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想让孩子长大后成为 “底层”,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

 阿布的书柜 2023-02-16 发布于广东

成长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会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一般当大家在教育孩子时,可能都会告诉孩子应该善良,应该懂事,可是善良其实和老实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图片
善良是应该的,可如果善良成为了伤害自己的一把利器,变成了软弱无能的一种善良,变成了纵容恶人的善良,这其实就是不应该的。
如今的社会一直都在不停的变化,现在孩子也开始慢慢地走向社会,对于父母来说自己花费了无数的心思,就是希望孩子能够拥有着美好的未来,拥有一个可以保护自己的能力。
人善被人欺这句话由来以久、口口相传,但到底是为什么人们会把“人善”和“被人欺”等同起来呢?我把身边的朋友们问了个遍,结果发现,问题可能出在了这些人们对善良的误解上!

图片

错。有情绪就要排解,这件事适用于所有人,对善良的人也不例外。所以即使是很善良的人,在被冒犯、有情绪的时候也可能发火,而一个敢于表达自己情绪的人,怎么会轻易被欺负呢?


图片

善良并不意味着失去原则和自我边界(Carley,2016)。如果我们所包容的事引起了愤怒、怨恨的情绪,这时候设立边界和明确原则,对于他人和自我来说反而是善良的选择,否则事情可能发展到一个难以挽回的地步。


图片

善良和讨好不是一回事。讨好型人格(people-pleaser)才是把别人的利益和需求至于自己之上,通过讨好来取悦他人。但善良意味着对他人、对自己都是善意的,所以当自己遭受不公时会勇于抗争。


图片

的确,善良的人是会做善事,但做善事不一定等于善良。二者的区别是:善良是一种品质,不带有动机,而善事是行为,可能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和感恩、为了自我满足或是达成某种合作等等。所以,做善事的动机没被满足就叫作吃亏,而善良的人行事本就是发于本心,没有吃亏一说。


所以说,正是因为人们把善良理解成了软弱、没脾气、无底线之类的品质后,才会推导出“人善被人欺”这个结论。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人所面临的人生是有所区别的,易中天教授就曾经说出一个评价,一般小的时候孩子非常的老实,那么这类的孩子在成长之后基本上都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不会有太大的出息。
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教授曾经说过,如果能够注意7句话,孩子在成长之后会更加的有出息。
图片
1、无论和谁说话都应该保持声音洪亮,不要逃避和别人对视。
2、一定要学会拒绝自己,根本不想要做的事情,哪怕这个人是你的妈妈是你的老师。
3、在学校的时候不要特别在意同学和同学之间相处的感受。
4、别人如果想要你的东西,可如果你不愿意又不敢去拒绝,不如就询问对方,你准备拿什么和我交换呢?
5、如果你的同学骂你,不要退缩,应该懂得骂回去。
6、不要特别在乎老师对待自己的看法。
7、在受到委屈的时候,应该及时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因为无论在什么时候,父母都会成为你比较坚强的后盾。
图片
从孩子的老实就可以看到这一个世界,但凡有所成就的人从来都不可能是一些老实人,比如说政治家一直以来都会懂得运筹帷幄,比如说商人就会有着小心机,一直都会精于算计,科学家就会懂得去分析,去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证据。
律师就会懂得利用自己能言善辩,然后去辩驳,因此在这一个社会中,社会和个人本来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一般熬夜如果孩子特别的老实,这主要就是因为社会性不足,个性化不足。
如今的社会天翻地覆,人们对于人才有着各种不一样的要求,需求也同样会呈现出多样化,一般老实的人可能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出息,在成长之后也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图片
心理学家吴志宏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提到:父母的责任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至于如何去探索这个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真的不要把孩子养得太“老实”,而是要让他愿意为别人撑伞,也要照顾好自己不被淋湿。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让他变得更坚强,让他遇到问题不害怕,敢于面对,积极解决。
孩子长大后,面对众多的选择,更要重视自己的需求,要有对不好的事情说“不”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告诉孩子“你不必退让”,真的非常重要。
1. 不要控制太多,孩子更能找到自我。
在有些家庭里,父母时时刻刻都在关注孩子的成长,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要介入。
因为很少有自己做决定的机会,长大后,他更容易认为别人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的。所以,要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允许他理直气壮地说“不”。
2. 父母情绪稳定,孩子才懂得取悦自己。
父母的脾气秉性里,藏着孩子的性格。爸爸若是幽默阳光,孩子便能学会积极和宽容,也懂得取悦自己。
妈妈若是温和坚定,孩子便能拥有不卑不亢的力量,懂得以柔克刚的处事方式。
一个幽默快乐的爸爸,不仅是妈妈好心情的保证,也是孩子心理品质的最大支持。
3. 不强迫孩子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
父母有界限,孩子才懂得保护自己,也会知道人际关系的分寸。何为有界限的家庭?一般会有以下特征:
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不强迫孩子分享;不随意处置孩子的物品;关于孩子吃穿住行的决定,要和孩子讨论。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需求。
4. 多给予孩子认同。

《心理营养》中说:
“如果说在安全感的给予方面,妈妈比爸爸重要,那在肯定和认同这方面,爸爸的作用则很大。”
男孩渴望父亲的认同,尤其青春期的男孩,他们自尊心增强,来自父亲的鼓励和赞美,是培养孩子信心的关键。
当孩子情绪失控、暴躁发怒时,父母一定不要用“要懂事”来忽略孩子的情绪。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怀抱,他会懂得自己是被爱着的。这样的心理基础,也会让他在面对争执时,敢于表达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