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永先 | 我在涞源听人讲故事

 鲁梅鲁冰花 2023-02-15 发布于北京



我在涞源听人讲故事

作者 陈永先

 
“美丽涞源,美好保定。”这是保定人民和涞源人民热情好客,欢迎和诚邀八方宾客的广告宣传词。很有诗意和韵味,的确令人心动与神往。

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地处保定地区西北部,太行山北端,取涞水源头之意;境内群山起伏,沟谷纵横,素有“凉城”、“泉城”之美誉。千山万水脚下过,地质公园白石山。白石山是涞源县最为靓丽的一张名片,置身其中,奇峰林立,峭崖深谷,险峻壮观,无不令人豁达开朗、心旷神怡。

    近些年,我们时常往返于涞源、保定之间,组织举办每年一次的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和白石山峰会,发表、践行《涞源宣言》,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党旗红”、“院士专家保定行”、“科学家活动月”和“保定科技工作者在行动”等活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实际行动“绽放'科创中国’新颜值,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让冀中大地春潮涌动,勃发生机。

     涞源是我们拼搏奋斗的地方,涞源是我们播种美好光明的领地,涞源是我们期待开花结果的希望和未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生就是一场永远没有终点的远航。诗和远方,常常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拼搏奋斗、追求向往的目标和归宿。

   岁月流逝,时光匆匆。回味第一次去涞源的情形已经很难详实记得清楚了;但近些年时常往返涞源、保定之间的情形,自然让人记忆深刻和难忘。最让自己刻骨铭心,真正使自己塌下心来深入涞源、了解涞源、热爱涞源的高光时刻恐怕要数2018年的夏天了。在鲜花盛开的5月,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光荣美好日子里,在阳光灿烂、魅力四射的6月,我与同事熊江、张德春蹲点驻守革命老区涞源,参加配合当时的中央环保督察工作任务。

      到达涞源的第一天,时任涞源县原环保局局长张建军等一干人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涞源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生态治理、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等情况;随后把我们安顿在县城新区的漫臣酒店。晚上在酒店为我们“接风洗尘”,时任涞源县常务副县长梁永强等参加了晚餐,我们就相关环保督察等工作进行了沟通与交谈。

      第二天,全县召开迎接环保督察工作动员部署会,梁副县长作动员部署讲话;我就落实中央环保督察、贯彻省市有关要求提出意见与建议。

   说干就干,会议一结束,我们便驱车前往东团堡乡,查看原相关铁矿选厂撤销后,落实生态环保治理恢复等情况,在听取该乡相关领导的情况介绍后,我们对具体治理成效予以了肯定,对相关问题矛盾毫不含糊和回避,提出了中肯意见和要求。

      离开东团堡乡,快马加鞭,一路前行,我们便来到了上庄乡。在对相关重点整改环保设施检查督导后,一行人走在清新整洁的乡村小路上,时任乡党委书记给我们讲起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他绘声绘色地告诉我们,王二小就是他们上庄乡上庄村人,很小的时候便成了孤儿,生活很苦,衣不蔽体,食不果腹,11岁就外出行乞,风餐露宿;后来逃荒到了南马庄乡的狼牙口村,参加了抗日儿童团。1942年10月,为掩护转移的乡亲和干部,王二小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将王二小刺死;小英雄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为纪念抗日小英雄,后来才有了著名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当讲到这里时,脚踩着红色英雄的土地,交谈在英雄诞生、成长的家乡,我们便不约而同、情不自禁地一块哼起了“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的歌词来。英雄不死,风范犹存。

      在涞源蹲点驻守的前后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与多个拨次的中央环保督察工作组的成员一道,夙心夜寐,激情工作,共同跑全跑遍了涞源县的所有乡镇和多个村庄,紧紧围绕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回头看”的内容、方法和步骤,突出工作重点,严格整改标准,认真落实“两断一清”要求,不折不扣地完成了督察整改任务,有效推动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落地落细落实。

   悠悠岁月,激荡人生,红色经典,浩气长存。在涞源县乌龙沟、塔崖驿、王安、水堡、银坊、南马庄、烟煤洞、走马驿、涞源、白石山等乡镇的每一个时段,都能听到许许多多激动人心的雅闻趣事和经典故事。如:涞源插箭岭的故事。涞源县白石山,自古一岭分燕赵;一山分两国。因此,紧邻白石山的插箭岭长城,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首当其冲成为战争烽火的前沿。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这里常常烽烟四起,战马嘶鸣,震耳欲聋地诉说着华夏儿女奋勇厮杀的呐喊与抗争。插箭岭,原名搭箭岭长城,位于涞源城西15公里处的插箭岭村。关于插箭岭的故事传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说北宋时期,插箭岭为宋辽边地,北宋名将杨延昭在此抗击辽兵,登上插箭岭,把一枚锋利的箭镞插于岭上,插箭岭的名字便由此而来。明朝时,插箭岭作为军事要塞,其地位作用非常突出,因此当朝在此构筑了大量长城,烽火狼烟,今犹可见。置身烽火涞源,保涞路南线在走马驿与207国道交合,继续向北,盘旋而上,到插箭岭,自明长城中间穿梭而过。目前,在插箭岭村,依稀可见40余座插字号敌楼和蜿蜒的城墙,许多已经坍塌不堪……放眼望去,满目疮痍,荒草中无不透着几分无限悠远与荒凉。

