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质量亲密关系,都很会做这 1 件事

 飞扬公益相亲会 2023-02-15 发布于吉林

图片
编辑:yuki
来源:壹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上周选题会说到“如何沟通家务分配”时,引发了同事们一段有趣的讨论

A:和他说了有什么用呢?说了他也不听。

B:对啊,听到了,也不会好好做,最后吵来吵去生一肚子气,还不如自己做了呢。

我当时听了非常不解,如果好好跟伴侣沟通,伴侣出于爱我的心——

“做了之后,老婆会很开心,我们的关系会变得更融洽”。

那他为什么会不按照解决办法去处理呢?

A:有可能是婚姻权力问题,他觉得听了你的,他就在“让权”,所以他不想这么做。

B:也有可能是一方没有听到另一方的需求。

其实,不管是在沟通中的权力问题,还是“没有听到对方的需求”,这都是无效沟通。

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沟通3步曲”,掌握有效沟通。

图片来源:pexels

01

向对方
捋清自己的感受

讲一个朋友小小的家务大战小插曲。

丈夫刷完碗后,水槽边满满一圈水渍。

小小看到十分闹心,不耐烦地教着:“你刷完之后,是要用这个擦干净的......”

丈夫:“哎呀,别说了,你这样子真的很婆婆妈妈。”

小小当即把一碗刚煮好的面摔到地上,“你以为我想这样吗?!”

丈夫一怔,他根本不知道小小怎么会有这么激烈的情绪反应。

图片来源:pexels

如果故事到这里结束了,有人可能认为小小情绪太过激了,完全没有必要这样。

小小和我讲,“家务”这个词在她的心中非比寻常。

“家务”=“家中剥削”=“女性失去自我”。

她非常担心自己一旦开始做家务,便会像村中妇女一样开始丢失自己职业女性的身份。

所以当丈夫没有做好时,她开始用抹布将水渍擦掉,她便开始厌弃。

当老公说出“婆婆妈妈”时,她简直觉得自己“职业女性”的自我概念受到了侮辱。

所幸,小小也向丈夫说明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这样做可以帮助对方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免自己被贴上“小题大做”、“情绪不稳定”的标签。

千万不要抱有“他是我的爱人,他一定会理解我”这种想法。

图片来源:pexels

社会心理学家Heidi Grant Haivorson认为,人们之间大部分的误解来源于透明度错觉(the transparency illusion),

也就是过分高估对方对我们信息的了解,误以为我们已经将自己表达得十分清晰明了。

但就像上文的小小,如果小小不说,我们可以为小小构建100个她生气的原因:

因为之前她的丈夫太懒惰了,肯定是累积了很多问题才爆发的;

因为小小在公司受气了;

因为小小没有买到自己心仪的东西

......

并且,接收信息的那一方往往都是认知吝啬鬼(cognitive misers),也就是我们在对他人进行认知时,往往会选择节省精力和时间的方式,只捡些标志性有用的信息,过滤掉细节。

图片来源:pexels

表达方的透明度错觉加上信息接收方的认知吝啬鬼,那两方的误解恐怕要越筑越高。

因此,我们作为表达者时,可以尽量清晰地讲明白自己情绪的由来:

你做了XXX动作,会让我联想到XXX担忧,因此我产生了XXX情绪。

而我们作为信息接收一方时,可以尝试着“笨拙”地思考方式:

他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什么?

他情绪为什么会这样?

用自己的理性和意识去处理问题,而不是轻易地想当然。

图片来源:pexels
02

沟通
中的“有我”与“无我”

沟通的次数多就是好的沟通吗?

沟通的时间长就是好的沟通吗?

不,都不是。

沟通更多是被过程中的自我暴露(self-exposure)所影响的。

自我暴露指的是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给他人(Jourand,1964),与他人共享自己的感受和信念。

我们通过自我暴露的方式向对方展示着我们的内心,表达我们曾经也有过相似的经历、情感。

图片
图片来源:pexel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