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情缘】苗晓英:社火有感

 新用户89134deQ 2023-02-14 发布于湖南


致作者一封公开信

文集推荐


     “乡土诗人”擂台赛专辑

       长篇小说《回水滩》

        电影大片《沉船100天》(剧本)

        优秀作品排行榜(阅读1000以上)

        乡愁征文专辑


社火有感

文/苗晓英

春节刚过,一些村子就张罗着耍社火,周至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们那里的社火耍的特别火,村民们都卯足了劲,积极参与,比过年那会儿还红火。家家户户自觉自愿地为耍社火捐赠活动经费,经济实力强大的家庭捐赠的多,条件差的家庭捐赠的少,一共捐款四十多万元,创下历史新高。这次社火是历年来规模最大,观看人数最多,最热闹的一次。
周至的社火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长安区冯村的社火也在喧天的锣鼓声中如期拉开了序幕,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冯村社火始于元朝初年,经过不断的创造发展,去粗存精,内容丰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艺术,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一项民间娱乐活动。
观赏冯村的社火,不由得联想到几年前周边如蒲阳村,贾里村,大杨村社火,这些社火大都采用拖拉机,汽车等运输工具拉芯子,车身以红绸布覆盖,台面上没有任何装饰。有的钢筋支架直接从装芯子孩子脊背及后脖颈的空隙穿过,向上延伸至两米处,再平伸向到各个方位,孩子悬空,以突出高、悬、齐,巧的特点。孩子们经过简单的化妆,穿上戏装,闪亮登场。
尽管每个地方的社火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塑造的人物形象和展现的故事内容不尽相同,但我还是觉得我们周家庄的社火尤其是六七十年代的社火,更能凸显它独一无二的工艺技巧和强大的艺术魅力,以及工匠们巧夺天工的创作灵感。
周家庄的社火形式多样,栩栩如生,远近闻名,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社火包括仪仗队,锣鼓队,秧歌队,平台子,芯子,踩高跷。
周家庄的芯子以出手芯子儿得名,自然优美,干净养眼,百看不厌。无论是台面还是人物造型都相当讲究,距台面两米的空间里,点缀和填充着不同色调,不同画面,形状各异,形状逼真的花卉草木,飞鸟鱼虫以及飞禽走兽。它注重细节,看不到任何纰漏,每一桩芯子,都有它的亮点,都能打动人,整个芯子饱满而富有灵性。在距台面两米处,孩子脚踩在焊接的脚蹬上,腰身固定在齐腰高的钢棍上,经后背、侧臂、臂弯、手腕,从袖筒穿过一直到孩子的手中。手中撑起一把伞,伞上两个孩子翩翩起舞,同样再从伞上装扮的孩子袖筒中向上延伸继续拔高,塑造出不同人物形象,精彩纷呈。那种玄妙,那种美感带给人们视觉上一种超级享受。
常常在耍社火当天,专业化妆师早早就给孩子们化妆,穿上崭新的戏装,定妆后固定到平台的钢筋架上。从化妆到穿上戏装固定在芯子上约三小时才能完成。
记忆尤深的一桩《罚桂》芯子,特别吸引人。
一棵桂树从台面的花丛中斜斜地伸向天空,一个孩子站在桂树上,用砍刀将桂树砍去一大半,眼看被砍断的树就要倒下,她还挥动着砍刀不停地砍,观众惊呼:“不敢砍了,树要砍断了,要掉下去了。”看得人提心吊胆,叫声一片,达到了惊、险、奇、以假乱真的效果。
其实,裸露在外面的树,是一株仿真树,从脚下到孩子身体的走向,钢棍隐藏在孩子的戏装里,观众从外观上根本看不到,看到的只是即将断裂的树,其实戏装的衣袖里有名堂。
孩子们一装上芯子,就不能方便,所以之前不能喝水,只吃几块点心。
抬芯子更辛苦,六个一组,四人抬时,两人休息,然后轮换着抬。为了台面的平稳,桌子下面四个脚均吊一块胡基,无形中增加了芯子的重量,抬的人几乎都是大汗淋漓。
