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病专辑丨中医治疗慢阻肺(肺胀、喘证)

 周原樵翁 2023-02-15 发布于北京




         慢阻肺是以咳嗽、咳痰为主,并伴气短、呼吸困难等症。属于中医咳嗽、喘证、肺胀的范畴,慢阻肺的全称是慢性阻塞性肺炎,表现的症状是慢性和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咳嗽或咳痰等,多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疾病迁延不愈所造成的。

中医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有妙招,治疗得健脾补肺。


国宝秘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咳嗽反复发作特效圣方

国医大师洪广祥补元汤方!

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效验良方

慢阻肺,服清气化痰丸、清肺消炎丸、痰饮丸、金水宝,注意什么?

慢阻肺用药全面盘点,建议收藏! | 世界慢阻肺日


倪师说-皂荚红枣润肺汤:喉咙救星,十几年老痰通通清掉(戒烟良方)

随笔杂谈:皂荚丸及皂荚红枣汤以及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慢阻肺专题

滋阴清肺,止咳平喘,聊一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成药—蛤蚧定喘丸


慢阻肺三联药的异同你真的知道吗?

【每周药学】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

王有奎治疗慢阻肺经验

        长时间慢阻肺的患者会导致肺虚、肺卫不固、外邪六淫、饮食不当和情志失调等症状,反复发作会导致病情的加重,最终会造成脏腑功能的失调。肺气虚是内部因素。痰、瘀是病程当中最重要的病理性产物和致病因素,稳定时期的病理性因素是气虚为主,发病的部位是在肺部。






