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省立滋阳中学回顾(1948 — 1958)

 日月存心 2023-02-15 发布于山东

观兖州 知天下




山东省立滋阳中学回顾

(1948 — 1958)

岳 鸿 升

建国前,一九四三年山东省在兖州设立中学,即山东省立滋阳中学。校址设在当时的山东省第四乡村师范学校院内。
一九四八年七月兖州解放。滋阳中学决定由四乡师搬迁至北教堂——[英]·中华圣公会附设的滋阳县私立保华小学原址。
兖州解放后,一九四八年八月至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城区划为兖州市,兖州市政府成立(此时滋阳县政府设在城西薛家庙村),周蓝田任市长,同时兼任滋阳中学校长。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以后,兖州撤市改县,城区划归滋阳县。上级派周文源、辛华三到滋阳中学工作,这两位都是老区干部。周文源任滋阳中学校长,辛华三任滋阳中学教导主任。几年后,周文源校长调到某院校任职,辛华三被任命为滋阳中学校长,一直到六十年代退下岗位。
在辛华三任校长后,孙授亭主任主持教务工作。
一、滋阳中学主要建筑回忆
·忆北大楼·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北大楼这座二层大楼(图一),一楼是仪器室,这些理化仪器都是迁校时,组织学生人手一件由四乡师旧址运到新址的。仪器室除了理化生仪器、标本、挂图外,还有矿物标本,放在架上,架上摆放着各种矿石标本,五颜六色,光泽闪烁。开“博物”课时,用到它。
二楼设有阅览室、图书室。图书管理员许洪恩先生是一位非常负责任的老师。图书室的书架上竖立着文史哲科普书籍达几千册。如文学方面的图书有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作品;革命作家郭沫若的《女神》、《屈原》;革命作家茅盾的《子夜》;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老舍的《骆驼祥子》。有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的文学作品:如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贺敬之的《白毛女》;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等。外国文学作品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的《母亲》;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托尔斯泰的《复活》等等。再如哲学书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及其他知识读物,图书室都有收藏,当时的滋阳中学图书室是一个知识宝库。 
一到下午课外活动时间,阅览室的大案子上座无虚席,学子们全神贯注地查阅资料,汲取着知识,充实着自己。阅览室内气氛是那么幽静,实在是很好的第二课堂的场所。
·忆中楼·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楼这座二层大楼主要是做为教学楼之用(图二)。因为这座楼一楼设置教导处,因此中楼也时常被学生习惯地称作教导处楼,在此楼工作的两位老师,我至今不能忘怀。
一位是在教导处任职的盛金兰老师,看起来她已经是一位中年稍高一点的女教师,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体现出老区人民朴实正直的品格。她精明能干,记忆力强,在教导处负责排课表等工作。她处处深受师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另一位是三级的语文老师魏仲辉,这位老师举止文静,身体虽然不是太好,但讲起课来高亢有力,文采四溢,深受学生的好评。不久,魏老师调到滕县一中任校长,后来听说滕县一中升学率很高,这是与魏老师的领导才能和对以后工作的铺垫是分不开的。
另外提一提中楼前怀南侧的教会平房(图三),它的造型很特别,中间是三间屋的建筑,教室门是起脊的一间小过道屋门,三间屋的东西山墙分别接筑一个比中间屋低的德式屋顶的耳屋。西耳屋为当时一级学子的教室,在一级教室求学的学子就有我的哥哥岳鸿祥。东耳屋为教师餐厅。东耳屋东的的南北平房是教师伙房,西耳屋外西南部则建有一个一米见方的荸荠池。
忆西南楼·
西南楼是一栋坐北朝南的楼,它是北教堂的教务中心(图四)。西南楼是一座二层楼,二楼的中央是一个会议室,向阳的窗子造型有扇形的,有方形的,窗子的框上镶着五颜六色的玻璃,体现出哥特式的风格。去阳台的两扇门也非常考究。开开门,就是一个较窄的阳台,站在阳台上放眼南看,看到开阔的院落和树木花草,树上多种鸟类在鸣叫,真是一幅鸟语花香的情景,伴之清新的空气,真使人陶醉其中。
一楼的西面是一个南北的长筒屋,这里设着卫生室,卫生室阳面窗户是扣成向外凸出的三面体。时任校医是张锡瑛老师,是一位在部队经受锻炼的战地医务工作者。