据老人讲,民国初期,村里一个在部队担任副营长的年轻军官回家过年,村上派他抬社火。穿着长袍短褂的他,自视高人一等,不接受安排。几个人拉他出来抬芯子,没想到这家伙倔脾气上来了,撸起衣服,拔出手枪,对着空中放了一枪,乡党见状,大为气愤,“没教养的东西,竟然在乡党面前耍威风。收拾这狗日的。”大家一拥而上,揍得这家伙嗷嗷乱叫。挨了一顿打之后,军官老实了,只好抵着头流着泪,无奈地抬社火去了。几百年留下来的乡规民约,已形成了风气,无论你是干什么的,不论你的官多大,必须入乡随俗。
抬社火这样的苦差事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汽车代替了人力,再也不用人抬芯子出力吃苦了。
踩高跷也是社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农村孩子多,没有其他娱乐活动,几副梨木腿往人群中一扔,姑娘小伙子们便去哄抢,抢到的兴高采烈,没抢到的嫉妒生气,这样的机会谁不想好好表现?村上的苗永寿、苗随续,女青年苗细兰、苗段兰、苗英兰、刘海桃等都是踩高跷的能手。他们坐在高高的山墙上,脚上捆绑着两米多高的梨木腿,先练习走路,等走稳了,胆大了,才正式出场。其中有一组这样动作,令人叫绝:踩着梨木腿的两个人肩上抬着长长的竹竿,竹竿上坐着一个顽皮少年,在忽闪忽闪的竹竿上,做着令人心惊肉跳的高难度动作。例如借着竹竿的闪落,“蹭”一下两脚踩上竹竿,走上几步,轻盈一跳又稳稳地坐在竹竿上,娴熟的动作和滑稽的表演赢得一片掌声;西村的刘广善踩高跷,连跑带崩,一步并做三步,重心掌控的特别好,特别吸引人。只要他一出场,无数的粉丝围在他周围,喝彩声不断。
四个村的社火在排练阶段,都非常保密,为了防止信息泄露,有专人在门楼上看守,只允许本村人进入,严禁外村人入内。
有一回,一个守门外甥的舅舅给他的朋友吹嘘:“我外甥守门,我带你进去看装社火,”舅舅领着朋友高高兴兴地来到村门口,被外甥挡住了:“舅,村里有规定,不能进去。”舅舅想,外甥只是说说而已,来了就不能白来,硬着头皮就要闯关,谁知认真的外甥竟然拿起路边的一束枣刺捋了过去,顿时舅舅血流满面。耍完社火,外甥歉疚地提着点心登门谢罪。
到了耍社火这一天,村里更是热闹。远方的亲戚提前住到了亲戚家,而对近处的亲戚,家里又安排人拉着架子车去接老人孩子……
而今人力抬社火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踩高跷的人也少了许多,社火的内容只剩下芯子和为数不多的高跷。
每年看到这些“轰轰烈烈”的社火,总觉得缺点什么……

【作者简介】:苗晓瑛,陕西省西安市长安郭杜人。陕西散文学会会员,陕西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长安作协理事、散文委员会副主任,政协长安文史员。文章散见于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

责任编辑:施静云

排版制作:野   草

您看此文用时

  · 






读往编来

 1、乡土文学社章程

 2、乡土文学期刊征稿

 3、乡土文学招聘编辑

 4、会员文友出书方略

 5、乡土诗人擂台赛

 6、全国小小说大赛

滚动下方品味精彩


乡土文学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             
执行主编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编辑主任  施静云(兼散文组长)
排版工作室主任  朱吉述
期刊执行主编    丁    村
期刊编辑部主任  刘燕宏
期刊编辑部副主任 王建成(兼小说组长)
编 委  马发军  史寿林  孙成纪
             朱玉华  刘金龙  刘燕宏
             陈 乐  陈德山  陈贤东 
             陈  缘   余   萍   雷青云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郭良美  皇   甫  彭太光   
             潘政祥  袁晓燕  朱吉述
             姜盛武  杜盘堂  李   菲
             唐吉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