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徽宗把十个琉璃胆瓶交给太监,让他找工匠在瓶子里镀一层金 太监先

 心灵牧场书馆 2023-02-15 发布于河南
宋徽宗把十个琉璃胆瓶交给太监,让他找工匠在瓶子里镀一层金。太监先找去宫内的金匠,但他们都无计可施。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要说中化文化的顶峰时期,那一定是宋朝。宋朝时期的文化多方面繁荣发展,那个时候朝廷上下重文轻武,兴起了一股连平民老百姓都喜爱看书的风气,同时又重农抑商,商业繁荣发展。

宋代是中国瓷器繁荣发展的时代,那个时候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会收藏瓷器。

特别是宋徽宗,爱好收藏精美的瓷器和文玩。宋朝出现了南青北白两种瓷器的派系,同时 又有五大名窑,分别是定、钧、官、哥、汝。宋徽宗偏爱汝窑生产的瓷器,尤其喜欢用建盏和王公贵族们斗茶。

宋徽宗对于瓷器的喜爱历史上有着很多记载,因为瓷器很容易碎,所以宋朝时经常会选择用金或银在瓷器的内部镶嵌,但是这个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据《夷坚志·丁志》卷十七中记载,宋徽宗有十个精美的紫色琉璃胆瓶,他视若珍宝,但是又担心会容易碎掉,同时又想显示出自己的身份尊贵,于是宋徽宗决定在瓶子内部镶嵌一层金子上去。

2015年香港苏富比中国艺术品拍卖会拍卖了一个南宋时期官窑生产的琉璃胆瓶,最后的拍卖金额达到了770万美金,可想而知一个宋朝琉璃胆瓶的收藏价值。

宋徽宗命令身边的小太监把琉璃胆瓶拿去给宫里的工匠,无论如何也要在瓶子内部镶嵌一层金子。

可是这可让宫里的匠人们犯了难,他们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做这个差事。琉璃胆瓶的瓶身构造是非常独特的,下面宽,上面窄,要如何把手从极窄的瓶口伸进去呢?

工匠们说宁愿被杀头也没办法完成这个差事,打碎一个紫色琉璃胆瓶的钱都赔不起,更不要说极有可能把这十个紫色琉璃胆瓶都损坏。

这也让小太监犯了难,于是他决定去民间看一看,也许能找到技术高超的工匠师傅帮他。果不其然,一日在街上他看到了一位手法绝妙的锡工。

他询问锡工可不可以帮他在琉璃胆瓶内部镀上一层金子。锡工居然毫不犹疑的就答应了,并和小太监说记得明日来拿。小太监第二日来拿时,出乎意料的发现这个锡匠真的将金子镀了上去,并且没有瑕疵。

小太监被锡匠的技艺彻底折服,又想到锡匠因为贫穷而居住在这个地方,立马回宫和宋徽宗禀报了情况,宋徽宗也很想看一下这个锡匠的技艺。锡匠进宫为宋徽宗展示自己的技术,同时还有皇宫内的数名金匠。

只见锡匠拿出一张锡箔裹在了琉璃胆瓶的外部,这时候其他的金匠都不加掩饰的笑了出来,“这样做谁不会呢,没什么厉害的地方”。

听着金匠们的嘲笑,锡匠并未说话,他把锡箔纸拿下来,用银筷子固定好刚才已经丈量过的长度,毫不犹豫地插进了瓶口。

最后锡匠又拿出来事先准备好的水银,从瓶口滴了进去,灌满胆瓶以后,再用盖子把胆瓶的口牢牢堵住。

随后锡匠拿起瓶子使劲的来回摇晃,没过多久众人就发现瓶身已经被金子填充满了,没有一点缝隙,众人皆是目瞪口呆。宋徽宗也被锡匠的技艺折服了,他问锡匠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锡匠回答说,首先把金子锻造的和锡箔纸一样薄,再把它裹在瓶身外面,这就丈量好了瓶子的长度,也就是所需要用的金子,瓶身外部和瓶身内部差距不大,因为琉璃胆瓶的厚度是很小的。

然后用银筷子把这个长度固定好,这样更容易放进瓶子里。之后倒入水银也是因为水银流动性强,并且质地柔软,即便是大力的摇晃也不会磨损到瓶子,更不会把瓶子敲碎。

并且在水银来回的晃动之下,锡箔纸上的金子也会很快的附着在瓶身内部。如此一来,任务就完成了。

宋徽宗听完之后连连称赞,锡工的技艺果然绝妙,并且给了锡工非常多的赏赐。锡工的精湛的技艺也让宫中的金匠连声称赞,这是他们都不曾想到的又简单又节省时间的好办法。

锡工虽然只是民间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工匠,却有着比宫中金匠更多的经验,这一点让工匠们自愧不如。好在宋徽宗给了锡工丰厚的赏赐,想必能让工匠脱离贫苦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胡伟.宋朝审美文化对陶瓷工艺美术的影响分析[J].青年作家,2015(10):59.

[2]项坤鹏.宋徽宗与宋官窑——论宋官窑出现的契机及其所映射的帝王好尚[J].华夏考古,2020,No.140(06):69-75.DOI:10.16143/j.cnki.1001-9928.2020.06.0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