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天下太平,战马在田间耕种。天下大乱,马驹只能在郊外生下。祸害最大是不知足,过失最大是欲望无度。所以懂得知足的道理并持守,就可以长久满足。 本章有反战思想,太平中战马用于农耕,战争中战马繁殖都不能在马厩,而引起战乱就是不知足、欲望无度。要长保太平,因知足并恒定的保持。 战争在人类社会始终存在,在三十、三十一章已有阐述,“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而根本原因是“不足”,人类有文化思想的差异、有人文地域的差别,这些不同内在有矛盾,而矛盾激化演变成“祸、咎”。 从个人而言,不知足会导致心里渴望、期盼、追求、祈求等等的向外攀援心,结果是“得不到和得到”两个结果,得到会有暂时满足感,得不到会失落、沮丧、难受、悲哀等情绪感受。常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凡事顺其自然不强求,而现实中,能做到多少,能处之泰然、安之若素?!有时这种理论思想就同于“桃花源、理想国”。 圣人孔子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孟子谈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汪洙《神童诗·四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常人能践行的有助人为乐、自娱自乐、知足之乐,享有之乐有天伦之乐、亲友相聚、有朋自远方来等。知足之心难,但不足的苦在自己心里,常言“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天要下雨谁能奈何呢?唯有省思深思“知足、长足”是唯一出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