五十年代初,周文源、辛华三两位领导,宿住在此楼。
二、建国初期滋阳中学的学制、任课老师、理科教材的沿革简介
学制·
滋阳中学的学制,本着早出人才、多出人才、为新中国建设服务的理念。滋阳中学在建国前后,一年招生两次---春季事业班、秋季事业班。这种招生制度一直延续到1952年才改成一年招生一次——秋季事业班。看下面的图表:
表格
[说明]:二级、一级同时毕业;四级、三级同时毕业;六级、五级同时毕业;八级、七级同时毕业;九级1954年7月毕业;十级1955年7月毕业;十一级1956年7月毕业。
一九五六年滋阳中学毕业生的毕业证书上仍然盖有两个红印——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滋阳中学,说明到一九五六年滋阳中学仍为省立。
·滋阳中学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任课老师·
五十年代滋阳中学的教学大家,他们大部分是解放前滋阳中学的老教师,他们时为滋阳中学教学脊梁。如魏仲辉、张登魁、张子正、李际孚、耿经五、陈若文、韩维民、施因、焦绳武、王伯元、郭老师。到了五十年代的中前期,除了上述老师外,又出现了好多位德才兼备的大家,如刘天野、李进贺等。时间到了五十年代的中期,又有如蒋守伦、石肇信、陈鹏、黄景孟、李兰坡、王景伍、尹永西、才久胜、刘恩升等胜任高中教学的经验丰富的老师,使得滋阳中学底气十足。这些老师与上述老师组成强大的教学阵容,滋阳中学名声大振。
到了五十年代的后期,即一九五八年,在中国掀起了大炼钢铁的运动,滋阳中学的师生们也被卷入到这个大潮之中……
随着时光的流逝,诸位老师中时年最年轻的现在已进入“八零后”,有些老师已到期颐之年,这些老师们是新中国的教育功臣,真可谓“莫道桑榆晚,夕阳分外红”。学生祝愿这些新中国的教育功臣们健康长寿,并为功臣们献上一首歌,做为对老师的景仰和爱戴之情:“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
·理科教材的沿革·
在五十年代初期,中学课本由山东省新华书店印行供应。山东省编印的教材有语文、实用算术、实用物理、实用化学、中国通史、近百年史话、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那时政治教材是选《共同纲领》为时政内容。
而生物教材、代数、几何教材尚未供应。因而下边的中学,仍采用建国前的教材——中华书局出版的教材:植物学、动物学及开明书店出版的教材:代数学。
中学理科教材由地方教材到全国统一教材有一个过渡过程:1948——1950年山东省中学用山东省新华书店出版的地方教材(上面提到的);1951——1952年,采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编译的苏联理科教材;从1953年才统一采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的理科教材。
三、滋阳中学的素质教育
·开晚会·
五十年代初期,在中楼前的土台上竖起杉杆架子,拉起帷幔,吊起鱼鳞片,就成了当时很好的舞台,灯光是汽灯。大型剧有两个:《农公泊》、《刘胡兰》,这两个剧都是滋阳中学的艺术老师朱先生导演的,演员是当时的滋阳中学的学生。
大型剧演出前,先教唱歌和放幻灯,一位老师一句一句地教,歌的内容是消灭蒋家王朝和抗美援朝的。今天回忆起这些歌曲,还是记得一些歌词的,如《打得好》、《雄赳赳》、《消灭美国狼》等,我都能唱上几句。
幻灯是滋阳中学美术教师郭老师制作的,外壳是一个大木质箱子,里面放着透镜组、片框等设备,光源是汽灯。当时,幻灯是很新鲜的宣传工具,所以群众很爱看。
·宣传时政 美术先行,同时开展多项活动·
五十年代初,滋阳中学的美术组老师画两开纸的大连环漫画,内容是生产自救、抨击美国总统杜鲁门及白皮书等,很受当时学生的欢迎。
再就是学校组织多项活动:如师生篮球、排球赛;一年两次运动会;班班出墙报;开放图书室借书(许洪恩老师负责);开放阅览室等素质活动。另外组织学生采集植物标本(耿经五、何天铎老师负责);每人做一个小小显微镜(烧小玻璃球做目镜,耿经五老师负责);美术课每人做一个美术袋,来收藏自己的美术资料(刘天野老师负责)等等。另外,学子们大唱校园歌曲。在四十年代末,校园里响起歌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时的赞歌:“人民的政协开会呀开会在北京,全国人民一片呐一片欢笑声……”。五十年代初,学子们又唱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歌曲:“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还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太行山上》、《新中国青年进行曲》等。到了五十年代中后期,校园里唱响祖国颂歌:“歌声震荡着万里山河,山河也唱起欢乐的歌……”,同时唱起《毕业歌》:“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滋阳中学通过课内、课外两个课堂的开展,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四、 滋阳中学拾零