         慢阻肺在中医当中是属于本虚标实型,病情非常的复杂,病程迁延时间慢长,治疗应以补益肺气、温补脾肾、活血化瘀、燥湿化痰等方法为主来治疗,只有这样才能缓解患者的症状,阻止病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死亡几率。
         一、扶正固表防外感:
久咳喘哮,迁延失治,痰浊潴留,肺失宣肃,日久导致肺虚,成为慢阻肺的发病基础。肺虚卫外不固,易感外邪,诱使咳喘反复发作,病情日益加重。早期多以肺气虚为主,渐及脾肾。肺脾气虚及肺肾两虚为临床常见证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扶正固表,抵抗外邪,预防感冒,是减缓病情加重的关键环节。
         1、肺脾气虚:主症为咳嗽或微喘,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大便不实,或食油腻易于腹泻等,且自汗恶风、易发感冒。舌质淡或胖大,舌苔薄白或薄腻,脉细弱。治宜健脾益肺,寓培土生金之意,常选用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合六君子汤(人参、白术、 茯苓 、炙甘草、 陈皮 、半夏)
加减。临床常用中成药有玉屏风颗粒、二陈丸、参苓白术丸等,可辨证用药。
         2、肺肾两虚:主症为咳嗽、短气息促,动则更甚,腰酸腿软,夜尿频数,自汗恶风、易发感冒。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治宜补肺益肾。若肾气亏乏,而无明显寒热所偏者,宜平补肺肾,常选用补肺汤(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紫菀、桑白皮)、参蛤散(蛤蚧、人参)、人参胡桃汤(人参、胡桃)加减;若肾阴偏虚,阴不敛阳,气失摄纳者,可用七味都气丸(醋五味子、山茱萸、茯苓、牡丹皮、熟地黄、山药、泽泻)合生脉饮(红参、麦冬、五味子)以滋阴纳气,不宜辛燥之品;若阳气虚损,肾不纳气者,方用金匮肾气丸(地黄、山药、酒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制附子、牛膝、盐车前子、辅料为蜂蜜)、右归丸(熟地黄、炮附子、肉桂、山药、酒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盐杜仲)、苏子降气汤(紫苏子、半夏、当归、甘草、前胡、厚朴、肉桂)化裁之。临床常用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蛤蚧定喘丸、固本咳喘片、冬虫夏草胶囊等,可辨证用药。
         二、理脾和胃祛痰浊: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多伴有晨起痰多,纳差,腹胀,或大便不爽、溏薄,舌苔腻,脉滑等证候,病机主要在肺病及脾,脾失健运,胃纳失司。《医宗必读.痰饮》:“脾土虚湿,清者难升,浊者难降,流中滞膈,郁而成痰”,后期为肺脾肾俱虚,津液不归正化所致。痰浊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浊日盛,肺气受阻,不得宣降,更伤肺气,使病情日趋严重。缓解期应注重调理脾胃,其义在于杜绝生痰之源,调养胃纳之功,培补后天之本。临床辨证常选用加味保和丸(麸炒白术、茯苓、陈皮、姜厚朴、枳实、麸炒枳壳、醋香附、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法半夏)、香砂养胃丸、二陈丸等中成药,或辨证中草药治疗。
         三、益气活血通肺络:
慢阻肺患者随着病程延长及病情进展,咳喘反复,肺气久滞,肺气虚损,气滞或气虚,均可导致血行不畅,肺络瘀阻。慢阻肺缓解期多以气虚血瘀常见,而气滞、气逆尚不明显,气虚血瘀与痰阻并见形成慢阻肺缓解期的主要病机特点。常表现有间断咳喘,胸闷气短,舌暗或有瘀点、瘀斑,甚者可见唇面指甲青紫,脉细涩或结代。益气活血化痰是慢阻肺缓解期治疗的重要方法,体现中医“整体观念”“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等优势。此类成药为数尚少,但临床所见尚有寒、热、虚、实的个体差异不同,应详辨选药。
         四、急性期清热化痰:
由于慢阻肺有时会急性发作,因此在治疗时常以清热化痰为主。在急性发作期,主要以清热化痰的中药为主,比较成熟的经典方剂有很多,如桑白皮汤(桑根白皮、干姜、桂心、大枣)、定喘汤(白果、麻黄、苏子、甘草、款冬花、杏仁、桑白皮、黄芩、法夏)、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炙草、石膏)、二陈汤(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三子养亲汤(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等,再根据患者的辩证进行加、减。
        1、风寒束肺证:
主症:咳喘痰多,恶寒肢冷,痰白清稀多泡沫,痰易咳出。咽痒,不发热或低热,口不干渴,鼻塞流清涕,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滑。治宜解表散寒,宣肺平喘。
常选用通宣理肺丸(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小青龙合剂(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炙甘草、法半夏、五味子)。
         2、风热袭肺证:
主症:咳喘痰多,痰黄或白粘难咳出,发热恶风。口干咽痛,便干尿黄,鼻塞流浊涕,舌红苔黄,脉浮滑数。治宜解表清热,止咳化痰。
