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腺样囊性癌学习笔记

 小小竹排江中游 2023-02-15 发布于黑龙江

腺样囊性癌曾用名圆柱瘤或圆柱瘤型腺癌,好发于涎腺,占涎腺肿瘤的5%~10%,在涎腺恶性肿瘤中占24%,以发生在腭腺者常见。大涎腺虽然较少,但为颌下腺和舌下腺好发的肿瘤。在腮腺肿瘤中仅占2%~3%。男女发病率无大差异,或女性稍多。最多见的年龄是40~60岁。

主要临床表现:肿瘤早期以无痛性肿块为多,少数病例在发现时即有疼痛,疼痛性质为间断或持续性。有的疼痛较轻微,有的可剧烈。病程较长,数月或数年。肿瘤一般不大,多在1~3厘米。肿块的形状和特点可类似混合瘤,圆形或结节状,光滑。多数肿块边界不十分清楚,活动度差,有的较固定且与周围组织有粘连。肿瘤常沿神经扩散,发生在腮腺的腺样囊性癌可致面神经麻痹,并可沿面神经扩展而累及乳突和颞骨;颌下腺或舌下腺的腺样囊性癌,可沿舌神经或舌下神经扩展至距原发肿瘤较远的部位,并造成患侧舌知觉和运动障碍;发生在腭部的腺样囊性癌,可沿上颌神经向颅内扩展,破坏颅底骨质和引起剧烈疼痛。肿瘤也常侵犯邻近骨组织,如发生于颌下腺和舌下腺者常累及下颌骨;发生在腭部者常累及腭骨等。发生于小涎腺样囊性癌累及黏膜时,除触及质地硬、表面呈小结节状的肿块外,常可见明显的、呈网状扩张的毛细血管。

一、涎腺腺样囊性癌:由上皮和肌上皮细胞构成的、具有不同形态学结构(包括管状、筛状和实性型)的基底样细胞肿瘤。

1.发病部位:最常累及腮腺、颌下腺和小涎腺。占小涎腺上皮肿瘤的30%,以鄂部最常见,其次为舌、颊粘膜、唇和口底。

2.诊断要点:

(1)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老年多见。最常见症状为缓慢生长的肿块及伴随的疼痛。

(2)肿瘤实性、界清但无包膜,总是呈浸润性生长。

(3)肿瘤有两种主要细胞构成: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两种细胞均较小,核深染,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少见,胞质少。腺上皮细胞排列成管状;肌上皮成分占肿瘤的大部分,常为片状或围绕在管状结构外围,细胞核常呈角状。

(4)肿瘤具有3个确定的结构类型:管状、筛状和实性。

管状型:导管形成完好,由内层的上皮细胞和外层的肌上皮细胞构成,中央为管腔,也可见许多小条索结构。

筛状型:最常见,肿瘤细胞排列成筛孔状,筛孔内含嗜酸性或嗜碱性黏液,也有玻璃样变的间质或基膜样物质。

实性型/基底细胞样型:大片状肿瘤细胞,缺乏管状或微囊结构,中心可出现坏死,核分裂较其他两型多,一般认为实性团块占肿瘤体积的30%以上时即可定为实性型。

(5)肿瘤间质常有玻璃样变,可有黏液样表现。有些肿瘤玻璃样变广泛,上皮成分稀少,个别病例可发生高级别转化或与其他类型肿瘤形成杂交瘤。

(6)神经周侵犯和较少的神经内侵犯是腺样囊性癌的突出特点。

(7)约在1/3的腺样囊性癌中存在染色体的易位t(6;9)(q21-24;p13-23),导致形成肿瘤融合基因MYB-NFIB。

图片

3.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角蛋白(CK)、CEA、溶酶体、乳铁蛋白、-1-抗凝乳蛋白酶、S100和CD117阳性;肌上皮细胞:S100、SMA阳性;角蛋白不均一阳性。ER、PR可阳性。

