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遍万水和千山,终见一股清流来
每个瞬间的感悟,都源于当下生活 所有灵感的启发,来于并寄于当下 而我们,只是大自然智慧的翻译者 ——我是复元 天龙八部里面,最高深莫测的角色,莫过于那个慢悠悠扫地的“扫地僧”。对于老和尚来说,地是不能白扫的,也不是无缘无故扫的,总要说明点什么东西。老和尚扫地,他也是扫地,但更多的是精神劳动。毕竟,这么老了还在扫地,要不然就是经历过了什么然后放下了什么,要不然就是见惯了来来往往的世间百态和因果,从而领悟到了点什么。 我们的每一个人,何曾不都是在扫地。扫房间的地,扫外面的地,扫工作的地,扫心灵的地,扫自己的地,扫别人的地,而这一切都是在扫天下的地,因为所有的地,都在天下之中,在天之下中。虽然同样都是在扫地,但是用什么样的状态扫,用什么样的心态扫,就会扫出不一样的世界。比如:想起年轻时刚工作的时候,在一家食品厂房的园区,一天办公室全体人员大扫除,有位同事刚扫完一颗树底下的落叶,正要撤离,突然来了一阵风,又掉下了枯叶。 这位同事回头看了看,想了想,不打算重新扫了,要离开的时候,被老板叫住,然后接下来的对话内容大概是:
从那以后,每次想到这最后一句话,就感觉非常有道理,受益匪浅。觉得我们都应该要有“即使...也要”的这种精神,这才是对待人生应有的积极态度,而不是“反正...不如”,那太消极了。随着岁月的流逝,经历的事情多了,生死离别,林林总总,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了老祖宗用文化告诉我们的智慧: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相对和守衡的,万事没有绝对,只有相对,一切都靠我们自己选择和把握。 这两者没有绝对的好坏对错,都是相对的存在。唯一区别的,就是它们在不同节点和阶段的不同表现。
同样的态度,如果用对了地方就是好事,反之用错了地方就不好。这就是中国文化智慧的精妙之处,可以通过简单的文字,就能够既贴切又生动形象的把事情表达的清楚。 通常都是正向积极的,表现为一种驱动和鼓舞自己做事的积极状态,比如:
通常是负面和消极的,表现为不顾后果,不听良言劝阻,孤注一掷等等负面心态,比如: 那么通常所展现的就是一种负面状态,又称“躺平”,比如:
通常是面对无法改变又不如意的结果时的一种积极心态,比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