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人楹联上下联写反之猜想

 王志安的原创馆 2023-02-15 发布于福建

      关于这个话题还要从我写的一个篆书对联谈起。

      有一天,我发了一个个人书法专题,里面有一幅我半临半创的吴让之篆书楹联,有朋友一下子就指出上下联写反了。仔细一看还真是。但似乎我一直有个印象,吴让之的这件篆书对联确实是这样的,只是我忘了是从哪本书里捯饬出来的,网上也没找到。反正不是他错就是我错,或者二者都错。如果手头有这个篆书对联底本图片的可以帮忙提醒一下。在此谢过!

      其实在此之前,我已经就此话题有咨询过这方面的专家,得出的结论是“清人写对联,于平仄之讲究,并不彻底。……今人精研联律者日多,因而亦渐细密。”如下图松筠的这件对联:“读圣贤书立修齐志;存忠孝心行仁义事”,正确的语句应该是出自《中华圣贤经》,原文为“读圣贤书,行仁义事,立齐家志,存忠孝心”。应该是某些需要在原句上做了改动,虽然不符合楹联格律,但也不失为一副含义极佳的对联。

清·松筠

读圣贤书立修齐志

存忠孝心行仁义事

    《孟子·万章上》中谈到:“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有时候为了文章、诗歌、对联意境的表达而不完全遵守格律平仄也是可以的。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除了像诗仙李白这种“非人哉”的诗人敢写“一杯一杯复一杯”这样一句内三个重复字的之外,大多数的诗人都是循规蹈矩,恪守格律的。清代人因其特殊的国情,众多的读书人都沉浸在训诂、文字、音韵等方面的研究,并将之完整、系统地建立了起来,按常理来讲,清人在这方面应该是前所未有的严谨才对。偶尔的不遵守平仄倒也可以理解,上下联写颠倒就有点匪夷所思了,而且还不是一例两例。

清·何绍基

入门大喜与君笑言

小窗多明使我久坐

      何绍基写的这副对联据说是出自清代同治状元洪钧,原联“小窗多明使我久坐,入门大喜与君笑言”,从楹联格律角度来讲有点出格了。“我喜欢明净的窗台,在此久坐,心旷神怡;推门而入,能与志同道合之人谈笑风生,满心欢喜”,立意乃第一要务,但何绍基确实是写反了。

清·成亲王

太行松雪映出青天

淇水烟波半含春色

      成亲王永瑆的这件对联是个例外,原句出自《全唐文》,唐代张楚《与达奚侍郎书》,古人无聊喜欢对句,“太行松雪映出青天”一句先出,“淇水烟波半含春色”为对句,这里似乎就约定俗成了。

清·潘奕隽

和神当春清节为秋

侣蕙而馨与兰并鬯

(鬯,通畅,旺盛之意)

清·阮元

看香茗含情在

独检陈编着意

      阮元这副对子最是怪异,不知道是不是将两个本不是一对的硬是撮合到一起了,属于胡乱拉郎配?我于对联没什么研究,如果有专家懂得的,还望不吝赐教。

清·钱载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同不害正异不伤物

      钱载的这件作品上有小序“朗夫按察同年制此楹帖为座右铭……”,所以就不存在写反的问题,“清人写对联,于平仄之讲究,并不彻底”,似乎在此就能得到明证。

清·吴让之

云是天之衣

海为龙世界

      又是出自吴让之的手笔,对子也是很奇怪。不过这个对子最常见的应该是邓石如的“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后来齐白石改为“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但后人有发现翁同龢也有这样一个对联,内容和齐白石的相同,如果翁同龢的这件作品是真迹,其年代远早于邓石如,就是邓石如写错了。贵圈真的比较混乱啊!

      吴让之那副对联作品很显然是不符合格律的,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这样写。很多名人在做集字集句的时候都会有不太对律的情况,比如弘一法师集《华严经》句,“显现明净智慧灯,永灭生死愚痴暗” 等。包括很出名的中国书店出版秦文锦编集的《金文集联》都有不少类似的情况。

朱天梵

浇胸有酒块垒八时

当哭以歌泣泪千古

      随手搜了一下,清代不少状元写的对联作品都有此类问题,他们于格律应该十分精通才对,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此类现象呢?我大胆猜测,一是立意需要;二是写错了,这里面包含两种情况,真写错了和故意写错了。立意需要上面已经谈过一些了,这里不再赘言。我们来着重聊聊“写错了”。

      第一种情况,真写错了。这个其实蛮好理解,对联作品多数是分开写的,写完后没注意上下联,拿起一张就题了上款或者拿起一张就落了下款,之后即使发现错了,但如此精彩之作也就将错就错了。一件好的艺术品可遇而不可求,往往写第二遍一直不如第一遍。当年王羲之微醺之时写下《兰亭序》,等第二天醒酒了想重新写皆不如意。除了作品精彩不愿再重写之外,就是纸张太贵了,没有多余的,不好再重写了。清代人写对联用纸花样繁多,各种高级蜡笺、鱼籽金、丽金笺、镜花笺、雪纸乃至楮素、绢布等等,这些材料都非常贵重,不是普通人家能买得起的。有朋友送此类贵重的纸来索书,不小心写反了,也只能如此了。古人是十分敬惜字纸的。《燕京旧俗志》记载:“污贱字纸,即系污蔑孔圣,罪恶极重。倘敢不惜字纸,几乎与不敬神佛,不孝父母同科罪”,对联写反了,但书法还是很精彩,就不计小节了。

      第二种情况,故意写错。清代多数对联书法作品都是送人的,有人索取有人书写。往往同一副内容极佳的对联大家都喜欢,就好像现在很多人办公室喜欢挂毛主席《沁园春雪》一样,一个内容反复写了很多遍,差别只在上款,送的人不同而已。如下面清代何绍基的这件对联。

清·何绍基

南荣北郭井里近

西枝东柯村谷幽

      可见,清人多数对联都是应酬之作,但是索书之人也有关系远近之别,有些人身居高位,不好得罪,心里虽不愿意写,但也不得不写。清代秩事里还有谈到嵇璜把和珅送的贵重纸张故意打翻墨汁污了一半的传说,纸张太过贵重,但又似乎是无心之失,和珅虽富可敌国心疼纸张也只能忍了。这种情况之下故意写错应该也是比较好理解的事情了。

      当然,这些也只是我的猜测,不一定正确。不过凡事都有主次之分,楹联书法作品首重书法,一件好的名家书法作品难求,内容是否符合格律平仄,上下联是否颠倒了这些反倒是其次的事情了。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Click to see you look the bes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