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硕:《简爱》《傲慢与偏见》女性意识的异同及原因

 词语寄居者 2023-02-15 发布于浙江

《简爱》《傲慢与偏见》女性意识的异同及原因 (陈硕)

《傲慢与偏见》《简·爱》女性意识的相同点

两本著作都表示,完美的婚姻一定是基于爱情而生。两位主人公同样勇敢的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不甘于命运的安排,也不会成为男人的附属品。伊丽莎白曾经被三次求婚,在这当中,柯林斯拥有体面的身份与工作,并且会继承伊丽莎白父亲的遗产,假如伊丽莎白嫁给他,那么生活就会得到保障,可是伊丽莎白明白自己并不爱他,所以拒绝了对方的求婚。而达西首次对伊丽莎白求婚时,伊丽莎白并不了解达西,甚至对他有偏见,尽管达西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是如此高贵,可是当时的伊丽莎白对他并没有任何爱慕,因此她也选择了拒绝求婚。但是达西第二次对伊丽莎白求婚时,二人的种种误会冰释前嫌,彼时的伊丽莎白甚至按捺不住心中喜悦,选择了接受,因为她明白,自己和眼前这个男人之间是有爱情的。另一位女主人公简·爱同样的被两个不同的男人求婚,首次是罗切斯特,因为爱着对方所以简·爱同意了,不过因为世事无常令她有了第二次被求婚的经历,也就是圣约翰,可是简·爱明白,自己和对方之间没有任何爱情所以她无法接受。根据上述种种能够知晓,两位女主人公的婚姻是以爱情做基础而发生的,这也映射出了两位著作者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简·爱》女性意识的不同点

虽然两本著作的婚姻观存在相同之处,却也存在差异,通过两个女主人公能够了解到:伊丽莎白认为婚姻应该以爱情做前提而发生,可是伊丽莎白并没有经济独立的思维模式,她的生活不论是在婚前还是婚后,依然要取决于男性,像是父亲或者是丈夫,所以伊丽莎白的世界里,女性依然要出嫁,她和其他女性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她的婚姻需要以爱情为基础,尽管如此,她的择偶标准里依然存在贵贱之分。简·爱认为婚姻的先决条件是爱情,也只能是爱情。在罗切斯特拥有高贵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时,简·爱感觉到了不安和卑微。可是在罗切斯特失去了大量财富甚至残疾之后,简·爱却坚定的嫁给了他,她甚至还将自己获得的遗产带到了罗切斯特身边。著作者撰写的情节侧面表达了自己对婚姻中财富的看法,在她眼中女性和男性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两位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存在不同,主要是源自两位作者的不同。

奥斯丁的生长环境里,封建思想依然存在,属于贵族与中产阶级共存的时代;社会地位依然倾向于男性,女人依然存在于社会边缘,大卫和莫那翰曾经于《简奥斯丁和妇女地位问题》中表示:生活在十八世纪的英国妇女是不被尊重的。她们的看法是,女性能够发挥自身能力的地方只有家庭,女性头脑天生就不如男性,她们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照顾丈夫和父母以及兄弟姐妹。此外,普遍的女性没有自我意识,女权意识和女权运动等仅仅在萌芽期。

唯一的差别是夏洛蒂出生于半个世纪之后,彼时的英国,无产阶级民主权利被提出,妇女的权利也得到了关注,首次出现了妇女自主权,女性意识得以问世。此时的女性终于了解到,男女是平等的,自己可以为自己争取权益。也正因为生存的时代,令勃朗特的女权思维更深,所以在简爱身上能够看到显著的女性意识和女权思维。

结语:

依据上述能够了解到,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两位女性形象的生存背景,体现出了当时的女性社会地位。因为历史存在局限,所以两位著作者并不能够跳脱历史束缚,将女性权益完全体现,但作为初代女性意识的倡导者,二位著作者赋予了当今女性主义文学研究意义,并且奠定了根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