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的感叹

 磐桓子 2023-02-14 发布于宁夏

文化概念难有定论,其属于人类的创造。涵盖着人类生存中的方方面面,产生着连续、衍生、创造等等的纷繁效应,而中国文化的千年更迭,令人为之骄傲、也为之哀叹,傲其在历史起伏未有断灭,叹其在历史中留下的斑斑伤痕;而其在人类文明长河中无有分别的进行了汇集,由此积淀出人类、民族、乡土文化,随着时空的变迁,人类发生的观念变革,文化也与之兴盛衰败;所以文化没有定论,文化无定而定,只要人类活动存在,文化自在期间,交织再庞杂,都在时空中出现和消失,且至高的文化古今永不衰。

文化的生命在传承。任何文化在断灭时都会成为尘烟,被公认的人类四大文明古国,唯中华文明历久弥新,这内核就是文化产生的效力,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这是文化大一统的机关枢纽,因此注定了中华大地朝代变革,而文化不灭;中华的文明,无关朝代名号,妇孺皆知的民族英雄有“管仲、戚继光、岳飞、文天祥、袁崇焕、林则徐”等等,由此树立的民族文化思想,在朝代更迭的中国愈发醒目耀眼;即使历经了近代屈辱史,中国文化精神将共产主义思想引入华夏大地,经过吸收消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翻身、站起来、强起来,给人类文明塑造文化的践行者。期间饱含着多少的血与泪,都有这个民族的人民经历体会,所以文化精神,就是民族精神,就是人类文化的集结产物,而繁荣昌盛则是文化产物的精品。

文化的精神在兼容并蓄。文化浩如烟海,难以统合,这成了人类发展中的大问题,对立的文化观念,用求同存异弥补;时代发展中叠加的知识技能,在突破中寻找终点;衍生的文化产物,在日新月异中无法止步;让人类自己感到难以究其根本。用对错分别本身就是错误的开始,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一物生,而随即万物在其中,何以能通,古今中外都有“理想国”的哲人梦想,其因就是简约,远离繁杂,避免纷乱,墨守本分,安享世界太平,畅享人生美好,共有天堂人间;因此,文化不在一统,而在兼容并蓄,这也是中华文明中的精髓,多民族、多元化,构成多姿多彩的共有统一文化。

何为文化,《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尚书》疏曰:“经纬天地曰文”;《礼记》所谓“礼减而进,以进为文”;《庄子》:“化而为鸟,其名曰鹏。”文有“文字、文学、文辞、文章”等意;化有“感化、同化、化解、分化”等意。组成“文化”通俗理解就是以文而化,文不能化,化不能文,文化如何成行;所以文化可为由内至外的思想与行为结合体,外在是行为,内在是思想,二者相辅相成,相生相灭。

由此,文化无有高低贵贱、好坏优劣之分,唯有适宜、恰当、得体,兼容并蓄的属性是文化的自生规律,不攀缘、不自闭,效法天地精神,自强不息且厚德载物,文化自在其中。

文化形成注定有残酷的教训。汉代刘向在《说苑》中提到“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用武力制服,纠正文化错误,这种捍卫文化的出发点,同时包含了文化霸权的暴力。人类的战争,简言是文化不同,相通难行,以至于万象丛生;包容、宽恕、谦让,这些在中国文化中,转化为“礼乐”,礼之用和为贵,乐之盛谐奏成,以礼乐行教化作用,以教化形成文化的现象,礼崩乐坏时,教化失去作用,文化效力不存,只会衰退,甚至消亡,所以武力的教化是文化最残酷的写实,人类为此困顿深陷。近代中国在这种境遇中挣扎,幸有现今的势头,可以努力创造华夏大地的新时代新辉煌,因此,文化在残害中不屈不挠,薪火相传中必然永不衰。

                          2022年4月24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