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痛!痛!13年类风湿关节炎,直到用上我这个自创方

 悟道然 2023-02-14 发布于内蒙古

病案收集中心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最常见的风湿病之一,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图片

该病主要病理特征为滑膜慢性增生,进一步影响软骨和造成骨质破坏,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反复活动,病程进展最终可导致关节破坏、畸形和功能障碍。有报道该病患者5-10年的致残率可高达60%。

一、惊!13年类风湿问诊

患者是一位55岁的女性,据患者口述,她自2008年开始出现四肢关节疼痛,晨起僵直,像被架在树上一样,无法伸展,要活动以后才能缓解,到现在已经有13年了。

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而逐渐严重,僵直的时间越来越长,只得去医院,在当地小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并经多方治疗后,无效!后寻医到我处就诊。

图片

患者经中医四诊后,发现四肢关节有对称性疼痛,并有发热感;右膝关节疼痛尤为严重,有发热肿胀,且晨起僵直。

这使得患者行动不便,而间断且持续性地疼痛,让人难以忍受,根本无心睡眠。

此外,患者还感觉自己汗多怕冷,早晨起床有头晕的感觉,不过歇一会就恢复了,大小便比较正常。舌红苔白滑,舌下有瘀。

问诊时还有一个重大发现,患者有严重的既往史——1998年切除乳腺癌,2018年因HPV致子宫附件切除,此外还有肺结节、甲状腺结节、喘息性支气管炎慢阻肺与支气管扩张。

可不要小看了这些既往史,有些之前的疾病目前可能没有发作,可保不齐在治疗的过程中“误触”禁忌,以至于产生不可挽回的过错!!

二、奇怪!治疗类风湿的全过程

综上所述,最终的诊断结果为尪痹(wāng bì),证型为痰瘀阻络,瘀久化热,痰壅神窍证

治以活血化瘀,清热通络,除痰安神。拟方为独活寄生汤、桂枝加白虎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化裁

图片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制了一个疗程的丸子药为患者调理体质,配合水药治疗。

患者吃了8天的药后,症状有所改善,尤其是关节疼痛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已嘱咐患者停止疼药,在上方基础上加瓜蒌、浙贝母,再进几剂。

这几剂患者吃完后,发现头脑发懵的情况稍有缓解,清醒了不少,胸口中的压迫感也略有缓解,心慌睡眠差好了不少,吐黄痰相较之前少了一些,全身的那种沉重感也得到了缓解。

但小肚子还是有下坠感,腰部沉重感明显,出汗盗汗明显,疲乏感并没有缓解。除了三餐以外基本都是躺着的状态,晨起仍会有僵硬感,各关节依旧疼痛。继用前方,加人参。

图片

这次之后,患者反馈小腹的下坠感、腰部的不适感、胸部的压迫感、头部的发懵感,身体的疲惫感都得到了缓解,双腿较之前有力量了一些。

之前坐久了都是需要扶个东西才能站起来,如今心慌、睡眠、咳吐黄痰有所缓解,但还是有少量不适;右膝盖疼痛部位发热有缓解,但还是有;自汗盗汗,各部位关节的疼痛依旧。在前方基础上加附子。

之后患者一直按此方服药,坚持了近5个月的治疗,前几天反馈说,各种症状几乎全部消失,疼痛、晨僵、肿胀全部没有了,头部昏沉沉的症状也消失了,疲乏无力的感觉没有了。

三、中医学眼中的类风湿关节炎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尪痹”,亦属“历节病”、“顽痹”、“骨痹”等病症范畴。

从中医学的观点来看,鼻咽癌是热之邪上犯,损伤血络或灼津成痰,热毒与痰搏结,日久而变生之恶肉。

发病多因寒冷、潮湿、疲劳、创伤等因素导致风寒湿等邪气闭阻经络,流注关节,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而发病;或因禀赋虚弱,病、产后调养失当,导致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外邪乘虚而入,邪痹经络,或日久痰瘀内生,留滞关节所致。以关节晨僵,小关节对称性、多发性肿痛,活动受限,甚至僵硬变形为主要表现的痹病类疾病。

本例患者患病10余年,四肢关节对称性疼痛,自觉发热,右膝关节疼痛尤重且晨起僵直,久病入络,痰瘀互结,留注关节。

故以独活寄生汤加藤类、虫类药以除风湿,通经络,以白虎加桂枝汤以清热除烦,半夏白术天麻汤以化痰熄风,健脾祛湿,更加煅牡蛎、浮小麦、五味子以敛汗,加茯神、炒酸枣仁以安神。

二诊时加瓜蒌与浙贝母以宽胸祛痰。后加人参以大补元气,附子以温补肾阳。

由于该患者病程久,且基础病较多,故方子看起来比较大,然对于重病、久病、复杂病,非大方不足以治之也。一如打大歼灭战,非大兵团且集中优势兵力不足以完成。临证如临敌,用药如用兵。


图片

END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