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乡竹枝词

 风云际会2009 2023-02-15 发布于安徽
    原乡竹枝词
    
    读知堂老人的《一岁货声》很是令人遐想。忆儿时每逢过年之前,最为欢喜的就是听到了“鸡毛换糖嘞”声音,自远渐近,悠扬而引人。而这些货郎担者多为上八府人。浙江以钱塘江为界分东西浙,我们属浙西,为下三府;金华义乌一带属浙东,为上八府。浙西田丰衣食自然充裕,浙东地瘠人众,所以当地人不得不依赖于每年农闲时担些小物件小摆设小食物四处贩卖,以贴补家用。而孩童所最为吸引的自然是货担上的那些糖果之类的东西了。这种声音已经近三十年没有听到,现在想起,还犹有糖果的香味甜味在空气中弥漫,很是勾心的。这种风俗,想必已经一去不返了,后人大约也只能从文字中去体会去勾稽了。谁也不能预料今日驰名海内的义务小商品城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沧海桑田,造化之弄人有时往往会令人应接不暇的。
    中国地大物博,民俗文化也是极其丰厚的。五四时期的知堂半农诸先生曾经提倡过并给予研究,后来的西谛还有俗文化史的专著存世,这是很有意义和意思的事。我是没有认真留心过和民俗相关的东西,但据有限的经验,竹枝词好像是从民间发展而来,后来才成为文人喜欢的一种文体,始作俑者也好像是刘梦得先生。对于竹枝词的来龙去脉我是没有兴趣去追究,但读过一些竹枝词,总觉得这里面很包含着民俗学的成分在内,小到一乡一县,大到一郡一国,其历史沿革其风俗变化以及人事变迁都可以从中找到脉络找到痕迹,总而言之,从里面是可以发现许多有趣有意义的问题和事情。吾乡王显承的《原乡竹枝词》就属于这类,很值得一读。关于这点修《孝丰志稿》的南渡老人王微也是持相同的看法:
    “王显承竹枝词于吾邑山水胜迹人文风俗,包举甚全,为自设治以来稀有之作。而刘志分载于各目之中,虽于一地一景,得其佐证揄扬,然类似片言单词,无已会通其趣,兹特录其全作,冠之各诗之首,庶使读者得全貌云尔。后学王微识。”此处南渡老人说出了以下几层意思,第一,王显承的竹枝词关系到山水胜迹人物风俗,是辟县以来稀有之作;第二,其诗多亏刘志分载在各目之中才赖以保存,功在刘濬;第三,分载不方便阅读,失去其会通之趣,故其收录统一,以便后人得以窥全豹。《孝丰志稿》因此得三十五首,这是很值得高兴的。不过原先一共多少首,南渡老人、刘志均为说明,所以很难确知了。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现将三十五首《原乡竹枝词》抄录一过,附于文章之后。
    王显承,县志中无传。乡人知道的尚且不多,更何况外人,我所希望了解并去读读他的著作,完全是乡曲之故。案其竹枝词有“吾家缫舍旧时村”,则可以知道,其为缫舍王氏。原孝丰县的王氏人物颇夥,和西圩施氏、鄣吴吴氏同属书香门第,素以耕读传家,延绵甚长。现抄录《孝丰志稿》如下,可见一斑:
