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城九门(六)

 广州玉 2023-02-15 发布于广东

今天我要说老北京城九门中的西直门。

文章图片1

西直门位于北京内城的西墙。建筑形制与阜成门大体相同。元代时称为“和义门”。

文章图片2

西直门也算是东直门的姊妹门,明清时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

文章图片3

那时的北京城里皇家用水,都取自西郊玉泉山,每天玉泉山往皇宫送水车的必经之门,故又被称为“水门”。

文章图片4

相传有书记载,北京城里的水井都是苦水,口感很差,皇帝用的水都是西北玉泉山水,由于专门走水车,西直门的门洞上方嵌有一块汉白玉水纹石雕,被称为“西直水纹”。西直门的这个汉白玉水纹石雕就和阜成门的梅花一样,都有了专属的logo。

文章图片5

西直门,元世祖兴建元大都时(公元1267年)就开始建造,当时叫和义门。

西直门瓮城建造稍晚于城楼,1358年修建起来的。明代永乐十七年(即1419年)修缮,改叫西直门。

文章图片6

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为了增强首都的防御能力,又增建了箭楼,把元代的瓮城城门包在了明代箭楼城台之内。

文章图片7

元代时的和义门,是元大都11座城门中,西城墙由北往南的第二座城门,一直为夯土城墙。1440年,扩建北京城墙,为城墙全部包砖时,将元代原有的城门包砌在新建的翁城下面了。

文章图片8

西直门位于内城西墙。建筑形制也与阜成门大体相同。

文章图片9

西直门外的高梁河,发源于玉泉山,入昆明湖,经西直门流向德胜门水关。过去高梁桥的南北各有牌坊一座,慈禧太后去颐和园往往在高梁桥附近的绮虹堂船坞上船,经白石桥、万寿寺、麦钟桥、长春桥,直达颐和园。也有石路从西直门经高梁桥直达畅春园、圆明园和颐和园的。有河就有桥,西直门外高梁河上的高梁桥,是北京历史上的著名桥梁,始建于辽代,桥为青白石三孔拱券形,上有栏板望柱,雄伟壮观。高梁桥就是元代出和义门的主要道路。明、清时为出西直门往西北方向的主要道路。

文章图片10

关于西直门的传说很多,大部分与督建北京城的刘伯温和镇守西直门的将官高亮有关,高梁河与高粱桥的地名也由此演化而来。

1950年,政府对西直门城楼、箭楼和翁城进行了修缮,使之成为当时北京保存最完好、最壮丽的城门。

文章图片11

1953年,为了改善交通状况本打算拆除西直门,但在梁思成先生的强烈反对和建议下,才在城门的南北两侧各开了一个门洞,使西直门翁城成为一个环岛,而得以保留下来。

1969年,在“破四旧”浪潮下,也为了修建地铁,西直门这个北京城内最后一组格局完整的城楼建筑群被彻底拆除,夷为平地。西直门终变成了人们永远的记忆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