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期刊研究 | 学术共同体视角下学术期刊支持青年学术人才成长研究

 出版与印刷 2023-02-14 发布于上海

核心观点

  • 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互促共进。一方面,学术期刊是学术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术期刊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学术共用体。另一方面,学术共同体的建设也离不开学术期刊。学术期刊是学术共同体的重要平台、阵地和纽带,其对于学术共同体的基础性作用主要包括引领学术潮流、规范学术评价机制、推动学风建设、强化学术伦理、增加学者互动、培养学术新人、促进学术资源的合理分配等。

  • 青年学术人才既是学术共同体活力的重要来源,也是学术共同体生态的重要指示器。受限于主客观因素,青年学术人才在学术成长过程中面临着三方面现实问题:一是针对青年学者的身份歧视;二是与学术共同体其他成员的互动交流有限;三是对青年学者的学术培养有待加强。

  • 青年学术人才锐意进取、思维活跃、勇于创新、接受能力强,是最具创新意识和学术活力的学者群体。青年学术人才对于学术研究发展具有独特价值,他们以创新活动力助推学术共同体薪火相传,以科研成果产出为学术繁荣做出贡献,并且积极为学术期刊提供智力支持,成为学术期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

  • 学术期刊与青年学术人才之间既存在着“学术期刊支持青年学者→青年学者学术能力和影响力提升→为学术期刊提供更多智力资源→学术共同体良性发展→期刊办刊水准和竞争力提升”的良性反馈机制,也可能产生“学术期刊对青年学者不友好→青年学者研究热情消减→优秀成果数量减少或湮没→不利于学术共同体良性发展→学术期刊缺乏可持续竞争力”的恶性循环。

  • 扶持青年学术人才成长,既是学术期刊彰显时代担当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举措。学术期刊应当强化平台作用,为青年学者提供公平的展示机会;强化阵地作用,对青年学者进行有效的学术引领;强化纽带作用,为青年学者搭建顺畅的交流渠道。

题目 | 学术共同体视角下学术期刊支持青年学术人才成长研究 *

来源 | 《出版与印刷》2022年第6期

作者 | 龚紫钰

作者单位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Doi | 10.19619/j.issn.1007-1938.2022.00.080

*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2020年重点项目“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新时代学术期刊竞争力研究”(编号20200211)。

引用参考文献格式:

龚紫钰. 学术共同体视角下学术期刊支持青年学术人才成长研究[J]. 出版与印刷, 2022(6): 85-92.

摘要 |  通过分析学术期刊支持青年学术人才成长何以可能、何以可为,为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和青年学术人才健康成长提供借鉴。文章基于对学术共同体的广义理解,阐述了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之间存在互促共进关系,分析青年学术人才作为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术研究发展具有的独特价值,并总结其学术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身份歧视、与学术共同体其他成员互动交流有限、学术培养有待加强等。据此,提出学术期刊支持青年学术人才成长的实践路径:强化平台作用,提供公平的展示机会;强化阵地作用,进行有效的学术引领;强化纽带作用,搭建顺畅的交流渠道。    

关键词 | 学术期刊 ;青年学者 ;学术共同体 ;人才培养

→ 查看HTML全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实现离不开大批德才兼备的学术人才作为支撑,青年学术人才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青年学术人才成长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2021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术期刊要加快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努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代表国家学术水平的知名期刊。在青年学者日益成为学术研究中坚力量的现实背景下,发掘、培育、扶持优秀青年学术人才,依托青年学术人才建设一流期刊,成为时代赋予学术期刊的使命。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学术期刊在助力青年学者成长方面何以可能、何以可为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围绕学术期刊支持青年学术人才成长这一主题,相关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充分肯定学术期刊之于青年学术人才成长的重要性,并提出学术期刊的努力方向。如霍艳霞[1]认为,学术期刊在发现、培养和扶持学术新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承担着学术人才库的职责。李君安、王政武[2]85-87提出从树立融合发展理念、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等方面推动青年学者和学术期刊互促共进。代艳玲、朱拴成[3]以《煤炭科学技术》为例,论述了科技期刊与青年科学家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路径。第二类研究则直接聚焦于部分学术期刊对青年学者的“不友好”行为。如刘晶芳[4]指出,青年学者是学术期刊投稿歧视的主要对象,这会带来优质稿源外流、削弱学术创新动机、年轻人被压制加剧等不良后果,必须加以限制。2014年6月9日,青年学者刘月文[5]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指出,部分学术期刊特别是核心期刊,惯常以身份取文,使得像作者一样的“各方面资历都平平的青年教师”面临投稿无门的尴尬局面,进而呼吁学术期刊要厚待青年学者。此文一出,引发多位学者撰文商榷,形成了一系列评论文章。已有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是还存在缺少分析框架等不足之处。有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学术共同体视角,探究学术期刊支持青年学术人才成长问题。