    “吾县王姓颇多,向有十里姓章半县王之谚。……较著者缫舍王氏分布十六庄:缫舍寨岳大小王坑等地者为上八庄;县城北村东墅东山下庄山边等地者为下八庄。县城南街有总祠。人望有东山王景沂,清举人,历任刑部主事,建昌九江知府,记名道员;王丰丞,武举人;缫舍王立三安吉、江山知县……” 这里需要说明的的是孝丰县城南街有总祠,民国以后王立三在这开办了“私立王氏小学”,延请了诸闻韵、潘天寿、胡宗南、王微、方秉性诸名师为教席,确实培养了一批人才。当年王立三在江山县上一怒之下辞职回了老家,不仅办了教育,而且还很重视实业,如兴办纸厂等,对当地的经济文化的贡献是颇为有力的。而南渡老人则是南宋丞相王旦之后,南渡在西圩,现已被赋石水库淹没,南渡一名之由来,也和南宋南渡之后,偏安一隅而来,以志耻辱而已。而缫舍王氏是何时迁居于此,在家谱难觅的今天可能已经很难弄清楚了,案其竹枝词“年年担酒坟头去(祖墓在净土),柏子松花落满怀。”则大约其始祖初迁之地或许在今塘浦净土一带,后来才分散到上下十六庄去的。
    除了南渡老人这里所例举的人望,缫舍王氏还有很多人是有所著述的,不仅见于刘志也见于《孝丰志稿》,仅王显承兄弟辈的就有多人,如王显书《赊月居诗稿》,王显晋《吟翠楼诗文稿》,王显承除了《原乡竹枝词》之外,还有《将就居删存稿》、《宣州杂咏》、《北游草》。甚为可惜的是,这些诗文稿大多都在破四旧的时候,被王氏后人挑往孝丰当众烧毁,据云有两担之多。现今缫舍残存的王氏遗迹亦仅祠堂半楹,残垣败瓦,犹矗在祠堂湾;还有破楼一间,宛似风烛之年,随时都有倾倒的可能,唯有这带有天井的老格局和砖瓦花岗巨石依稀可以看出王家当年的风采和富庶。王氏一脉的衰微,洪杨战争是一劫;抗日解放战争又是一难。尤其是洪杨战争,人口几乎绝种。王显承是乾隆丙午(一七八六)岁贡,职训导,所生活的时间是乾隆盛世,所以还可以悠游岁月,游山玩水,乐此而不疲。《原乡竹枝词》相信应该都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氛围之中写出来的。
    《原乡竹枝词》中所提到的地名现今大多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地理变迁,有些当年很是有名或重要的地方,现在已经变得默默而无闻了,兹不一一列举。我所想要说的是可以看得出风俗人情变化的那部分竹枝词而已。如其一:
    “西望龙潭云影垂,(龙潭县西五十里祷雨辄应)年年甘泽九乡施。(吾邑自宏治中分安吉上九乡为县)声惊石柱春雷动,泉涌铜坑霉雨时。(石柱、铜坑俱县西五十里)”原孝丰县每天旱祈雨往往在龙潭,潭在今姚村小沿坑。两岸高山,一径通幽,沿溪行数里,始可见一潭,水尤清冽。潭深不可知,内寒甚,虽暑夏犹令人战战,据云龙即藏身该潭。祈之即能应,往往祈毕尚未到家,雨已至也。祈雨解放前甚频,后稍少见,今则绝迹了,盖科学昌明,已不需此种热闹了。家父云,曩年在祖父他们年轻时,也曾祈雨过,时尚未解放,久旱不雨,几乎无以生存,故多名青壮年抬着供品,步行五十馀里,往祈雨,祈毕携一瓶水,据说水能尾随而来。果真能如愿,大约是心诚则灵吧!又,如其九:
    “金鸡岭上半规衔,(金鸡岭县西北三十五里,交广德界,为金陵贩丝人往来要道)目断龙江送客帆。为买新丝织罗绮,翻教凉露湿征衫。”从这里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在清中晚期,安吉、孝丰一带的养蚕缫丝业还是很发达的,这在其二八首也可以得到相当的证实。安吉张行孚在《蚕桑要略》的凡例中亦云:“孚虽生长育蚕之乡,究未尝身亲其事。”他这部《要略》就是当地百姓经验的总结。种种都是证据,足以说明此事。二是,安吉一直是交通要道,不仅有徽杭古道经过敝邑,而且金陵到徽州诸地从陆路亦要经过敝邑。金鸡岭在今皈山和鄣吴交界处,应该还有遗迹存在,但非当地人,可能知道就比较少了。又,其二八:
    “柳阴十里护篱根,每到蚕天便掩门。漫道丝成最辛苦,吾家缫舍旧时村。(缫舍)”想想柳荫十里,竹篱疏疏的景象是何等诱人。又怕陌生人会冲撞了蚕神娘娘,每到蚕天便家家掩门,大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意味,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大约就是这样的吧!一村皆举此业,缫舍之名也是应该这样而来。而今遑说缫舍,就是安吉整个儿县内业已少见桑树,偶有也是零星数株,大约已经无有养蚕的人家了。又,其十:
    “霜寒董岭夜啼鸦,露冷龙须月又斜。多少勾留吴楚客,秋来若个不思家。(董岭县西六十里,交宁国界,龙须山名,县南五十里,两山开垦经营者半是吴楚人)”安吉的移民甚多,前人多有考述。不过据我所知,洪杨战争之后,接着又瘟疫,人口萧条到极致。于是在同治年间,外来人口迁入颇夥,以湖北湖南人为主,这在吴昌硕的《缶庐集》中也有篇章涉及。以此诗来看,在同治之前,外来迁入人口看来也不少,大约多是在老家无田可耕,看此处山高人稀,遂依之垦荒为活,而且也吴楚人为多。又,其二一:
    “人来安市度平桥,(安市县北十里)水泛竹根波影摇。(竹根潭在安市前)妾意不随波上下,阿郎休得弄春潮。”安市在今赤坞乡竹根村附近,今已少有知者。苕溪自其村蜿蜒而过,其地处原西圩镇、唐福镇(即今塘铺)和孝丰县的交汇处,看来古时这里极有可能自发形成过市集,便利交易。所以其三十五云“隔滩小市人喧处,唐福新添小酒家。”此处的小市所指的就是安市。又,其二二:
    “沙麓石细满平堤,滩上行筏编竹齐。(山溪滩浅舟揖不通,编竹为筏以利商贾)豹雾村连狮子渡,(豹雾村县北十里,狮子渡县北二十里,交安吉界)一篙烟雨到梅溪。(梅溪属安吉地,筏行抵此为止)”原孝丰县诸乡交通殊为不便,平时外出多由山间小径,有物产则全赖在雨季筑坝拦水,伐竹为筏,以代舟楫,而运出山乡,其终止之地均在梅溪,由此装船发往苏、湖等地。家父早年亦是撑筏高手,每年年前,全村的毛竹大多集中一起,首尾相连,扎成数十筏状。三二人一筏,一人在首,一人在尾,一人在中间,名之曰“撑排”。自家门口出发,至梅溪卖掉,始回。寒冬撑排殊为不易,稍有不慎,即被筏的惯性或离心力摔到水中,虽天寒结冰亦须到晚上停筏,在河边农家过夜时,才可以脱下来就着火堆烘干,消消寒气。此种辛劳,未尝经历过时很难体会的。现在交通便利,毛竹之类,大多由汽运,此种风景亦难以再见,亦希不必再见才好。又,其二九:
    “遥怜十景试春游,东岭迢迢一经幽。记得碧门村口去,篮舆轻度到杭州。(碧门)”由碧门经幽岭可以直达杭州,旧时交通不便,过此岭仅一条小径,曲曲幽幽,有篮舆可乘,也可见当年碧门或百丈的百姓有以此赖以为生计的。过去幽岭没有通隧道之时,还是从山脚乘车绕盘山公路而上,放眼窗外,足以令人心惊胆寒,为安全计,雪天则往往不通车,今亦一去不复返了。
        王显承题作《原乡竹枝词》,大约也是以为古原乡即孝丰县,故名。实大误,当作《孝丰竹枝词》为确。据考证,原乡县设自中平二年,撤自武德四年,其中延续四百馀年,然其属地却在昆铜和长兴交接处,大约今长兴县占三之二,安吉占三之一之多。关于此说,乾嘉诸老多有辩误,兹亦不赘言。缫舍王氏除了上述诸家著述之外还有,明王巽《遂幽堂文诗》,清王以谅《周易臆说》,王竹泉《黄山记游》一卷,王以谦《月知遗草》,王翼润《小赤山斋诗稿》,王文祥《一篑山叟吟草》三卷,王文焯《翠柏楼遗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