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万人空巷闹元宵

 冬歌文苑 2023-02-16 发布于北京

万人空巷闹元宵

2023年2月3日的晚上,因为怕下雨,影响表演效果和人们的观看,政府决定原定于2月5日元宵节的民俗踩街活动提前到2月3日的晚上。

于是,我和先生草草地吃完了晚饭,就随着如潮的人流往四大表演场地之一的“林业要素市场”走去。还没有走到目的地,就见黑压压的人群布满了大街两边,人们早早守候在此,准备观看一场期盼已久的民俗表演大餐。

只见人们在表演场地自觉地围成一大圈,雀跃的孩子们站在最前面一排,其次就是围的密不透风的三四层人群,人们手里拿着手机,翘首以盼。迟迟未出现的民俗表演队伍,像是在考验人们的耐心和体力。由于等候时间长了,人们的脚酸了,孩子们体力不支蹲在地上;我也感觉到了由于久站脚的酸疼,还不时伴有阵阵的眩晕,真想一走了之,不看了。就在人们情绪急躁之时,维持次序的交警喇叭中喊道:“还有20分钟就到了。”人们顿时兴奋起来,人群中一阵蠕动,只见大家迅速地掏出手机,准备拍照和摄像留念。

“过来了,过来了!”人们兴奋地喊道,晚上8时40分左右,在浓浓的夜幕下,在欢乐的气氛中,民俗踩街表演的队伍缓缓地走过来了。最先走过来的是槐南乡的被评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安贞旌鼓”,只见他们一律身着大红服装,腰系一根黄色的长丝带,头部也包裹着黄丝巾,期间有绿色点缀,额头前还插着红色的圆绒球,手持一面外黑内红的旌鼓,精神抖擞的在场地表演起来。队伍时而方形,时而长形,灵活多变;鼓声时而急促,时而和缓,急促犹如战鼓催征,和缓犹如小溪流水;似乎在述说他们对于风调雨顺、丰收年成的欣喜,也表达了人们在这喜庆的节日里欢乐愉快的心情。人群中手机拍照声此起彼伏,人们记录下了这美好的瞬间。

紧随其后的就是曹远镇的“舞龙灯”,“福满人间行好运,龙腾盛世送吉祥。”只见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人们用这样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

最为出彩的和最有特点的是大湖镇的蚀桥灯,大湖烛桥灯表演,由牌头灯、烛桥和麻绳三部分组成。由麒麟、貔貅、狮、虎、豹、鹿、马、牛、猪、羊、鲤鱼等21个兽灯串连而成,以麒麟作头灯,鲤鱼灯压阵,故有“麒麟头、鲤鱼尾”之说。麒麟在永安人心目中是仁兽,以麒麟为灯头,蕴含着人们祈望赐福安康的心理,象征着祥瑞;而采用鲤鱼压尾,意味着鲤鱼跃龙门和年年有余之意。扛蚀桥灯的都是一些壮汉,之间他们腰系一根红丝带,身着黑色衣裤,自如地扛着上百斤重的蚀桥灯,疾走如风,给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接下来上阵的是洪田镇的“竹马灯”,竹马灯是用竹篾编扎成马的形象,分前后两截。前截为马头,后截为马尾,分别系在舞者腰间。舞蹈者模仿马行走的姿势,或扬鞭疾行,或执辔徐行,通过表演马儿慢行、上坡、下坡、过桥、跳跃等动作,表现马的各种姿态,形式活泼,热烈奔放,古朴清新。和蚀桥灯中的动物都是黄色的不同,竹马灯却是白色的,显得轻松活泼,让人想起儿童时期玩的竹马,一时间,场上的气氛由于竹马灯的到来更加活跃起来了。

有人喊,贡川镇的“台戏”过来了,我抬眼一看,果然,眉清目秀的一个孩子古装打扮,坐在由鲜花珠玉装扮的花车上,身穿黄色服装的八个壮汉抬着,祈愿丰衣足食。吉祥如意得胜回朝。紧随其后的是《托塔天王和哪吒》《梁山伯与祝英台》《状元郎与女驸马》,每辆车的孩子都长相俊美,扮相靓丽,人们真是饱享眼福了。

再一次缓缓走过来的是小陶镇的“二十八星宿花灯”,也是美轮美奂,让人看了不忍离去;当然,青水畲族乡的“鱼灯和板凳龙”中的鱼灯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板凳龙融体育、杂技、舞蹈于一炉,在场上舞走龙蛇,令人目不暇接;罗坊乡的“梦江龙”共长80米,每节长约1.8米,每节间距为1米,套上龙鳞图案的布匹,表演起来气势磅礴 观众连连叫好,前排的孩子们兴奋得小脸发红。

我痴迷于每个精彩节目的表演中,细细地体味着民俗节目的意蕴,心里却在默默地祝福沉浸在节日欢乐中的人们,愿来年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愿你们的祈福得以实现;愿瘟疫销声匿迹;愿孩子们欢歌笑语;愿老人们颐养天年;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前景美好!

图片/作者

作者简介

陈精,福建大田人,现居永安、北京两地,退休教师,在网络发表诗词等作品。喜欢在文学的花园里徜徉,很享受创作后的快感,更喜欢和志同道合的文友切磋。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