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百练:清史稿•姚鼐传

 一中大语文 2023-02-14 发布于福建
材料一:
姚鼐,姬传,桐城人,刑部尚书文然玄孙。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四库馆开,充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不仕。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康熙间,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於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鼐清约寡欲,接人极和蔼,无贵贱皆乐与尽欢;而义所不可,则确乎不易其所守。世言学品兼备,推鼐无异词。尝仿王士祯《五七言古体诗选》为《今体诗选》,论者以为精当云。自告归后,主讲江南紫阳、钟山书院四十余年,以诲迪后进为务。鲁九皋尝从鼐问古文法,又使其甥陈用光及鼐门。嘉庆二十年,卒,年八十有五。
(节选自《清史稿·姚鼐传》)
材料二: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於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
B.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於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
C.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於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
D.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於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我国古代男子到了20岁就要行冠礼,取表字,取字之后,为了表示尊敬,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因考试在春天举行,故又称为春试或春闱,应考者为各省通过了乡试的举人。
C.嘉庆,清朝的一个年号,与文段三中的“同治”一样,都是帝王年号。古人常用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年号。
D.戊申晦,戊申指日月底这一天。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古人用干支纪日,干是天干,支是地支,不过有时只记天干不记地支。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鼐学品兼备,令世人皆折服。他编选古体诗,时人认为精当,被一致推为桐城派之首;他为人坚守原则,不为不义所屈。
B.姚鼐四处讲学,重视人才培养。《四库全书》编撰成功之后,他辞官,以讲学、教徒为业;曾收鲁九皋、陈用光为学生。
C. 姚鼐寒冬登泰山,用详细的文辞把气势磅礴的日出奇景描绘得宛然在目,《登泰山记》这篇文章与姚鼐高雅简练古朴的文风不吻合。
D.姚鼐在登山泰山观日出之后,还写到了游览山顶建筑,观赏山道中已经模糊或缺失的石刻,表现了泰山的古老风貌。
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5分)
(2)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5分)

【参考答案】

1.C。“鼐世父范与大櫆善”意为“姚鼐的伯父姚范与刘大櫆交好”,句义未完,中间不能停顿,故排除AB;“鼐本所闻於家庭师友间者”意为“姚鼐原本在家庭和师友之间有名气”,“家庭师友间者”中间不能断开,故D错。
2.A。古人称自己一般称名,表示谦逊;称别人往往称字,表示尊敬或亲近。
3.C。《登泰山记》这篇文章整体叙事简洁明快,只是描绘观日出情景时用比喻等手法,所以整体上还是秉承姚鼐一贯高雅简练的文风。并没有不吻合。
4.1)古代的君子,做官不是随随便便的,他将会考虑他的志向能否在当时得以实现,他的方法能否对大众有所补益。(采分点:苟焉,1分;度,1分,济,1分,句子大意2分)
2)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都是云雾弥漫。渐渐可见云雾中那数十个白如樗蒱般的站立者,那是山峰。(采分点:漫,1分;定语后置句,1分;判断句,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姚鼐,字姬传,桐城人,刑部尚书姚文然的玄孙。乾隆二十八年考中进士,被授为庶吉士,后来改任礼部主事。曾经担任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所交往的人大多是知名人士。四库全书馆开设,姚鼐担任纂修官,《四库全书》完成后,在记名御史的官任上,请求辞职奉养父母。姚鼐说:“古代的君子,做官不是随随便便的,他将会考虑他的志向能否在当时得以实现,他的方法能否对大众有所补益。”康熙年间,侍郎方苞在当时名声很大,同乡刘大槐承续他。姚鼐的伯父姚范与刘大櫆交情深厚,姚鼐原本在家庭和师友之间有点名气,因此更加得以长进,所写的文章高雅简练深刻古朴。三个人都是桐城籍,世人传颂他们为桐城派。姚鼐清廉节俭,少有私欲,待人十分和蔼,无论身份贵贱都乐于与他们尽情欢乐;然而如果是道义上所不允许做的事,他坚定地不肯改变自己的操守(去迎合)。世人称赞他品学兼备,推崇姚鼐没有异议。姚鼐曾经模仿王士祯《五七言古体诗选》写作《今体诗选》,评论的人认为十分精确恰当。自从告老回乡以后,姚鼐在江南紫阳、钟山书院担任讲授四十余年,把教诲开导后辈当作要务。鲁九皋曾经跟随姚鼐询问古文法,又让他的外甥陈用光到姚鼐的门下学习。嘉庆二十年,姚鼐去世,时年八十五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