔几天就要到县城电影院去换租电影片,每次轮到我们大队放电影时,生产队早早就派四个劳力去另一个大队抬放映机和发电机。放映时,在学校的土墙上挂上约两米长的白色帆布屏幕。屏幕前站满了人,操场上、台阶上、土堆上、树叉上、麦草堆上全都是人。每放一场电影大约是十数八块的租片费,由各生产队轮流出钱。
七十年代看电影,就像八十年代用自制天线看黑白电视一样,虽然看不清图像,效果很差,但人们看电影的兴致却很高,每到放电影时,无论是春夏秋冬,无论是男女老少都会如期而至,并且每个人脸上都会露出喜悦的笑容。
小学毕业后上了初中,两年初中毕业后又上了高中。在上高中的几年中,由于离家较远,加之每周只有周日一天假,几乎没有时间看电影。每周六放学回家吃过饭天就黑了,晚上还要帮大人推石磨磨面。磨下玉米糁要给学校灶上交,玉米面要蒸成馍带到学校里吃。第二天吃过午饭后就背上糁子布袋和馍布袋,提上咸菜筒和几个同伴一起去学校上学。学校每天两顿稀糊汤,没到放学时间肚子就饿了。特别是快到周末时拿的馍就吃完了,晚上饿的睡不着觉,周六回家走到半路上,就饥肠辘辘、眼冒金星了。
直到八几年高中补习结束考上师专以后,生活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上学不交学费,生活丰衣足食,所有费用国家全包。每周到商州城看一两场电影雷打不散,那时候,每张电影票2毛钱,学校免费发放,既活跃了文化生活,也方便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络。三年毕业后国家分配了工作,从此安居乐业。
那真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地狱天堂两重天,幸福生活苦中来!
唉!我们这一代人,现在是青春已逝年华已老,思想已经僵化,知识已经老化,智力已经弱化,思维已经固化,新生事物接受不了,高科技产品使用不了,高品质生活也享受不了。总之,不服老是不行的了!
 

作者简介:梁文俊,文学爱好者,从事教育工作。闲暇之余,喜欢写点随笔、感想之类的杂文。常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奋笔疾书,跃然纸上,以抒情怀。有多篇论文、散文、诗歌在国内纸质刊物或微刊发表。

责任编辑:李秀珍
发稿编辑:刘金龙
排版编辑:野   草


您看此文用时

  · 






读往编来

 1、乡土文学社章程

 2、乡土文学期刊征稿

 3、乡土文学招聘编辑

 4、会员文友出书方略

 5、乡土诗人擂台赛

 6、全国小小说大赛

滚动下方品味精彩


乡土文学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             
执行主编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编辑主任  施静云(兼散文组长)
排版工作室主任  朱吉述
期刊执行主编    丁    村
期刊编辑部主任  刘燕宏
期刊编辑部副主任 王建成(兼小说组长)
编 委  马发军  史寿林  孙成纪
             朱玉华  刘金龙  刘燕宏
             陈 乐  陈德山  陈贤东 
             陈  缘   余   萍   雷青云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郭良美  皇   甫  彭太光   
             潘政祥  袁晓燕  朱吉述
             姜盛武  杜盘堂  李   菲
             唐吉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