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老照片】-2万-1812-甲午战败后,中国原本有机会改写日本的侵略史,可惜被慈禧阻拦

 泊木沐 2023-02-15 发布于辽宁

直到今天,提起近代史,不得不说,这对中国人来说不仅是一部充满了灾难,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为实现民族自由而进行不断尝试与探索的探索历史;更是一部打倒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的斗争史。尤其是晚清的这段历史,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被迫使中国陷入了被西方列强争相侵略瓜分的境地。人们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几乎连自己国家的主权都要丧失,这是一段中国人走在刀尖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血泪史。

在中国国力最薄弱的晚清时期,不仅仅是西方列强在觊觎中国幅员辽阔的领土,就连区区弹丸之地的邻国——日本,为了满足自己扩张的私心,也开始走上侵略他国,抢占领土的道路。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匮乏,国土面积狭小,本身可利用的土地与资源就不多。处在这种困境中的日本,一直在积极的寻求解决方法。最终将目标放在了中国身上,企图通过强势的扩张,来增强自身的国力,所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计划有预谋的。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日本正式开始了侵华之路。由于当时清政府的军事实力实在太过薄弱,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科技的发展上,也都处于落后的状态,这才导致了这场海战的失败。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一直在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不过最终还是以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告终。其实不然,在此期间,曾经有一个人想出了一条绝妙的反击日本的作战计划。就在"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时,由于清廷的掌权人慈禧太后的一句话,这个计划胎死腹中。最终中国也失去了一次打击日本的最佳机会,从此走上被侵略瓜分的不归路,这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那么,这个想出绝妙计划的人是谁呢?很多人都想不到,这个人就是时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参事的宋育仁

出使欧洲,获得近代新思想

宋育仁,原本只是四川富顺的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和众多辛勤的莘莘学子一样,宋育仁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能够走入仕途,为国效力。在经过多年的勤学苦读,终于如愿以偿。光绪十二年时,宋育仁在科举考试中,中了进士,被选拔进入了翰林院任职。或许是在翰林院工作的这段时间,政绩较为突出,使得皇帝对他青睐有加。所以后来,在出使欧洲的考察团中也有他的身影。

1894年,宋育仁跟随考察团来到了欧洲。在这段出使欧洲的时间里,他潜心研究了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常接见当地的社会名流,探讨西方国家的各种先进的制度。为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西方国家的发展近况,从中获得更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宋育仁还经常到英国的议院、学校、进行考察。后来,他还特地将他在欧洲的这段时间的考察内容编写成册,起名为《采风录》,向人们详细的介绍了西方的风俗文化,政治体制等。

甲午战败,激起民族战斗心

听闻甲午战争失败,身在欧洲的宋育仁满腔怒火,义愤填膺。一边沉浸在战争失败的痛苦之中,一边又在积极地想方设法痛击日本。就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还真的让宋育仁想到了一条绝妙的好计策。当他有了这种想法以后,他立即找到了当时一同出行的杨宜治和王丰镐等人进行更加细致的筹谋。在与众人商议以后,宋育仁决定先准备好这个大胆的作战计划,再向朝廷报备。他首先秘密的买下了英国卖给阿根廷和智利的五艘兵舰以及十艘鱼雷快艇,并且又暗中招募了两千多名的澳大利亚水兵,组成了一支临时战队,并打算以保护商队的名义,从菲律宾往北直接攻打攻日本的长崎和东京,给日本来个出其不意,定能一招制敌。虽然这个想法听起来非常的匪夷所思,甚至有人认为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但从当时清政府所处的情境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好的计策。

就在宋育仁全都准备好了的时候,他开始将这个计划上报给朝廷,希望清政府可以同意。另一边他又积极地去拉拢当时有地位的大臣们,期望给自己的计策多增加一些实施的胜算。这个计策看起来马上就要成功了,可惜最终还是功亏一篑。因为当时清政府已经决定要和日本讲和了,尤其是当慈禧太后知道宋育仁的这个想法时,认为他是在"无生事端",多此一举,当即下旨作废了这件事情。事已至此,宋育仁这个绝妙的想法也就无法实施了,而清政府也失去了痛击日本的机会。经过此事,宋育仁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伤心了很久,最终因壮志未酬而选择归隐

结语

其实,从现在来看,当时宋育仁的计策不一定真的能够打退日本,但至少能够重创日本,给当时的清廷增加一些喘息的机会,或许也就能够改写日本侵华的血泪史。不过可惜,他的满腔爱国之情还是被一次次无情的浇灭了,最终只能选择归隐,以著书立作来抒发心中的愤懑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