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元妃省亲中的宝玉题匾,众人赋诗情节的巧妙安排

 乐水无涯 2023-02-14 发布于辽宁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一直作为中国古典小说最高峰,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无论是人物形象的丰富性,社会矛盾的复杂性,职场内斗的普遍性,写作技巧的多变性,意识形态的敏感性,练字造句的巧妙性都是入木三分,单凭其中任何一项就足以令其他作品难以望其项背,一直是后世难以超越的经典之作。

图片

话说荣国府的元春被朝廷选为宫妃,借着元宵佳节的机会承蒙皇恩回娘家省亲,毕竟已是皇妃了,回家省亲,贾府少不得奢华排场,这当中的景物描写也有很多巧妙之处------比如“但见庭燎烧空(【己双】庭燎最佳),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此处的批语:“庭燎最佳”。这句话已经暗示了元妃最终的命运就像庭燎一样烟消云散,华丽的排场盛宴之下奠定了贾府失势的悲调。

在元妃命众姊妹兄弟赋诗之前,元妃一路游访大观园的各处景观,并提及前面贾宝玉在大观园所题的匾联,这时作者的狡猾的写作手法又开始了:

“按此四字并'有凤来仪’等处,皆系上回贾政偶然一试宝玉之课艺才情耳,何今日认真用词匾联?况贾政世代诗书,来往诸客屏侍座陪者悉皆才技之流,岂无一名手题撰,竟用小儿一戏之辞苟且搪塞。直似暴发新荣之家,滥使银钱,一味抹油涂朱毕,则大书前门绿柳垂金锁,后户青山列锦屏之类,则以为大雅可观,岂《石头记》中通部所表之宁荣贾府所为也!据此论之,竟大相矛盾了。”(【庚眉】《石头记》惯用特犯不犯之笔,令人骇心惊目以读之)

这段话大致就是说贾政本是读书人出身,一向嫌宝玉读书不成器,怎么可能用宝玉所题的匾联呢?这样的诗书世家想请名家题匾联的话,多少名家请不到?但是偏偏紧要场景还要用宝玉所题的匾联,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脂批中提到此处作者用了特犯不犯之笔,令读者骇心惊目!

下面作者给了答案:“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贾母,刻未暂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庚辰】批书人领过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眷念切爱之心,刻未能忘。前日贾政闻塾师背后赞宝玉偏才尽有,贾政未信,适巧遇园已落成,令其题撰,聊一试其情思之清浊。其所拟之匾联虽非妙句,在幼童为之,亦或可取。即另使名公大笔为之,固不费难,然想来,倒不如这本家风味有趣。(【庚辰】转得好。)更使贾妃见之,知系其爱弟所为,亦或不负其素日切望之意。(【庚辰】有是论。)(【庚辰】一驳一解,跌宕摇曳,且写得父母兄弟体贴恋爱之情,淋漓痛切,真是天伦至情。)

原来元妃(元春)自幼被贾母教养读书,其母王夫人年迈得一子(贾宝玉),所以元妃对宝玉格外关照,甚至还亲自教他读书,贾政听别人说贾宝玉有些偏才,便命宝玉题匾联一试觉得请名家不难,但是让宝玉题匾联倒也有本家风味。更重要的是让元妃看到是宝玉所题匾联,也不辜负元妃对宝玉给予的厚望。

此处的巧妙转折既暗示了宝玉的确有些偏才,甚至还得到了贾政的略许肯定,同时又兼顾了元妃对兄弟的体贴关爱之情,这就是所谓的特犯不犯之笔,表面上作者将小说情节写入了死胡同自相矛盾,但是巧妙地合情合理地转折又使读者眼前一亮柳暗花明,作者善用险笔造势而后引人入胜自圆其说的写作手法可窥一斑,似乎只有如此写才更能显得超乎寻常而又别具一格。

图片

接下来便是元妃试才,命众姊妹兄弟赋诗,此处的情节就显得更为复杂了。

元妃乃命传笔砚伺候,亲搦湘管,择其几处最喜者赐名。按其书云:

  顾恩思义  匾额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此一匾一联书于正殿。
(【庚辰】是贵妃口气。)······又命旧有匾联者俱不必摘去。于是先题一绝云: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庚辰诗却平平,盖彼不长于此也,故只如此。)

  写毕,向诸姐妹笑道:“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异日少暇,必补撰《大观园记》并《省亲颂》等文,以记今日之事。

这段元妃自己做了两首诗,脂批中评价元妃的诗平平无奇,可能不善于作诗,所以只能这样。但是以笔者看来原因有三:一则元妃在宫中勾心斗角的环境之下已丧失了作诗的才情雅致,后面的贾宝玉做的诗明显超越元妃,要知道前文提到元妃自幼由贾母对其言传身教,还亲自教授宝玉几本书,说明元妃肯定是有些才情的,元妃说自己“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可能在这种场合准备不足发挥不佳所致,更何况能选为宫妃必然是多才多艺才能被选中的,若无才学,何以被选为宫妃?二则做一篇普通的诗给众人,以免给在场的人太大压力,同时以自谦的口吻命众人赋诗,也体现了自谦宽仁的品格,三则是作者为了衬托后面众人赋诗之妙,所以先用一首平平无奇的诗做个对比铺垫。曹公整本书中很多地方含糊其辞,总喜欢用一些明写的手法“误导”读者,而一些暗写的地方恰恰可能是真相,一明一暗,一虚一实正是作者手法之“奸猾诡异”所在。

 图片

紧着着便是姊妹兄弟的赋诗环节了:

迎、探、惜三人之中,要算探春又出于姊妹之上,然自忖亦难与薛林争衡,(【庚辰】只一语便写出宝黛二人,又写出探卿知己知彼,伏下后文多少地步。)只得勉强随众塞责而已。李纨也勉强凑成一律。(【庚辰】不表薛林可知。)贾妃先挨次看姊妹们的,写道是:

  
旷性怡情(匾额)  迎春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景,游来宁不畅神思?

  万象争辉(匾额)  探春

  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有光辉。
(【庚辰】更牵强。三首之中还算探卿略有作意,故后文写出许多意外妙文。)

  文采风流(匾额)  李纨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庚辰】超妙!)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庚辰】凑成。)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庚辰】此四诗列于前正为滃托下韵也。)

  凝晖钟瑞(匾额)(【庚辰】便又含蓄。)  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庚辰】恰极!)
  文风已着宸游夕,孝化应隆遍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庚辰】好诗!此不过颂圣应酬耳,未见长,以后渐知。)

  世外仙园(匾额)(【庚辰】落思便不与人同。)  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庚辰】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阿颦自是一种心思。)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庚辰】末二首是应制诗。余谓宝林二作未见长,何也?该后文别有惊人之句也。在宝卿有不屑为此,在黛卿实不足一为。)

  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庚辰】这却何必,然尤物方如此。)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首五律应景罢了。(【庚辰】请看前诗,却云是胡乱应景。)

迎春,探春,惜春这三人中曹公寄托才情最多的当属探春了,探春性情刚烈,人称“红玫瑰”,虽然不是贾政嫡出(和宝玉是同父异母的关系),地位不高,但也不是人见人欺的主,而且极具才情,算是“四春”(加上元妃(元春))中曹公花费笔墨较多的人物了。探春自忖才情不及宝、黛二人,可谓“知己知彼”,但也不甘落后,且看她的诗前两句“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这是自己的自谦之词,而后两句“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有光辉”才是难得的点睛之笔------将自己的才情超越宝、黛之'难’巧妙地转化为面对眼前绝妙美景竟难以用言语形容之'难’,可谓是“剑走偏锋”,“避实击虚”,而后“峰回路转”,一下子写出了新意,同时将才疏学浅的缺点掩盖住了,单凭这两句即使不及宝、黛,也勉强足以望其项背。成为本回章节众诗佳作,若单就诗论诗,本诗平平无奇,但是它妙就妙在运用场景上,充分体现了探春机智敏锐的个性,正可谓“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再细细品味林黛玉的诗,后文作者说她是故意胡乱而做的一首诗,这就为后文埋下伏笔,本想留到后面施展自己真正的才华,不料元妃只命姊妹每人各作一首,倒也让黛玉没了雅致,这就为后文黛玉帮宝玉作诗埋下伏笔。若不是前面浪费了机会,后面怎么有机会帮助宝玉作诗?这样借作诗的事更体现了二人关系的密切,这正是作者欲扬先抑的巧妙穿插。