常选用桑菊感冒片(桑叶,菊花,连翘,薄荷脑素油,苦杏仁,桔梗,甘草,芦根),羚羊清肺丸(羚羊角、浙贝、花粉、银花、小生地、黄芩、桔梗、玄参、丹皮、薄荷、石斛、天冬、陈皮、大青叶、板兰根、杏仁、桑皮、前胡、金果榄、甘草、熟军、枇杷叶、栀子、麦冬),羚翘解毒丸(羚羊角、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淡豆豉、炒牛蒡子、桔梗、赤芍、淡竹叶、甘草。辅料为蜂蜜),银翘解毒丸(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炒牛蒡子,桔梗,淡竹叶,甘草)。
         3、痰热壅肺证:
主症:咳嗽气粗,痰多黄稠。口干口苦,烦躁不安,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肺化痰止咳。
常选用清气化痰丸(酒黄芩,瓜蒌仁霜,制半夏,胆南星,陈皮,苦杏仁,枳实,茯苓),止嗽化痰丸(罂粟壳、桔梗、知母、前胡、陈皮、制大黄、炙甘草、川贝母、石膏、苦杏仁、紫苏叶、葶苈子、制款冬花、制百部、玄参、麦冬、密蒙花、天冬、醋五味子、炒枳壳、瓜蒌子、姜半夏、木香、制马兜铃、桑叶),二母宁嗽丸(川贝母、知母、石膏、炒栀子、黄芩、蜜桑白皮、茯苓、炒瓜蒌子、陈皮、麸炒枳实、炙甘草、五味子),清肺抑火化痰丸(黄芩、栀子、知母、浙贝母、黄柏、苦参、桔梗、前胡、天花粉、大黄),除痰止嗽丸(黄芩、姜栀子、煅海浮石、黄柏、熟大黄、前胡、桔梗、防风、枳实、法半夏、麸炒神曲、陈皮、麸炒白术、甘草、知母、天花粉、冰片、薄荷脑)。
        4、痰湿犯肺证:
主症:咳声重浊,夜重日轻,痰粘量多。乏力肢重,面部虚浮,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或滑。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常选用二陈丸(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桔红丸(化橘红、陈皮、制 半夏、茯苓、 甘草、桔梗、 苦杏仁、炒 紫苏子、 紫菀、 款冬花、 瓜蒌皮、浙贝母、生地、 麦冬、石膏)。
          偏方:
         1、党參、茯苓各15克,白术、法半夏各9克,炙甘草、陈皮各6克。水煎服,日1剂。益气补肺。主治肺气虚弱型肺气肿、慢性气管炎病后虚弱、面色苍白、气短喘促、声低懒言、乏力自汗、咳嗽无力、痰稀白、易感冒等。
        方解:方中党参、茯苓、白术补益脾肺,半夏、陈皮化痰止咳。
         2、桑白皮6克,麻黄、桂枝各5克,杏仁15克(去皮),细辛、干姜各5克。水煎服,日1剂。清肺利湿。适用于水饮停肺,胀满喘急之阻塞性肺气肿。
        方解:方中桑白皮、杏仁化痰止咳,麻黄、桂枝、细辛、干姜温肺化饮。
         3、苏子(包煎)、当归、沙参、瓜蒌皮各12克,五味子6克,沉香3克(刮为末,分3次冲服)。水煎服,日1剂。化痰止咳,降气平喘。主治阻塞性肺气肿。
         方解:苏子、瓜蒌皮化痰止咳,五味子、沉香降气平喘,佐以沙参、当归滋阴润肺。
         4、桃仁、红花、川芎、杏仁各50克,当归、赤芍、麻黄、车前子各75克,百部60克。水煎服,日1剂。活血化瘀,宣肺化痰。主治阻塞性肺气肿。
         按:中医辨证认为,慢阻肺的基本病理是肺气虚夹痰浊,气虚推动血行无力,则会致瘀,痰浊蕴肺,肺失肃降,亦可致瘀。因此采用活血化瘀为主,佐以宣肺化痰治疗慢阻肺,可使临床症状及肺通气功能均能得到改善。
         5、银花、连翘、蒲公英、鱼腥草、白茅根各30克,黄芩、陈皮、当归、赤芍、J芎、丹参、浙贝、桔梗各10克,生地、麦冬各15克,甘草6克。研粉分成3份,每日3次,每次1份。活血,清热,化痰。主治慢阻肺急性感染。
        按:本方可增强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其吞噬消化等作用,并能使其数量明显增多,从而提高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达到祛除病邪,消灭病菌的目的。
         6、款冬花15克、蜂蜜20克。款冬花煎水后去渣,再加入蜂蜜煮开即可饮服。润肺降逆。主治老年人肺气肿。
          7、川贝母12克,蜂蜜20克。将川贝煎水去渣,加入蜂蜜煮开饮服。润肺下气。主治老年人肺气肿。
         8、桑白皮9g,桑葚12g,桑寄生12g,平地木(矮地茶)12g,功劳叶12g,半夏9g,陈皮9g,茯苓12g,五味子5g,补骨脂9g,川芎9g,石菖蒲9g。水煎服,日1剂。补肾纳气,柔肝健脾,活血平喘。主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脾肾两虚、痰阻血淤者。症见气急、气喘、呼吸困难,咳嗽痰多白色,伴畏寒,纳少,腰酸,耳鸣,舌黯苔薄腻,脉弱。
        方解:桑寄生补肾,活血通络;桑椹养肝补肾;桑白皮清肺化痰;平地木、功劳叶化痰止咳平喘;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茯苓健脾利水;五味子敛肺平喘;补骨脂补肾纳气平喘;川芎、石菖蒲活血平喘。
        随症加减:肺热痰多色黄,加黄芩9g,连翘9g,芦根12g,湿盛痰多苔腻,甚至水肿,加猪苓12g,泽泻12g,车前草12g,陈葫芦30g;顽谈不去,气喘不止,加鹅管石、海藻各9g;肝郁脾虚便溏失眠,加大枣9g,淮小麦30g,灸甘草9g;寐差便坚,加枣仁9g;咳甚,加紫菀9g,款冬9g,江剪刀草9g,佛耳草9g;肾虚畏寒明显,加杜仲9g,狗脊9g,牛膝9g;肾虚口渴怕热,加女贞子9g,墨旱莲9g,黄精9g。
         按:慢性阻塞性肺病病程长,病情复杂,既有脾肾之虚,脾虚则生痰,痰阻气滞血瘀,终成虚、痰、郁、瘀、湿错杂之症。三桑汤补不恋邪,攻不伤正,健脾化湿,补肾纳气,活血利水化痰,众矢一的,共奏平喘之功。