一、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互促共进

所谓学术共同体,指的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学者,遵守共同的道德规范,相互尊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推动学术的发展,从而形成的群体。[6]关于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形成的共识性观点是:学术期刊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学术共同体[7]50。学术共同体的成员包括学术期刊的作者、读者以及编委和审稿专家等,是学术期刊安身立命、提升竞争力所依托的重要人力资源。一种学术期刊能否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术共同体对于期刊的向心力和“忠诚度”。在西方社会,学术期刊大多是由学术共同体主办的,其出版和流通范围基本上限于学术共同体内部[8]206,离开了学术共同体,学术期刊也就失去了根基。甚至有学者认为,学术期刊本身就是学术共同体的一部分,属于学术共同体的组织层面要素[9]9。学术期刊与学者的学术研究形成互相促进的发展链条,进而构成推动学术研究不断发展进步的学术共同体[10]86。本文采纳对学术共同体的广义理解,即认为学术共同体不仅包括作为核心构成部分的学者,也包括学术期刊。

学术共同体的建设也离不开学术期刊。学术期刊是学术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平台、阵地和纽带,学术期刊凭借其权威性和公信力,能够将众多志同道合的学者凝聚在一起,学术共同体的品质也由于学术期刊的滋养而得以提升[11],离开了学术期刊这个重要载体,学者的日常学术争论将陷入困境,更遑论建设学术共同体。作为一种学术公器,学术期刊对于学术共同体建设的基础性作用主要包括引领学术潮流、规范学术评价机制、推动学风建设、强化学术伦理、增加学者互动、培养学术新人、促进学术资源的合理分配等[7]50-51[10]86-88,是学者进入学术共同体、建立学术交流网络的重要平台[9]9,也是其发表研究成果、实现学术理想和抱负的关键途径。

二、青年学术人才学术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从狭义来讲,学术共同体即“学者共同体”,因此青年学者必然是学术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青年学术人才既是学术共同体活力的重来源,也是学术共同体生态的重要指示器[8]208。一个健康的学术共同体能够激励青年学术人才保持旺盛的研究热情,并为其提供与其他学者切磋技艺、进行学术交流、分享研究成果的机会,从而推动其学术成长。然而现实中,受限于自身能力、学术评价体系等主客观因素,青年学者的学术成长会遭遇一些现实问题。

1.针对青年学者的身份歧视

现实中,针对青年学者的身份歧视仍有存在,最引人瞩目且遭人诟病的就是部分学术期刊的投稿歧视行为。尽管在当前学术期刊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各期刊出版单位都尽量严格执行匿名审稿等制度,力求遴选出具备较高学术水准的文章,但作者的学历、职称、工作单位等因素往往也会影响文章录用与否,甚至有少量学术期刊存在以身份取文、歧视青年学者的现象。虽然这种学术懒惰行为并不代表学术期刊的主流做法,但客观上已经对青年学者造成了伤害。

2.与学术共同体其他成员的互动交流有限

一是与学术同行特别是前辈资深学者的互动交流不足。二是与学术期刊的互动交流不足。青年学者希望和学术同行保持适当互动交流,然而现实中,学术会议、座谈会等参加人数有限,难以完全满足其交流需求;而由期刊建立的作者微信群等新的交流渠道主要对已经在期刊上发表过文章的学者开放,大部分青年学者与学术期刊的直接、即时交流受限。相关交流渠道的缺失,导致青年学术人才缺乏展示自我的机会,难以被充分挖掘。