黛玉这首诗虽说是胡乱做的,但仍有它的独特之处。开篇“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这句话其实暗示了黛玉和宝玉的共同之处,那就是对仕途不感兴趣,不然为什么“别红尘”,也暗示了之所以胡乱地作诗,正是因为对仕途不感兴趣,所以不当成正经事来对待,做好做坏都无所谓。“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突出追求新鲜景色,追求新意,不喜欢掺杂世俗之念,迎合了前两句。“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这四句中前两句正是脂批中所说的'余谓宝黛二人未见长,何也?该后文别有惊人之句也。’是说黛玉这几句诗没有什么长进,好诗还在后头。但是最后两句似有出处,应该出自杜牧《阿房宫赋》中的“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似乎黛玉并不为元妃被选入宫而称羡不已,而且借助杜牧的文章嘲讽她,这也暗示了黛玉对仕途不感兴趣,追求超然脱俗的世外桃源。

至于宝钗的诗,前面都写尽了荣华富贵,中间一句“修篁时待凤来仪”与匾额“有凤来仪”遥相呼应,最后“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更是极尽阿谀奉承之姿态,突出她追求荣华富贵,追求官宦仕途的志向,这正是与黛玉截然不同的地方。

彼时宝玉尚未作完,只刚做了“潇湘馆”与“蘅芜苑”二首,正作“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绿玉春犹捲”一句。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庚辰】此“他”字指贾妃。)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改了罢。”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说道:(【庚辰】想见其构思之苦方是至情。最厌近之小说中满纸“神童”“天分”等语。)“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宝玉道:“'绿蜡’(庚辰侧批:好极!)可有出处?”宝钗见问,悄悄的咂嘴点头(庚辰侧批:媚极!韵极!)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庚辰】有得宝卿奚落,但就谓宝卿无情,只是较阿颦施之特正耳。)唐钱珝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你都忘了不成?”(【庚辰】此等处便是用硬证实处,最是大力量,但不知是何心思,是从何落思,穿插到此玲珑锦绣地步。庚辰眉批:如此章法又是不曾见过的。如此穿插安得不令人拍案叫绝!壬午季春。)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臆,笑道:“该死,该死!现成眼前之物偏倒想不起来了,真可谓'一字师’了。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宝钗亦悄悄的笑道:“还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一面说笑,因说笑又怕他耽延工夫,遂抽身走开了。(【庚辰】一段忙中闲文,已是好看之极,出人意外。)宝玉只得续成,共有了三首。

此段宝钗颇懂元妃心意,知道元妃不喜欢“红香绿玉”,便点醒宝玉将“绿玉”改为“绿蜡”,在读者看来像是在开玩笑一样,只是没想到还真有出处(唐钱珝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似乎这个字改的太陡峭了,但是用在此处刚好融合了场景,表面看“绿蜡”没有“绿玉”听起来文雅,但是正是通过绿蜡灯枯油尽来形容美人迟迟未能入眠,这样更增添了主人公的辗转惆怅的情绪,做到了返俗为雅的巧妙嫁接,将俗气的东西写出新意,以俗为雅的手法也正是运用了清朝江西诗派的艺术表现风格,由此可见,作者在练字造句上是没少下功夫的。不仅如此,宝钗借此奚落宝玉“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借此更加表露了宝钗希望宝玉将来仕途飞黄腾达的心愿,与宝钗的个性遥相呼应。

