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肠套叠——病因、诊断、临床表现及小儿推拿的相关治疗

 医路岐黄 2023-02-14 发布于河南

肠套叠

图片

肠套叠——是一段肠管套人与其连续的、相邻近的肠管腔内而造成的肠腔梗阻称为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疾病。《灵枢·四时气》有“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之记载,后世医书所述“关格”和“肠结”的证候与本病颇为相似。

【病因病机】

肠为“传化之腑”,有传送消化,转输饮食营养之功能。肠的生理特点为“泻而不止”“动而不静”“降而不升”“实而不能满”,以通降下行为顺。若滞塞则上逆为病,不论气、血、寒、热、湿、食、虫等任何病因而造成的通降功能失常,使肠道气血癖结,滞塞上逆即可发病。知识链接:肠套叠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根据肠套叠四大主要症状:阵发性腹痛、呕吐、便秘、腹胀,及肠样肿块。一个或两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三个可确诊。

(2)对不明原因婴儿哭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早期便血未发生时可作直肠指检,观察指套上有无血便。

(3)B超呈“同心圆”或“假肾”征。

(4)X线片空气灌肠:用50~60mmHg(8.0kpa)压力灌肠,气柱前端形成“杯口影”“钳状阴影”或“葫芦状”“哑铃状”“球形”等。

2,鉴别诊断

(1)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区别点,早期即有腹张、高热,脱水休克等症状

(2)其他引起出血或梗阻疾病:梅克尔憩室出血,便秘,直肠脱垂,肠息肉,肿瘤等。

【临床表现】

本病临床上有痛、呕、胀、闭4大症状表现。阵发性剧烈腹痛,多在脐周或右下腹,患儿表现为突发大哭,面色苍白,出汗,下肢蜷缩。呕吐开始为乳汁、乳块、食物残渣,此后带有胆汁,晚期可吐出粪便样液体。腹胀,右侧腹部升、横结肠方向可触及腊肠形包块。大便不通,无肛门排气,腹部触诊可扪及肠样肿块,晚期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现象。

图片

【治疗】

(1)治法:调理肠道,启闭通滞。

(2)处方:摩腹、揉脐、揉中脘、分腹阴阳各300次。摩腹、揉脐、揉中脘、分腹阴阳各300次。

(3)方义:通过以上手法,调理肠道,通滞启闭。若能在X线片透视下做手法操作,效果会更理想,因为能看到肠套叠的部位,从而指导手法方向。

(4)加减:疼痛剧烈时,可按压相应的背俞穴,如脾俞、胃俞、大肠俞或足三里等。

【预防与护理】

1.注意饮食卫生,进食要定时定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便秘,勿过食生冷、寒凉之品。

2、注意保暖,保护腹部勿受寒凉。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准备好各种应急措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