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朝三暮四 原文: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曰:狙[jū]公赋芋,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白话文义:费尽心神聪明为求一体却不知道本来就是相同的,这可谓是朝三,什么是“朝三”?有个养猴人用栗子喂猴,他说:“早上三升,晚上四升”,群猴都恼怒,他又说:“那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群猴都喜悦。板栗和数量都没变化,猴子却因此产生喜悦和恼怒,这是顺着猴子喜怒而行,所以圣人调和是非,并且顺应自然均衡,这就是并行而无不适。 想法:这是朝三暮四成语的出处,现代理解为三心二意、反复无常、出尔反尔,还有玩弄手法欺骗人等。这些理解,同原意有出入。 常人“费尽心神聪明为求一体,却不知道本来就是相同的”,由此引出寓言故事。朝三暮四总体为七,过程是养猴人“数量、板栗”本质不变的变化,引起猴子喜怒的情绪反应,即猴子因主观心理作用,却忽略了实质本质的不变;庄子的嘲讽穿透千年,似当头棒喝。圣人遵循自然即道,保持万物并行而不悖,所以不会出现朝三暮四的荒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