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与人最大的差别:思维模式》(三)

 斐言乱语 2023-02-14 发布于湖北

《人与人最大的差别:思维模式》(三)

    人与人的差别,不在于先天智力,而在于后天对于大脑的训练。要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一、概念思维

小时候,我们学语文,有一道题叫做名词解释,实际上就是对概念的界定,当然对概念的界定,还算不上概念思维,也就是说,对一些名词进行解释并不能代表不了拥有概念思维的能力,但是对于某些事物都解释不清楚,就更不可能有概念思维的能力。很多的学术牛人,甚至很多成功的人,留下的名言警句,实际上是对某些事物,或者某些新生事物进行了新的概念界定,进而在此界定的基础上,指导了行动,最终成就非凡。我曾经遇到一位年轻人,三十出头,工作近十年辗转多家单位就职,但基本上都是干了一年半载就离职,不要说事业上毫无建树,连工作都朝不保夕。他工作后又考上了研究生,其中一年在澳洲上的学,他说他在澳洲做过一年访问学者,我说你这要么算是中外合作办学上过一年学,或者叫留学,根本不能算做访问学者,对方说他就是跟教授一起做研究,最终我没有再跟他争辩什么。

再举一个例子,就拿迟到来说,很多人上班卡点,一不小心迟到了;聚会晚到,总讲路上堵车;约会晚点,要考验对方的忍耐心或者忠诚度(相对于恋人来说)。一次,我听一个高人说,守时就是最基本的守信,把迟到早退界定到守信的高度,开始我对守时敬畏起来。又一次外出参加培训,老师讲迟到是一个人对于预期发生的事情预估能力不足,他又把守时提升到能力不足的高度,于是我不再轻易承诺,承诺后必然想尽办法去履行诺言。

     实际上,对于很多的事情,尽管有标准的答案,但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深度去界定,我们得出的概念往往大有不同。概念思维,实际上是对于遇到的事物进行界定、分类,找出之间的不同和联系的一种能力。

    二、纵深思维

    电影《教父》中曾有一句话,“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前述的两种人,差别实际上在于纵深思维能力。世间总有一种人,认为自己赚不到钱,干不成事情,是因为运气不好,实际上是没有纵深思维的能力。就拿在职场中来说,很多的年轻人因为赚不到钱,不受上级重视,结果愤而离职。如果我们采用提问法,一步一步地问下去,总能找到答案。为什么赚不到钱,因为工作的产出不够多,为什么产出不够多,因为岗位不重要,为什么岗位不重要,因为岗位承担责任的能力不大,为什么责任不够大,因为能力素质不匹配,为什么能力素质不匹配,因为在工作上花的时间不够对,工作年限不够长,日常训练的不足。最终得出的结论,资历太浅,能力不足,然后方法就找到了。如果我们仅仅的停留在问题表面,钱太少,感觉不爽,上级不重视,是因为上级瞎了眼,进而另找出路,结果是路路都不通。

    遇事,我们要有培根问题的精神,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曾经遇到一个创业团队,他想通过游戏的方式教幼儿学英语,灵感来自于一位留过学的全职妈妈教自己孩子英语,孩子上学后几个妈妈会相约一起打麻将,他就发明了“英语麻将”,让妈妈们寓游于乐,热爱上英语,让妈妈学会了英语教自己的孩子。我就问了一句,说你有没有想过让孩子去找专业的英语老师去教,是不是比妈妈自己学了教效果更好些,创业者面带怒色,说我藐视他的创新。创新本身是为了提高效率,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节约成本,如此的创业简直是瞎胡闹,妈妈们最终爱上了打麻将,连接送小孩都忘记了,还有心情去教小孩英语。

    任何的事情浮于表面,接近不了事物的本质,甚至没有任何可能触及本质,都是低效的。

    三、维度思维

    职场中会有一种人,也许专业能力很强,上班久了,就会认为自己的老板(或者上级)不如自己,特别是专业能力方面,而且老板总干些没有“价值”和“产出”的事情,时间长了,就骄傲自大,对老板不敬起来。对于性格没有成长的人来说,我们拥有什么就会越看重什么,仰仗什么,甚至炫耀什么,我们拿比别人强的地方和别人去比,就会骄傲自满;我们拿不如别人的东西和他人去比,就会产生失落或者嫉妒心理。

    其实去创业,做老板,赢在维度思维,作为一个老板,要盘活一个公司,他需要考虑的维度要比副总,比部长,比员工多多了。一个老板,分管公司全面,要管营销,重研发,懂人事,熟悉生产,还要会公关,要抓售后服务,财务的知识也要懂,每一个方面再细分,又可以分出更多的维度,而且每一个方面,都要抓住相关的本质。只盯一个维度,甚至几个维度的人,很难做成一个大企业,也很难带领企业不断前进。我曾说过,一个老板的能力,重在宽而深,专业技术人员,在于专而精。

    对于一个人来说,生活中同样要有维度思维,既要事业有成,也要家庭幸福,还要关注兴趣爱好,更要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还要有家国情怀。维度缺失多了,距离幸福也就远了。

    四、空间思维

    空间思维,也可以认为是想象思维,联想思维。很多的发明创造,就是把某一个领域的发明创造,进行适度的改造和微创新,移植到其他的领域。把同样的原理,迁移到不同的领域,变换的只是空间。书本上把这种能力叫做知识迁移的能力,迁移的前提是你要知道足够多的知识,摸索出其中的规律,而且对于相关的空间有足够多的认识。

    其实世间很多的规律都是想通的,例如将管理思维用于教育小孩,管理的极致就是不需要管理,因为人都是不愿意被管的,通过培训让他拥有相应的能力,他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能力几何,什么事情该自己独立完成,什么事情需要请示汇报,这样的员工是不需要管理的。以上规律同样适用于孩子的教育,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界定下什么事情不能干(价值观中严格禁止的),什么事情自己可以做出选择,自己去干,然后对结果负责。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赞美对方,给予对方利益,就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对于孩子,对于配偶,对于朋友,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愿意听到溢美之词,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有帮助,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予重视。

    要有空间思维的能力,你必须使得你自己的活动空间足够大,足够多,而且还要通过对比发现之间的共同之处和差异所在,还要会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五、灰度思维

    黑和白之间,有很宽的一个色带叫灰色,而黑白只是两个极致。现实中,我们很多人热衷于非对即错,非黑即白,为人处世容易走极端。有的人不喜欢一个人就跟对方老死不相往来,喜欢一个人就爱地昏天黑地。有的人喜欢一种食物,就暴饮暴食,对于其他有营养的食物则视而不见。有的人创业热衷于开发一种十全十美的产品,但是却不重视销售,产品无法推向市场,企业陷入危机四伏的境地。世间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换了场景,也许对就变成了错;世间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美好的东西往往不能长久;世间也没有任何的永恒,宇宙一直存在,但是也在不断地变动当中。二分法的思维是不成熟的表现,拥有灰度思维才叫真正的成熟。很多人抱着完美的思维去找工作,永远找不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有的人去找对象,也找不到完美的对象,最终一直单着;有的人非要将孩子教育成全能的孩子,结果把孩子养成了问题青年。做人做事,要有极致的追求,但是更应该接受差不多的状态和结果。世间任何的事物都在发展和变化中,也处在不断的迭代中,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以极致的标准去追求,至于什么结果,接纳即可,才能不断的成长,收回更完美的自己。

    我所定义的思维模式可能没有科学依据,但应该比较实用,真正能指导实践的理论才真正有用,而且还要讲求适合所处的时空境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