  此时林黛玉未得展其抱负,自是不快。因见宝玉独作四律,大费神思,何不代他作两首,也省他些精神不到之处。(【庚辰】写黛玉之情思,待宝玉却又如此,是与前文特犯不犯之处。庚辰眉批:偏又写一样,是何心意构思而得?畸笏。)想着,便也走至宝玉案旁,悄问:“可都有了?”宝玉道:“才有了三首,只少'杏帘在望’一首了。”黛玉道:“既如此,你只抄录前三首罢。赶你写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这首了。”说毕,低头一想,早已吟成一律,(【庚辰】瞧他写阿颦只如此便妙极。)便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在他跟前。(庚辰眉批:纸条送迭系童生秘诀,黛卿自何处学得?一笑。丁亥春。)宝玉打开一看,只觉此首比自己所作的三首高过十倍,真是喜出望外,(【庚辰】这等文字亦是观书者望外之想。)遂忙恭楷呈上。贾妃看道:

 图片


  有凤来仪  臣宝玉谨题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庚辰】起便拿得住。)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防阶水,穿帘碍鼎香。
(【庚辰】妙句!古云:“竹密何妨水过?”,今偏翻案。)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庚辰】“助”字妙!通部书所以皆善炼字。)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庚辰】刻画入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庚辰】甜脆满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庚辰】双起双敲,读此首始信前云“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等批非泛泛妄批驳他人,到自己身上则无能为之论也。)
  绿蜡(【庚辰】本是“玉”字,此尊宝卿改,似较“玉”字佳。)春犹捲,(【庚辰】是蕉。)红妆夜未眠。(【庚辰】是海棠。)
  凭栏垂绛袖,(【庚辰】是海棠之情。)倚石护青烟。(【庚辰】是芭蕉之神。何得如此工恰自然?真是好诗,却是好书。)
  对立东风里,(【庚辰】双收。)主人应解怜。(【庚辰】归到主人方不落空。王梅隐云:“咏物体又难双承双落,一味双拿则不免牵强。”此首可谓诗题两称,极工、极切、极流利妩媚。)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庚辰】分题作一气呵成,格调熟练,自是阿颦口气。)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庚辰】阿颦之心臆才情原与人别,亦不是从读书中得来。)
  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庚辰】以幻入幻,顺水推舟,且不失应制,所以称阿颦。)


本段才是本章中的最大转折,这次将黛玉放在最后面写,与前面的宝钗的志向形成鲜明对比,前两句“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是拆分了题目“杏帘在望”。“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这几句既有视觉描写,又有听觉描写,也有嗅觉描写,可以说是声色味俱全,同时动静结合,最后两句“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意思是说太平盛世没有饥饿,无须忙着男耕女织。表面上是称赞太平盛世,既承接了上句“春韭熟”,“稻花香”的太平盛世,又迎合了元妃及当朝统治者的心意,但其实作者的本意是在讽刺“康乾盛世”,康熙年间统治者不停地劝课农桑。诗中都说了太平盛世不需要忙着耕织,既然不停地劝课农桑,那还怎么称得上太平盛世?此处再次暗示了黛玉对仕途世俗索然无味。

贾妃看毕,喜之不尽,说:“果然进益了!”又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遂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庚辰】如此服善,妙!庚辰眉批:仍用玉兄前拟“稻香村”,却如此幻笔幻体,文章之格式至矣尽矣!壬午春。)又命探春另以彩笺誊录出方才一共十数首诗,出令太监传与外厢。贾政等看了,都称颂不已。贾政又进《归省颂》。元妃又命以琼酥金脍等物,赐与宝玉并贾兰。(【庚辰】忙中点出贾兰,一人不落。)此时贾兰极幼,未达诸事,只不过随母依叔行礼,故无别传。贾环从年内染病未痊,自有闲处调养,故亦无传。(【庚辰】补明方不遗失。)

 图片

《红楼梦》如同现代版的“金粉世家”一样,里面很多都是写日常小事,俗话说“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可惜《红楼梦》这本书一旦你看不出门道,那么热闹也没得看!也难怪作者开篇就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参考书目:《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