      另一种说法为,相传因宋朝大将杨延昭,即杨六郎在此弯弓搭箭,又有传说杨六郎曾在此插箭出水,故得名插箭岭。

      第三种说法是,插箭岭南面18公里处,是古战略要地,为长城“内三关”之一的倒马关。据传,当年宋将杨六郎曾与辽军在倒马关激战,辽军渐渐支持不住,明显处于下风。于是辽军答应以射箭为准划界;六郎箭落之地,就是辽军退后之所。当年六郎一箭飞出30多里落下,就是后来和目前的插箭岭。

      此外,还有一种传说为,当年宋辽大战于此,作战间隙休息时,杨六郎将随身佩剑插于山上,于是得插剑(箭)岭之名。

   当然,  更有甚者,在此还有“插箭岭三箭山”的传说。说的还是宋辽大战,辽军处于劣势,于是答应杨六郎接续射出三箭,最后一箭落地之处,便是辽军退兵之所,以此为界,永不侵犯。说的是杨六郎第一箭射在插箭岭上,至今在插箭岭中,依稀可见当年杨六郎箭落岩石上的痕迹;第二箭杨六郎从插箭岭射出,箭落张家口;快马加鞭,第三箭从张家口射出,箭落内蒙古原集宁市。辽军见此阵势,连夜撤军,落荒而逃;至集宁地段时,唯恐宋军追赶,只顾继续北逃。宋军见此情形,杨六郎便拔箭张弓,从集宁地段狠狠地补射了一箭,飞箭一直落到二连浩特。辽军在混乱中仓惶逃至二连浩特以北,从此不再侵犯。这很显然是个难着边际的传说,我们自然无从考证,就权当聊天消遣耳。

      其实,真实可信“三箭山”的传说故事,说的是,清代康熙年间,一次,康熙大帝前往山西巡视,途经龙泉关一带时,在招提寺看见一座峥嵘突兀的山峰迎面矗立,显得特别高大。康熙大帝,一时兴致高起,便吩咐随行左右,凡射箭超过山顶的一律奖励白银50两。然而随从左右却没有一个能够将箭射过山顶。见此情形,康熙大帝便亲自引弓连发三箭,“唰、唰、唰”,三箭齐发,直奔山峰,箭箭超过峰巅。从此,这座山便被叫做“三箭山”,并在其悬崖中部刻有“三箭山”三个大字。到了清代乾隆时期,直隶总督方观承为纪念此事,专门在此立下了石碑,并请乾隆皇帝亲自撰写了碑文。目前,这块石碑存放在招提寺的墙壁上,碑文字迹依旧清晰可见。

      岁月不居,我们在革命老区涞源蹲点驻守的日子里,经典故事、红色基因每天都在聆听和延续。特别是在多次深入涞源县银坊镇督导检查时,当时的黄土岭高速公路收费站正在兴建中,我们在督导施工场地落实好环保环评要求时,还专程前往黄土岭战役纪念碑、纪念亭开展了一场别具风格的红色革命传统教育。

      那天下午,艳阳高照,我们从在建中的黄土岭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发,跋山涉水,溯源而上,寻觅追随当年抗日前辈们的历史足迹,组织重温入党誓词,与黄土岭小学师生共同聆听当地老乡讲述黄土岭战役的动人故事,查看当年日本侵略者阿部规秀中将,被我晋察冀八路军炮击身亡的地点和当时所在的独立旧屋等等。

      身临其境,置身抗日战场,抚摸纪念碑亭,亲吻红色热土,追忆战火硝烟,往事历历在目,思想浮想联翩。此时此刻,此地此形,此景此情,想起和谈论起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的历史画卷,我们无不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仿佛当年抗战的烽火和隆隆的枪炮声,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眼前和耳旁。不忘历史,接续奋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诚然,人生就是一场斗争,就是一场永远不知疲倦的拼搏和奋斗。生命的每一天,当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的时候,我们就已奔赴人生的考场,其实生命生存生活的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要经历和经受着各式各样的考试、考验和考核。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只要我们沉着冷静,丹心碧血,向英雄模范学习,向榜样标兵看齐,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自我加压,自我革命,居安思危,担当负责,我们就一定能够不负绿水青山,不负祖国人民,不负时代号角,不负金色韶华。

      美丽涞源,美好保定。历史的脚步始终铿锵有力,奋斗的征程始终凯歌高扬。2020年,战天斗地的涞源人民,在党的光辉思想旗帜照耀指引下,披坚执锐,同舟共济,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热血智慧、勇敢勤劳和辛勤汗水,彻底摆脱了深度贫困县的阴影和历史,全县整体脱贫,人民安居乐业。特别是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跨上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阶段。昂首阔步在全面建设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崭新征程上,精彩故事不断,奋斗凯歌永恒;道路蜿蜒曲折,前途灿烂光明。我们与涞源同在,我们与人民同爱,我们与祖国同心,我们与世界同行。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