3.对青年学者的学术培养有待加强

学术人才的成长有其规律性,极少有人在从事学术研究伊始就能够成为所在领域的专家,基本知识的学习、学术成果的推出与提升、学术权威的建立与维护都是学术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2]83,这个过程离不开其他主体的扶持和帮助。读书期间,青年学者可以便捷、持续地得到导师和其他老师的学术指导,但是步入工作岗位后这种机会就少了很多。培养、指导学术新人是学术期刊对于学术共同体的职责之一。然而现实中,由于来稿量大、人手有限等原因,大部分学术期刊对于青年学者的学术指导主要表现为通过座谈会等方式提供有关学术发表的一般化知识,对于单篇稿件的指导则主要体现在编校环节,至于审稿未通过的稿件一般只会给予简单回复,而不会指出问题所在以及修改方向。学术期刊的学术指导功能有待加强。

总结起来,青年学术人才在学术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为未得到充分尊重、未得到充分挖掘,以及未得到充分培养,这些问题也为学术期刊采取有效措施助力青年学术人才成长提供了着力点。

三、青年学术人才对学术研究发展的价值

青年学术人才的显著特点包括锐意进取、思维活跃、勇于创新、接受能力强等,是最具创新意识和学术活力的学者群体。从青年学术人才的特点出发,其对学术研究发展的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创新活力助推学术共同体薪火相传

学术研究既重视沉淀,又重视前沿,前辈学者留下的成熟的理论观点和研究范式固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但青年学术人才结合时代发展需求而探究的新问题、运用的新方法、提出的新观点,也是推动学术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青年学术人才通过多年的系统学术训练而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以此为基础,通过紧跟前沿甚至引领前沿的创新研究方法、工具和议题,不断推动已有相关研究向纵深发展,并挖掘出新的学术生长点。青年学术人才为学术研究创新、学术共同体生态营造提供了强大推动力,成为促进学术研究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学术共同体薪火相传。

2.以科研成果产出为学术繁荣做出贡献

青年学者处于学术上升期,科研成果产出较多。一方面,青年学者处于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外学者研究发现,无论是人文社会学科还是自然学科,学者们高质量研究成果产出最多的年龄段一般都在30—40岁[12];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统计数据也表明,30—40岁的青年学者正在成为学术成果产出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青年学者面临着职称晋升、业绩考核、提升学术影响力等现实需求,因此有极强的动力投身于科研、写作和发表。凭借较多的科研成果,青年学术人才得以为学术共同体的学术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3.积极为学术期刊提供智力支持

青年学术人才精力充沛,且具有较强的参与学术期刊办刊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能够为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青年学术人才不仅以作者身份为学术期刊提供丰富稿源,还可以通过担任青年编委、兼职编辑、审稿人等方式支持学术期刊发展。实践中,不乏青年学者主动请缨,希望担任期刊审稿人,青年审稿专家往往能及时返回审稿意见,大大提高审稿效率。而由青年学者组成的青年编委会也能够突破传统编委会的困境,在服务学术期刊方面突显优势[13]1043-1044

由此可见,青年学术人才一方面能够帮助学术共同体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提升共同体的学术影响力,从而为学术研究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青年学术人才还能够直接为学术期刊提供智力资源。青年学术人才应当成为学术期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

四、学术期刊支持青年学术人才成长的实践路径

1.强化平台作用,为青年学者提供公平的展示机会

(1)将支持青年学术人才成长融入办刊理念

理念友好,是学术期刊支持青年学术人才成长的认知基础。学术期刊需强化大局意识和长远发展意识,自觉将发掘、支持、培养优秀青年学术人才纳入办刊全过程。关于支持青年学者,学术期刊应该形成理性的认知。一方面,这是学术期刊履行社会责任、体现时代担当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支持、培养青年学者是在为期刊长远发展储备优质的作者资源。稳定、高水平的作者队伍及其产出的高质量学术成果是学术期刊竞争力的根本来源,学术期刊培养和扶持优秀青年学术人才成长,就是在储备作者资源。

