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宫内膜癌病理知识-纯干货版(二)

 JUN1854 2023-10-17 发布于江苏
01

子宫内膜癌手术标本大体检查建议

1.关于取材组织块的编码:必须对所有组织块都明确记录、进行后续镜下检查;这样才可以供内部或外部使用,也利于后续选择组织块进行辅助检查、研究及临床试验;

2.标本定位:根据解剖学标记确定子宫标本的前、后壁;具体来说,腹膜反折前方较高、后方较低,卵巢在输卵管后方,圆韧带在输卵管和卵巢前方。了解了解剖学定位才能准确进行镜下评估和分期。

3.对收到的标本进行描述:记录所有收到的器官或解剖结构,并记录未收到的器官或解剖结构(指与申请单不符的情况);准确记录,且有法律意义;

4.子宫切开:如果是工作时间收到标本,应立即沿着侧壁切开,不要切断宫颈。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自溶而影响后续准确分级和分型,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检查前因素影响辅助检查。沿着侧壁切开,可以更好的对肿瘤进行观察和测量。这一过程中也可能会涉及固定前收集新鲜标本进行储存和/或科研。

5.固定:切开的1小时内,将标本置入福尔马林中。这样可以避免自溶,避免检查前因素影响辅助检查;同时,可记录冷缺血的时间和固定的时间(并非统一要求)。

6.测量:测量所有的器官和结构,如网膜、淋巴结等;测量肿瘤的三维。这样做事因为较大的肿瘤可能与分期较晚、复发风险高、预后差有关。在梅奥的处理方案中,术中会按照患者肿瘤大小来确定低危型子宫内膜癌,从而确定淋巴结清扫的情况。

7.大体表现:记录所有病灶;网膜要描述大体上有无肿瘤;淋巴结要通过肉眼观察和触摸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出来(较大淋巴结周围可留少量脂肪组织以评估结外受累的情况),记录前哨淋巴结有无染料或放射性示踪剂标记。这样做的目的是评估肌层侵犯的最大深度,确定肌层侵犯的少见模式(如恶性腺瘤样,微囊性、拉长及碎片状,单纯腺体型),并可确定淋巴血管间隙浸润及定量化。

8.涂墨:对全子宫切除的标本,要涂墨标记腹膜面和非腹膜面,对于根治性子宫切除标本来说,这一点是必须的;且注意轻拭墨染处以避免墨汁移位。对子宫浆膜面涂墨,有助于标本定位和确定肿瘤累及浆膜面的问题;对宫颈旁和子宫旁切缘进行涂墨、对颈管和阴道切缘进行涂墨,都有助于准确评估切缘状态及颈管间质浸润的深度。

9.测量子宫重量:这在美国是医疗保险所需,也是美国妇产科学会的要求。

10.切开子宫:可以从子宫下段至宫底水平、横切,但推荐纵向切开,以显示子宫下段与宫颈的延续。这一步也是准确取材供镜下评估所需。

11.淋巴结:确定检出所有淋巴结病进行测量,标注出大体有受累的淋巴结,标注出淋巴结的侧别。这是准确分期所需。

02

子宫内膜癌标本取材建议-肿瘤大体可见的情况

1.按照肿瘤最大径,每厘米取材一块,或至少取材4块;

2.≤3cm的肿瘤需全部取材;

3.至少有1块包括浆膜面在内的子宫壁全层标本,以显示肌层侵犯的最深处;某些病例(如腺肌病情况下)可呢过需要更多切片;

4.对肿瘤和非肿瘤交界处进行取材;

5.非肿瘤子宫内膜至少取材一块,或对非肿瘤的子宫内膜处全层取材1-2块;

6.对其他大体可见的子宫内膜病变进行取材;

7.从子宫下段取材至少两块纵剖的标本(前壁、后壁各一块),宫颈取材至少2块全层标本(前壁、后壁各一块);不管大体是否有肿瘤累及,都要这样取材;如果肿瘤累及宫颈管或阴道切缘,更是要注意这样取材;

8.如果有宫旁组织,则在子宫切开前全部、连续取材;如果宫颈处大体可见肿瘤,则最远端的取材应包括相邻的宫颈外侧;

9.按照输卵管伞端切开和全面检查(SEE-FIM)方案对附件全部取材,具体包括:输卵管固定后,远端(输卵管伞端)2cm切断;其余部分(峡部和壶腹部)平行于长轴、间隔2-3mm切开。卵巢垂直于长轴、间隔2-3mm切开。按照SEE-FIM方案,伞端全部取材,其余部分代表性取材,每侧卵巢取材2块。

10.网膜如果大体为阳性,则取材1-2块代表性组织;如果大体为阴性,则按照最大径每2-3cm取材1块,或至少取材四块;

11.淋巴结:≤2mm的淋巴结完全取材;>2mm的正常淋巴结,垂直于长轴按照2-3mm间隔切开、全部取材;大体为阳性的淋巴结代表性取材(包括周围脂肪组织以评估结外侵犯情况)。

上述取材要求的意义:

1.对肿瘤充分取材,可以降低漏诊高级别癌的风险;

2.对子宫肌层和宫颈全层取材,是准确评估肌层侵犯深度、颈管间质侵犯深度所需;

3.所有内膜全部取材,会增加检出镜下肿瘤的可能性;

4.对肿瘤和非肿瘤交界处进行取材,有助于评估肌层侵犯的最深程度、确定前驱病变的存在(如非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

5.子宫切开之前对宫旁组织取材,可以降低携带污染的机会;

6.评估宫颈间质浸润的深度,是辅助放化疗方案所需;

7.输卵管伞端切开和全面检查(SEE-FIM)方案可确定附件镜下受累的情况。

03

子宫内膜癌标本取材建议-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或大体无可见肿瘤的情况

1.对所有子宫内膜和相邻的内侧肌层全部取材;

2.对其余肌层按照顺序切开,用折叠的纸巾或纱布分隔,并固定于福尔马林中,以备加取材用;

3.对于活检证实的癌,要对宫角处取材;

4.对于破碎的子宫切除标本,则对大体有子宫内膜病变的所有标本及相邻肌层都完全取材,同时对伴有浆膜和宫颈的子宫肌层取材。

上述取材要求的意义:

确定残余的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或癌。(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