         9、苏子10g,苏叶10g,杏仁10g,地龙10g,白果10g,五味子10g,前胡10g,姜半夏10g,浙贝母10g,桔梗10g,瓜蒌25g,雍白12g,黄精15g,百部12g,玫瑰花10g,香附10g,甘草8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宣肺止咳,降气化痰平喘,宽胸。主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0、苏子10g,杏仁10g,前胡10g,灸批把叶15g,百部10g,地龙10g,白果10g,浙贝母12g,桔梗12g,橘红15g,黄芩12g,桑白皮10g,柏子仁12g,远志12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宣肺化痰,降气平喘。主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适应气短,胸闷憋气,呼吸音粗,眠差,舌淡红,苔薄,脉弦者。
         11、太子参15g, 杏仁10g,麦冬15g,五味子10g,黄精15g,山萸肉10g,地龙10g,白果10g,姜半夏10g,橘红12g,瓜蒌10g,炒山药15g,车前子15g,干姜6g,甘草8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养阴益气,降气化痰。主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适应舌淡红,苔白舌边有齿痕,脉弦滑者。
        按虚实分型辩证施治:
       一、实证:
       1、寒饮射脉:
        症状:胸中胀满,咳嗽喘促,吐清稀白沫痰,气逆不能平卧,口干不欲饮,恶寒发热,无汗,口唇青紫,舌苔白滑,脉浮紧。治宜散寒化饮,降逆平喘。
        方用:灸麻黄10g,芍药10g,法半夏15g,细辛6g,五味子6g,干姜10g,甘草10g,桂枝10g,苏子10g,杏仁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痰热壅肺:
        症状:气急胸满,咳喘烦躁,发热微寒,痰涎难咳,面赤口渴,舌尖红,苔黄,脉滑数。治宜开郁清热,豁痰利气。
        方用:黄芩15g,山栀子10g,桔梗10g,麦冬10g,桑白皮10g,贝母10g,知母10g,瓜蒌15g,橘红10g,茯苓1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二、虚症:
         1、肺肾气虚:
         症状:胸满气短,自汗乏力,面色晦暗,面浮肿,舌质淡白,脉象沉弱。治宜补益肺肾。
        方用:人参10g,黄芪15g,肉桂6g,甘草5g,补骨脂10g,核桃肉10g,五味子10g,炒白术10g,泽泻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肾不纳气:
        症状:胸满气短,声低音微,四肢寒冷,小便清长,自汗咳喘,舌质淡,脉细微。治宜温肾纳气。
         方用:熟地30g,山药20g,山茱萸15g,枸杞子15g,菟丝子20g,炒杜仲10g,鹿角胶10g,肉桂6g,附子10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辨证治疗:
         1、痰浊阻肺,肺失肃降。
           方用:灸麻黄10g,杏仁10g,桔梗15g,法半夏20g,紫菀15g,细辛5g,五味子6g,生姜10g,赤芍15g,川芎10g,桃仁10g,当归10g,陈皮15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2、痰浊阻肺,肾不纳气。治宜化痰平喘,温肾纳气。
         方用:补肾定喘汤、三子养亲汤化裁:熟地黄30g,山药20g,补骨脂15g,云茯苓30g, 法半夏20g,甘草6g,陈皮10g,苏子15g,白芥子15g,炒莱菔子15g,太子参20g,五味子6g,沉香3g,(研粉冲服),紫河车粉6g(冲服),淫羊藿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口服。
        *菖蒲樟脑贴:
        水菖蒲根粉120g,干姜粉12g,樟脑90g,松香300g。制成膏药,贴于鸠尾至上脘穴,肝俞至胃腧穴。
        随症加减:喘息重者加贴膻中及定喘穴,每晚在膏药外热敷30分钟,以促进药物渗入机体。一般贴3∽5天,间隔2∽3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若贴治期间局部有灼感或痛痒感,可提前将膏药取下。在症状缓解之后的3年内,每年夏季再贴4∽6次,以巩固疗效。
         *膏方:
         功效:健脾益肾,解痉平喘。
        组成:太子参15g,黄芪粉18g,炒白术9g,生地15g,天花粉18g,炒补骨脂15g,桃仁9g,红花9g,冬瓜子9g,炒瓜蒌仁12g,阿胶粉10g,川贝母10g。制成膏药,贴于鸠尾穴至上脘穴,肝俞穴至胃腧穴。
        适宜人群: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以及慢性咳喘。儿童、成人、老人均可。
        民间偏方:
        1、材料:薏米、杏仁、鱼腥草、鸡蛋、红枣、蜂蜜。做法:把薏米洗净浸泡2个小时,杏仁洗净捣碎,红枣洗净去核,然后把这三种食材放入锅中,加入水大火烧开,然后用小火慢炖,把鱼腥草洗净放在另一个锅里加水煮30分钟,将渣去掉后取汁,打入鸡蛋拌匀,薏米杏仁红枣汤煮好后把它们混合,加入蜂蜜搅拌均匀食用。有清热解毒、滋补肺阴的作用。
        2、材料:鹌鹑、冬虫夏草、鸡汤、姜、胡椒粉、盐。做法:鹌鹑洗净后放进沸水里面焯1分钟,取出用冷水洗净,冬虫夏草也洗净,生姜洗净切成片。把冬虫夏草放进鹌鹑肚子里,用线扎紧,然后放进炖盅里面,加盐、生姜、胡椒粉、鸡汤,隔水蒸2个小时食用。
        3、材料:甲鱼、元肉、干山药、生姜。做法:把甲鱼洗净切好,然后和元肉、干山药、生姜一起放进锅里炖一个小时,加盐调味吃肉加汤。
        4、材料:粳米、贝母粉、冰糖。做法:粳米洗净后加水煮粥,粥7成熟的时候,加入冰糖、贝母粉,搅拌均匀后慢慢煮熟食用。有化痰止咳、清热散结、润肺的功效。
        仅供有缘人参考。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