(2)推进学者型编辑队伍建设

良好的办刊理念必须经过优质的编辑团队才能落到实处。学术期刊编辑是学术文章的采集者、学术成果价值及其改进状况的第一评判者。优秀的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具有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掌握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拥有长远的学术发展眼光,如此才能对稿件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发现文章的创新点和突破点,与作者进行顺畅交流,引导作者展开有效修改。这就意味学者型编辑队伍建设应当成为学术期刊的目标和方向。学者型编辑这一复合型身份有助于编辑根据实际学术交流需要,有策略地凸显学者或者编辑身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14]。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的博士毕业生加入学术期刊编辑队伍,这些青年编辑具有成长为学者型编辑的先天优势,且对于青年作者具有较强的同理心,期刊出版单位可有意识地加强对这类编辑人才的培养。

(3)严格执行公正的审稿制度

制度公正合理,是学术期刊支持青年学术人才成长的根本保障,在学术期刊的各类制度建设中,公平公正的审稿制度与青年学者学术展示机会的关系最为密切。一方面,必须坚持并优化审稿制度。目前,大部分学术期刊都实行匿名审稿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审稿的公正性。但是,如果遇到人情稿、关系稿,“匿名”作用往往形同虚设,有时审稿人也会通过审阅稿件猜到作者是谁。因此,学术期刊在执行匿名审稿制度的同时,还要通过严格规范内部送审程序、建立动态审稿专家库、制定可量化的审稿标准、采取刊文后对审稿专家署名等方式[15],对匿名审稿制度加以优化。此外,还可以推动期刊编委会终审制度,充分调动编委会专家的智力资源,进一步提升审稿的客观性、科学性。

(4)重视对青年学者研究成果的宣传推荐

学术作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再优秀的学术成果也需要通过宣传来提升其学术影响力,对于青年学者而言更是如此。学术期刊应当充分运用多种媒体渠道,推介优秀青年学者及其学术成果,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封面论文、封面人物是学术期刊推介重点论文和重点作者的传统方式,但是一般青年学者的论文很难登上封面。针对此问题,一方面,可以采用“封面+拉页”的方式,突破传统封面的局限,为青年学者及其作品提供具有更高显示度的展示空间[16]344;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采用视频、音频、文字、图像等多种形式,重点推荐青年学术人才及其最新成果,以此激励青年学者投入学术研究。

2.强化阵地作用,对青年学者进行有效的学术引领

(1)通过专栏策划引导青年学者的学术潮流

青年学者在前瞻性研究主题方面的敏锐性较高,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而学术期刊承担着引领共同体学术潮流的职能,因此,学术期刊可以通过专栏策划的方式,吸引青年学者围绕一些重点、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帮助青年学者产出具有新颖性和原创性的学术成果。与此同时,学术期刊应当正视青年学者存在的写作经验不足、研究视野不够广阔等客观局限。对于那些有较强创新性和突破性的青年学者来稿,编辑不能因为一些非“硬伤”问题而直接退稿,而应引导作者不断修改完善,以更为规范、恰当的方式呈现研究成果,提升研究能力。

(2)开展论文写作指导与培训活动

除了在日常编校过程中与青年学者进行反复沟通,帮助其提升写作规范水平和学术表达技巧外,针对青年学者在学术写作和发表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和困惑,学术期刊还可以组织开展相关论文写作培训课程、座谈会和讲座等活动。在这些指导和培训活动上,可以邀请优秀作者分享写作技巧,邀请审稿人分析审稿要点,由学术期刊编辑分享期刊选稿标准、重点选题方向等,从学术期刊的角度阐释何为“好文章”,并直接就青年学者共同关心的稿件写作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3)加强对青年学者的学术伦理指引

青年学者处于学术成长的关键期,学术期刊应当承担起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防火墙”责任,助力其形成良好的学术操守。学术期刊不仅应当在期刊投稿指南、各类面向青年学者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中反复强调遵守学术伦理的重要性以及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性,而且对于部分青年学者的学术道德失范、学术态度不良、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应该承担起教育、批评、纠偏的责任,必要时还可以采取一些限制性措施。