滋阳中学第一任校长·
第一任校长:马光汉,蒋管区滋阳县县长。1946年至1948年兼滋阳中学校长。
滋阳县解放前夕,滋阳中学校长马光汉还有滋阳中学一批学生南下去了台湾。这可用2002年春节,兖州少陵公园内兖州一中宣传板面的一张彩照来说明,这张彩照是八十多名去台湾的学生为第一任校长马光汉庆贺八十寿辰的祝寿场面。展板放在“一方园”西去的道路北侧。
滋阳中学更名为兖州中学·
兖州1948年7月12日解放。兖州解放后,城区曾一度称兖州市,市长周蓝田,1948年8月至1948年11月兼任校长。此段时间滋阳中学更名为兖州中学。(图五)
1948年11月后,兖州市和滋阳县合并,仍为滋阳县,因而兖州中学又更名为滋阳中学。
滋阳中学大礼堂·
(一)举办电影晚会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一天晚上,月朗星稀,我和小伙伴在这座礼堂里看苏联电影《蔚蓝色的海洋》,是海战片。我记得海上飘着水雷,海战一触即发……大礼堂看电影的观众一个挨一个,站无虚席。但堂内除了电影的音响以外,其余鸦雀无声,观众目不转睛地看着银幕,情绪随着故事情节而波动。
(二)滋阳县举办少年演讲比赛
五十年代初,滋阳县在这座礼堂里举办过少年演讲比赛。育德小学演讲人荣获第一名,文庙(模范)小学演讲人岳鸿升荣获第二名,这份荣誉是与时任校长张占元老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张校长是语文老师,同时又是一位文艺能力较强的组织者和辅导人。
(三)大礼堂正门对过(路西)的教会平房
平房的门是起脊的一间小过道门,和中楼前怀南侧的教会平房门一样。此屋的后面靠北山、南山各建了一间起脊屋。
此平房做过音乐教室。教室的北山墙上有教学用黑板,黑板的上方有中国革命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的画像,讲桌的旁边有风琴,音乐教师是焦绳武老师。
此音乐教室后面的北屋是李进贺老师的宿舍,南屋是体育教师张兆礼的宿舍。
(四)到了一九五八年秋,大炼钢铁在滋阳中学掀起了高潮,大礼堂内及堂南墙外筑起炉炼铁。这段时间我抽到县里跟随刘天野老师办农业展览馆,晚上抽空返校参加大炼钢铁——在大礼堂南炼铁炉拉轮子,带动鼓风机向炼铁炉里鼓风。就在办农业展览馆的同时,滋阳县第一次办报纸,报社让我同另一位参与办馆的人员设计第一期的刊头,我第一次得到了稿费。
我以上所提到的滋阳中学大礼堂的故事,仅仅是历程中的九牛一毛。大礼堂为滋阳中学做出的贡献,历届学子们都有许多的记忆。随着时代的进步,滋阳中学大礼堂虽然不存在了,但它留在滋阳中学学子们的记忆里,永远不会消失。
名师回顾
张子正老师:他是我的平面几何课老师,又是高中物理课老师。听说张老师还教过生物课,这位老师是一位全才。
他五十年代后调到曲阜师范学校,现在张老师已接近或超越期颐之年。我想,曲阜师范学校的师生得为张子正老师举瓯庆贺。
魏仲辉老师:详见本文“滋阳中学主要建筑回忆”之忆中楼部分
李际孚老师:化学科老师。五十年代初,他身着大褂,围着围巾,像一位学者,又像一位教授。他讲氧气性质时做收集氧气的实验。把收集到的氧气瓶口用玻璃片盖住,然后将火柴燃尽的余杆投入氧气瓶中,瓶内发出耀眼的光,因而使学子们明白了氧气的性质。在百废待兴的五十年代初,能在中学成功地做这个实验,实在是难能可贵。
耿经五老师:是生物学科教师。时年生物学科的权威。耿老师是我初中及高中的老师。他教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达尔文主义基础。他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们做一架小小显微镜。他本人生物学理论甚高,解剖学技能娴熟,是一位深受学生尊敬的老师。
才久胜老师:英俊潇洒的青年教师。他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俄语系,俄语会话能力强。他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同学们都很尊敬他,又喜欢靠近他,同学们都觉得同他进行俄语对话,能纠正发音的偏差和组句的错误。因而才久胜老师教,学生们都说,外语水平提高快,而且扎实。
后记
学生感恩老师真心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从师态度,景仰老师的教学风范和公而忘私为学生的崇高精神。
许多年过去了,学生想起老师,思念的心绪涌上心头。老师,这种称谓,代表着一种精神。她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她的无私奉献,渗透到每位学子的肺腑和血液之中。难忘恩师一片情,学生也在践行着老师的这种敬业精神。
学生将恪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伦理道德理念,并祝老师们身体永远健康。您的精神将久远流芳,在兖州教育史册上灿烂辉煌!

——选自《兖州春秋》年刊第6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