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熊猫消化竹子靠细菌

 昵称40301303 2023-02-14 发布于江西

2015-12-30 18:20

大熊猫虽然吃竹子,但是它的消化系统却是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而且与肉食动物相比,草食动物的肠道要更长,消化系统中还有能帮助消化植物纤维素的细菌。那么大熊猫是怎么用一个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消化了占自己食物比例99%的竹子并生存下来的?

大熊猫不仅没有草食动物典型的消化系统,而且基因很独特。2009年,科学家完成了大熊猫基因组的测序。研究发现,大熊猫缺乏可以表达出任何已知的可消化纤维素的酶的基因。

科学家推断,既然没有必要的酶消化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纤维素,大熊猫的消化系统中一定有可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帮助消化,但是先前的研究没能找到这样的细菌。

新的研究中,科学家着重研究粪便中的基因序列。这些粪便样本来自于7只野生大熊猫和8只捕获的大熊猫,比以往的粪便样本大得多。研究发现,大熊猫的消化道内确实有类似草食动物的细菌。

他们发现了13种同科的细菌,这类细菌都能分解纤维素;其中7种则是大熊猫独有的。 这可能是大熊猫不同的食谱以及独特的分类地位造成了它们独特的肠道内部环境,因为和大多数草食动物不同,大熊猫在一个不同的分支上。

还有一种推测认为,人类活动也影响了大熊猫的饮食习惯。即使有了肠道菌群的帮助,大熊猫仍然不能从竹子中得到多少营养。一只大熊猫一天要吃20到30磅干粮,合9到14千克,但是只能吸收17%的食物养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熊猫进化出了迟缓省力的生活方式。

大熊猫是如何从食肉动物演变成食草动物的呢?有科学家推断,远古人类人口增多,迫使大熊猫迁往高海拔地带。美国的科学家认为,到达“新家”后大熊猫主要吃竹子,就不用和其它肉食动物比如亚洲黑熊竞争。当然,如果给大熊猫肉,它们也会吃的,只是从不主动猎食而已。

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大熊猫虽然迫于生存压力改变了食性,但它还是能用锋利的牙齿告诉我们,作为食肉目的一员,它过去所曾拥有的野性,还是存在的。(编辑:惜惜xix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