3.强化纽带作用,为青年学者搭建顺畅的交流渠道

(1)打通青年学者与学术共同体交流的多样化渠道

在实际办刊工作中,已有不少学术期刊通过举办青年学者论坛、召开青年学者座谈会等方式,促进青年学者与学术同行和学术期刊展开积极互动。如《探索与争鸣》编辑部推出的“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即为典型代表。由于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蔓延,线下学术交流受到影响,不少学术期刊借助网络平台,组织开展学术公益直播活动,青年学者以学术报告嘉宾和听众身份踊跃参与。通过这种“线上报告+互动交流”的形式,青年学者有了更多与学术共同体进行交流切磋的机会。进入出版深度融合时代,学术期刊支持青年学术人才成长具有了新思路、新技术和新途径。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充分运用是出版深度融合的关键,而青年学术人才对各类新技术的接受度更高,也更适应从新媒体渠道接收学术信息、参与网络互动、进行观点分享。学术期刊应当顺应这一新趋势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为青年学术人才打造更加便捷的信息交流与网络互动空间,开展交互式服务[17]。例如,搭建多元化新媒体服务矩阵,综合运用直播平台、微信平台、短视频平台,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调动青年学者等主体以弹幕、留言等多样化方式即时、灵活地参与互动,由传统的学术期刊单向发布信息转变为多主体积极对话,增强青年学者对学术共同体的参与感、分享感和归属感。

(2)吸纳青年学者参与办刊工作

青年学者有较高意愿参与学术期刊办刊工作,将其视为积累学术人脉、提高学术成果发表可能性的有效方式,而实践中,青年学者积极参与办刊工作也被证明能够显著提升办刊活力,有利于期刊长期发展[13]1046,[16]344-345。针对青年学者与学术期刊交流渠道有限的问题,学术期刊可以通过吸纳青年学者深度参与办刊工作,在帮助青年学者发挥学术才能的同时,增进青年学者对学术期刊的了解。

此外,在探讨学术期刊对青年学术人才成长的支持问题时,有三点应当明确:第一,青年学术人才与学术期刊之间正向、积极关系的营造不只是期刊出版单位的职责,青年学术人才也要充分重视。青年学术人才必须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自己“代言”,真正赢得学术期刊的尊重和接纳。第二,整体学术生态对于学术期刊与青年学术人才之间“彼此成就”“互促共进”关系的达成具有根本性作用[18],特别是其中的学术评价和人才评价机制。因此应当采用更为多元化的学术评价方式,优化人事制度方案,为青年学术人才营造潜心研究的学术环境,以更好地促成学术期刊对青年学术人才支持作用的发挥。第三,学术期刊对青年学术人才的系统支持需要着眼于营造公平公正的学术生态、促进学术繁荣,始终以学术为立刊之本,不能因为“厚待”青年学术人才而造成对其他学者群体的“薄待”,从而导致新的不公平、不公正。

五、结语

学术期刊与青年学术人才各自在学术共同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二者之间是互促共进的关系,既存在“学术期刊支持青年学术人才→青年学术人才学术能力和影响力提升→为学术期刊提供更多智力资源→学术共同体良性发展→期刊办刊水准和竞争力提升”的良性反馈机制,也可能产生“学术期刊对青年学术人才不友好→青年学术人才研究热情消减→优秀成果数量减少或湮没→不利于学术共同体良性发展→学术期刊缺乏可持续竞争力”的恶性循环。针对青年学术人才在学术成长中面临的未得到充分尊重、挖掘和培养等现实问题,学术期刊应当继续强化其对于学术共同体的平台、阵地和纽带功能,推动学术期刊与青年学术人才共同成长。

积极支持青年学术人才成长、善待青年学术人才,就是在致力于打造一个自律、健康、充满活力的学术共同体,因而从根本上而言,也是在为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的未来积蓄力量,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持续探讨的重要课题。囿于资料可得性,本研究对学术期刊与青年学术人才成长之间关系的判断、存在问题的诊断,以及对相关实践路径的提炼,主要是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展开的,难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后续将通过学术期刊工作人员访谈、针对青年学术人才展开问卷调查、以部分期刊作为典型进行案例分析等途径,补充有说服力的实证资料,以进一步深化研究主题。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1]霍艳霞. 学术期刊与学术新人的培养[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4(2):143-144.

