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能入宫待选,为何高贵的黛玉却藏在深闺?林薛两家早有恩怨薛蟠带着薛姨妈和妹妹宝钗入京,有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宝钗要入宫待选。虽然后来没有选上,但人家毕竟是获得了候选资格,在红楼成百上千的女孩中,除元春外,只她获此殊荣。 元春入宫,在贾家被顶上云端,跟宫里沾上关系,好像是女孩优秀的筹码。 入宫是一项综合考察,容貌、品行重要,家世、根基更讲究,沈眉庄和安陵容的进宫几率,天差地别。 既然入宫这么好,黛玉和宝钗比,无论哪方面都更有优势,为什么黛玉却藏在贾家深闺,倒是把风光全留给宝钗? 你会说黛玉定情宝玉,当然不会选择外嫁?其实不是。 红楼时代的婚姻结合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黛玉从小在贾家长大,她的婚姻始终如一只风筝,在贾母、王夫人、贾政,甚至宝钗、袭人、周瑞家的等吹来的旋风中来回摇摆,所以,黛玉的婚姻从来不能由自己做主。 所以黛玉,没有入宫待选的原因,只能是她的条件不够。 她的哪一项条件不够呢? 入学陪侍:宝钗根本不够格。宝钗入宫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嫁入皇宫,但她入宫的敲门砖,则是“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说到底,皇家要的是陪学之人,是督促下一代学识、思想养成的人。 这样的女子,必须具有精深的学识,和皇家认可的思想。 按说林家是红楼梦中唯一的至美之家,硬性条件吊打薛家。 如今连薛家的姑娘都能入宫待选,林黛玉却不能,学识绝对没问题,只能说明林家的思想与皇家相左,贾家根本不敢让她露面,更别提入宫待选了。 所以黛玉一进荣国府时,章回目就是《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收养,是把黛玉的身份,从林家人变成贾家人,这里大有深意。 黛玉藏在深闺,是避林家之难?都叫黛玉林姑娘,叫宝钗宝姑娘,以为她们的公开身份,就是林家人、薛家人。其实不是,这只是他们在贾家闺中的私密称呼、私密身份。 比如林黛玉,她在贾家虽然是林姑娘,但如果要外嫁时,她只能是贾家小姐,因为当年,她是被收养进荣国府的。 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林如海紧急把黛玉送进荣国府? 黛玉进贾府前,林如海是兰台寺大夫,是钦点的扬州巡盐御史。 所谓御史,具有监督监察之责,是较真的职业。 而扬州是朝廷肥差——盐业的产业、集散地,是朝廷蛀虫滋生的温床。 朝廷蛀虫就是禄蠹,而宝玉,把天下读书人都叫作禄蠹,可见其势力之大。 所以,林家接二连三死人,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始作俑者就是禄蠹。 林如海较真,而天下读书人都是禄蠹,天下是皇家的天下,林家站到了皇家的对立面,林家下场绝不仅是绝户,而是获罪。林如海安排黛玉到贾家是避难。 传承与镀金:薛林姑娘在贾家相遇。宝钗和黛玉为何在贾家相遇? 其实不仅是贾家内宅斗争产生了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土壤,让宝钗和黛玉走进了贾家,而是贾林薛三个家族,为了生存被迫走到一起。 薛姨妈当初进京,为什么不到自家居住,非要投靠贾家?因为宝钗获得入宫陪侍的资格,需要贾家的背书。 古代的学问讲究的是代代传承,是几辈子积累下来的文化基因,不是说读了几本书就是读书人。 薛家是商贾之家,没有文化根基,宝钗的父亲教宝钗读书,那只是皮毛文化,投机之道。是得不到皇家认可的。 以薛家的根基,怎么有入宫陪侍资格呢?皇家会给女孩找文盲做书童吗? 所以,宝钗入宫陪侍,也是以贾家姑娘的身份候选的。这才是薛家住到贾家的重要目的。 宝钗冒充贾家姑娘,是攀附、镀金。那贾家收留黛玉呢,仅仅是为林家解困吗? 当然不是! 贾家的文化传承,自贾演贾源,到贾政这一辈只有三代,对于文化传承来说,这种积淀是不够厚重的。 而林家在如海之上,已是五世传承,林家才是真正的文化世家,比贾家的文化积淀深厚多了。 但林家的民本、说真话的文化,显然不符合皇家的利益,所以林家绝户,贾家将林家文化改真为假(贾),成了文化的领袖。 所以贾家收养林黛玉,是为了彰显其厚重的文化传承,而薛宝钗入住贾家,则是镀金! 宝钗无论有没有进宫,经过这场候选,已经抬高了自家身份,才获得竞争宝二奶奶身份的资格。 所以薛家是空手套白狼的高手,用贾家的身份入宫候选,抬高身份后,又来攀附贾家女主人的地位! 好一个“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薛家、宝钗是个中高手! 只不过,宝钗和林黛玉都成了贾家姑娘,身份一样了。如同君子和小人不分你我一样,对黛玉是有辱门楣,对林家是清贵遭污,败坏了五世列侯的声望,着实可惜可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