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直肠癌根治标本规范取材

 新用户93603567 2023-02-14 发布于江西
图片


1结直肠癌标本的肉眼评估


1、系膜完整性评估

根据Dutch结直肠癌组(Dutch Colorectal Cancer Group,DCCG)提出的标准,直肠癌TME标本的肉眼评估分为3个等级。

(1)完整:完整系膜组织,表面光滑。缺陷深度≤5 mm,标本的远切缘没有成锥形。环周切缘光滑、规则。

(2)较完整:中等块系膜组织,表面不规则。缺陷深度>5 mm,但未及固有肌层。标本的远端切缘有适度的锥形。环周切缘不规则。

(3)不完整:小块系膜组织,缺陷深达固有肌层,标本的远端切缘成锥形,呈非常不规则的环周切缘。
图片
同时须注意直肠癌标本远切缘切缘是否呈“W”形及“U”形,是否存在“V”形(图1)。结肠癌标本要查看结肠系膜后叶是否完整。

图片

2、标本的观察与评估

然后观察肿瘤有无侵犯、突破浆膜,近切断缘和远切断缘,主干血管和边缘血管情况(图2)。
图片

同时注意观察标本系膜上是否黏附有神经、输尿管以及其他器官,如果黏附其他器官,要标明器官名称,T4b结直肠癌联合器官切除,要标注器官名称、切除部位和范围(图3)。

图片

注意浆膜和筋膜分布范围、系膜有无浸润、系膜内有无肿大淋巴结、外科切面有无癌组织外露。如果有浸润、转移的情况,应观察、测量其部位,记录浸润、转移的范围和性状。观察有无肿瘤梗阻、有无肠壁水肿,测量近端肠管直径。


2标本的处理


首先用温清水冲洗标本,去掉血液和污物,用软干布轻轻压迫吸去水分,放平、剖开标本。

直肠要沿前壁切开,直肠以外的部位原则上沿着系膜对侧切开。如果病变在切开部位,要避开病变进行纵行切开。

然后伸展剖开标本,标本黏膜面向上,伸展到接近生理状态,用针或钉固定贴附在固定板上,勾画简图,附上标尺,进行大体拍摄。

观察肿瘤大体类型、有无坏死性溃疡、浆膜受侵情况、有无存在其他病变,包括多发性癌灶、息肉、溃疡、糜烂等,并加以记录。

测量肿瘤到近切缘和远切缘的距离,腹会阴联合切除的标本须测量肿瘤下缘到齿状线的距离以及到切除的皮肤边缘的距离。

测量大小和高度,即肿瘤最大径及与其垂直的直径、高度(图4~5)。肿瘤的肠管环周度为:肿瘤的最大横径/肠管的横径×100%。

图片

图片

淋巴结取材须剖开结直肠系膜,确定血管走行,根据血管走行进行淋巴结分组、分站,如沿回结肠动脉分布的为No.202淋巴结,沿回结肠边缘动脉分布的为No.201淋巴结。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直肠癌剖开直肠固有筋膜,沿肠系膜下动脉主干剖开,根据分支情况,确认No.253淋巴结和No.252淋巴结,确认肿瘤口侧缘,最下一个乙状结肠动脉分支与肿瘤之间为肠旁淋巴结(No.251淋巴结),如果距离<10 cm,以10 cm内的近端直肠系膜内淋巴结为No.251淋巴结(图6)。
图片

PS:根据小编的取材经验,253组等淋巴结临床会另送,一般只需要进行肠周淋巴结的取材即可。


3、标本的固定与取材


标本用10%中性福尔马林缓冲液固定,切下标本到固定的时间最好控制在3 h以内,如3h内无法固定,为了不使标本干燥,30 min内可用冰箱临时储存。推荐福尔马林缓冲液固定时间为6~72 h。

对固定标本的处理包括肉眼观察和摄影。与新鲜标本相同,肉眼观察和测量、记录,附上标尺并进行拍摄。

取材时首先剖开,在癌浸润深度最深的部位和黏膜面组织最突出的部位切入病变部位。

原则上沿肠管纵轴方向,每隔5~6 mm切割肿瘤组织,根据情况也可沿肿瘤纵径呈直角方向或沿最大径切割。

观察切割面,判定肠壁浸润深度,浆膜、外膜、系膜以及邻近器官有无浸润,肠管有无附有淋巴结,选择标本化的组织切片。

图片

体积小的肿瘤和早期癌,以2~4 mm的宽度平行全层切割,把整个肿瘤作为组织标本。

阑尾病变可进行纵轴或横轴切割,横轴切割易于了解阑尾与系膜的关系。

取材总结

1、切缘:两侧切缘、环周切缘(无浆膜覆盖者)、放射状切缘(有浆膜覆盖者);

图片

2、肿物:

沿肠壁长轴、平行于肠壁切取肿瘤组织,视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不同质地、颜色等区域分别取材;

肿瘤浸润最深处至少取1块全层厚度肿瘤及肠壁组织,以判断肿瘤浸润的最深层次,尤其需要注意浆膜受累情况(浆膜皱缩处重点取材)。

切取能够显示肿瘤与邻近黏膜关系的组织。

取材应包括肿瘤浸润最深处、肿瘤与肿瘤周围交界处的组织;若病变不明显或新辅助治疗后根治术标本,可疑区域(包括瘢痕区或纤维化区)需全部取材。

如见其他异常病灶(如息肉、憩室等),应取材。

切除标本若包含回盲部或肛管、肛门,应于回盲瓣、阑尾、齿状线、肛缘取材。若肿瘤累及上述部位,切取充分显示病变程度的组织块。

4、肠周淋巴结:≥12枚;

5、其他:正常肠壁、阑尾取材;如有其他器官如子宫等分别取材。

图片

来源:《外科病理取材图解指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