[2]李君安,王政武. 学术期刊与青年学者互促共进研究[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3):82-88.

[3]代艳玲,朱拴成. 科技期刊与青年科学家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路径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12):1268-1273.

[4]刘晶芳. 学术期刊对青年学者投稿歧视现象研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15(4):92-95.

[5]刘月文. 学术期刊要厚待青年学人[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6-09(A4).

[6]韩启德. 学术共同体当承担学术评价重任[N]. 光明日报,2009-10-12(10).

[7]原祖杰. 学术期刊在学术共同体建设中的作用[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0(1):50-52.

[8]冯琳. 新时代中国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构建[J]. 河北学刊,2021,41(3):204-209.

[9]张斌. 我国学术共同体运行的现状、问题与变革路径[J]. 中国高教研究,2012(11):9-12,98.

[10]朱伊革. 北平时期的《华裔学志》与近代汉学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建构[J]. 中国编辑,2022(10):85-90.

[11]赵超,王慧. 论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融合发展的可能性路径——基于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视角[J/OL].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10-18)[2022-10-22].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23.C.20221017.1453.002.html.

[12]LEHMAN H C. Age and Achievement[M].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3.

[13]占莉娟,张带荣. 青年编委会:突破传统编委会困境的有效之策[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0):1042-1047.

[14]王海蓉,王景周. 学术期刊学者型编辑的价值及编辑主体作用[J]. 中国编辑,2020(9):69-72,78.

[15]王文福,路晓鸽. 高校文科学报优化双盲评审制度的构想[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11):1317-1321.

[16]边钊,尤笛,李薇,等. 调动青年学者对科技期刊发展积极性的实践思考——以《遥感学报》为例[J]. 编辑学报,2022,34(3):342-345.

[17]许彤彤. 学术期刊新媒体传播的差异化建设路径——基于“2020年度中国期刊公众号20强”的实证研究[J]. 出版与印刷,2022(4):2-12.

[18]支持新人是学术期刊的责任——期刊主编四人谈[EB/OL].(2022-01-20)[20221005].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MzcwMTUyNg==&mid=2247488429&idx=1&sn=d312ad4d33039fa1a1c66c78211948ef&chksm.

Title : Research of Academic Journals Supporting the Growth of Young Academic Tal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ademic Community

Author : GONG Ziyu

Author Affiliation :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Abstract : By analyzing the possibilities and approaches of academic journals supporting the growth of young academic talents, this paper provides useful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journals and the healthy growth of young academic talents. Based on the broad understanding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utually reinforc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ademic journals and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nalyzes the unique value of young academic talent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summarizes the main problems that they face in the process of academic growth. Specifically, identity discrimination still exists, interaction with other members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is insufficient, and academic training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Furthermore, the practical path of academic journals to support the growth of young academic talents has been proposed. Firstly, strengthen the role of platform and provide fair opportunities for young scholars to show their academic works; Secondly, strengthen the role of position and provide effective academic guidance to young scholars; Thirdly, strengthen the role of link and build a smooth communication channel for young scholars.

Keywords : academic journal; young scholar; academic community; talent cultivation

编辑:许彤彤

审核:靳琼 熊喆萍

期刊简介

《出版与印刷》于1990年创刊,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经国家出版主管部门批准的学术性期刊。本刊专注现代出版与印刷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出版与印刷产业转型发展,促进出版与印刷领域的产教研深度融合。读者对象主要为出版与印刷领域教育、科研及从业人员。主要栏目设有本期聚焦、研究与观察、出版实务、期刊研究、印刷与包装、出版融合、专业人才培养、出版史话等,内容注重学术性、专业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出版与印刷》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ACD)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全文收录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引文数据库等。2021年入选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