4.预后:肿瘤5年生存率约为35%,但长期生存率低。80%-90%的患者死于疾病的10-15年。局部复发率在16%-85%。肺、骨、脑和肝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实性型预后较其他类型差。

5.治疗:一般选择局部广泛切除和根治手术,加或不加放疗。

二、乳腺腺样囊性癌:形态上类似于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良好。

1.诊断要点

(1)乳腺腺样囊性癌罕见,占所有乳腺癌的比例<0.1%,通常发生在年龄大的女性,确诊时平均年龄64岁。

(2)肿瘤常呈结节状,界限较清楚,平均直径3cm左右,最大可达12cm,切面灰白或灰褐色,可见微囊。

(3)组织学上肿瘤由腺上皮、肌上皮及基底膜样物质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此外可有鳞状、皮脂腺细胞化生。

(4)生长模式主要有3种:筛状型、梁-管状及具有基底样特征的实体型,可以一种形态为主,也可多种形态混合存在。

(5)筛状型最常见,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假性腺腔,腺腔大小不一,多数为圆形、椭圆形或长圆性,内含均一的AB染色阳性物质或玻璃样变的胶原样物,可形成胶原小球样物质。衬覆假腺腔的为基底样细胞,胞质少,核圆形、卵圆形,有小核仁。基底样细胞周围有肌上皮分化细胞,胞质双嗜性或透明,核可不规则。另一种是真性腺腔,比较少见,为真性分泌性腺腔,腔较小,内含嗜酸/嗜碱性泌物,通常为PAS阳性的中性黏液,这些黏液经淀粉酶消化后依旧存在。真腺腔衬覆立方状腺上皮细胞,胞质较多呈嗜酸性,核圆形,可有小核仁。

(6)管-梁状型中肿瘤细胞围绕小的腔隙,真性腔隙更明显,内衬两层上皮,内层为腺上皮细胞,外层为肌上皮细胞。导管周围常可见玻璃样变的结缔组织围绕,将小管挤压成小梁状。

(7)具有基底样特征的实体型少见,由大小不一地图状、圆形或花环样、梁状、岛状的实性结构组成,实性区域超过90%。细胞丰富并具有明显异型性,核大,胞浆少,似基底细胞。核分裂象较筛状型核管状型多见。

(8)在筛状和管状型中不易见到坏死结构,但在实体型中较易出现坏死,可以是个别细胞的坏死,也可以是粉刺样坏死。

(9)腺样囊性癌常伴随有腺肌上皮瘤、低度恶性腺鳞癌、微腺性腺病及不典型微腺性腺病等病变。

(10)有些病例可见非常明显的周围神经侵犯,但淋巴管、血管侵犯很少见。

(11)根据肿瘤中实性区域的多少将乳腺腺样囊性癌分为3级:Ⅰ级无实性区域,Ⅱ级实性区域<30%,Ⅲ级实性区域>30%。

图片

1.免疫组化:上皮细胞常表达CD117、CK5/6、CK14、CK8/18、EMA、S100和HE-cadherin等;肌上皮细胞Vim、CKI4、CK34βEI2、SMA、S100、p63、P40阳性;基底膜物质Ⅳ型胶原和laminin阳性;大部分病例不表达ER、PR和Her2。

2.分子标记:染色体频发易位t(6,9)(q22-23,P23-24),该易位可以在90%的病例造成涉及MYB和NFIB基因的融合转录。

3.预后:乳腺腺样囊性癌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和90%,其中实性型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转移率。

4.治疗:乳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低度恶行肿瘤,一般单纯乳腺切除即可治愈。

三、宫颈腺样囊性癌:类似于涎腺的腺样囊性癌。

1.诊断要点

发生于老年患者,40岁以前很少;

组织学特征类似于涎腺腺样囊性癌,但肌上皮较少或缺乏;

由实性巢状、筛状、小囊状结构等结构构成,癌巢周围细胞常呈栅栏状排列;

腺泡及小囊腔内为PAS阳性的基底样物质;

细胞体积小,核/质比高,轻度多形性,偶可见核分裂象;

局部可见临床化生和小灶坏死;

常见淋巴血管侵犯;

基底膜样物层黏连蛋白和Ⅳ型胶原阳性;

有文献报道宫颈腺样囊性癌的形态学特点虽与涎腺腺样囊性癌似,但无 MYB 基因断裂重排,它是 HPV 相关性的多表型癌中的一种形态学表现,是具有腺样基底样特征的高级别恶性肿瘤。

图片

2.免疫组化:基底样细胞MNF16、CAM5.2阳性,肌上皮细胞P63、S100、actin阳性,P16弥漫阳性。

3.预后:腺样囊性癌呈侵袭性行为,常见局部复发和转移扩散。

四、皮肤腺样囊性癌

1.诊断要点:

最常发生在中老年妇女的头颈部,通常表现为孤立的小丘疹,个别肿瘤可很大;

镜下见肿瘤界限不清,真皮内基底样细胞成团状、分叶状、条索状或岛状细胞巢伴大量筛孔状、囊性或腺管样结构,腔内为PAS阳性基底膜样物,也可呈黏液样基质;

细胞巢边缘细胞核大、深染,常呈栅栏状排列,周围围绕基底膜样物;细胞巢中央细胞体积大,包浆淡染,核空泡状;

瘤细胞常侵犯神经周围间隙。

图片

2.免疫组化:EMA,CEA阳性。细胞巢周围细胞S100、P63、GFAP、SMA、MSA、Calponin阳性,显示肌上皮细胞分化特征。

五、肺腺样囊性癌:是一类涎腺型恶性上皮性肿瘤,由上皮与肌上皮两中细胞构成,具有实性、筛状、小管和腺样排列等多种生长方式,上皮巢周围常见基底膜样物。

1.诊断要点:

好发生于40~60岁,90%的病例起源于气管、支气管主干或肺叶支气管腔内,典型病例大体呈灰白或棕色息肉状病变,也可在支气管粘膜下沿长轴或管周生长、形成弥漫浸润的斑块,肿瘤边缘不清;

具有多种生长方式,包括筛状、小管或实性巢状,特征性的筛状结构表现为细胞围绕具黏液及玻璃样物(基底膜样物)结缔组织圆柱体生长;

肿瘤细胞小,胞浆少,核卵圆到多角形、染色深、核分裂象不常见;

部分病例可见由2~3层细胞衬覆的小管,腔内细胞呈立方形,外层为肌上皮细胞;

肿瘤细胞经常突破软骨片伸入到肺实质、肺门和纵隔软组织,或沿血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淋巴管扩展;

40%的病例可见神经旁侵袭。

图片

2.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CK、CD117、vimentin、SMA、calponin、S100、P63和GFAP;基底膜样物质Ⅳ型胶原、laminin和heparin sulfate阳性。

3.预后:易于局部复发

4.治疗:首选治疗是手术附加放射治疗。

六、食管腺样囊性癌

1.诊断要点:

罕见,常见于食管的中1/3,多见于老年男性。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及梗阻;

大体检查:表现为黏膜正常的隆起或溃疡;

组织学与发生于唾液腺相似、表现为基底样细胞呈实性、筛孔状、或管状结构。有多少不等的肌上皮细胞。

部分病例可见原位或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成分;

图片

2.特殊染色:部分病例PAS染色可见基底膜样物质;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广谱CK、CD117、vimentin及S-100阳性。

3.预后:食管腺样囊性癌的预后较好。

七、卵巢腺样囊性癌:罕见,基本发生于70岁以上老年女性。形态上类似于涎腺腺样囊性癌,可出现小灶卵巢普通上皮(如浆液性、子宫内膜样、粘液性)和/或性索-间质;部分涎腺样肿瘤可出现基底细胞样或造釉细胞样分化免疫组化CD117和p63阳性,多数病例肿瘤细胞并不表达actin和S100蛋白,只是形态学上看起来像肌上皮细胞;

图片

审核:林旭勇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