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门油田——我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xiongmao007 2023-02-16 发布于山东

古老的河西走廊玉门关自古就是塞垣咽喉,这里也是文人墨客的圣地,李白曾留下“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昌龄也曾留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千古绝句。玉门虽然黄沙漫漫,但地下却蕴藏丰富的宝藏。早在4000多年前,河西走廊一带就已经出现石油冶炼,当时利用石油冶炼青铜。根据西晋张华在公元267年《博物志》中记载:“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燃极明”。唐朝宰相、地理学家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中也提出早在南北朝(公元420-公元589)时期,玉门一带就有人利用外溢的石油进行照明以及作为燃料做饭取暖。

古人挑石油的场面

古人应用石油

1921年地质学家谢家荣在河西走廊玉门一带进行油田地质调查。经过艰苦的科学调查,1921年下半年谢家荣科考团队完成了《甘肃玉门石油报告》,引起了北洋当局和地质界的关注,因为当时政局不稳、战火连天,进一步对玉门地区油矿的勘探搁浅。

地质学家谢家荣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日军铁骑践踏神州大地,封锁了我国几乎所有的海陆通道,当时我国石油严重依赖进口,唯一的油田还是1905年清政府在陕西延长成立的延长石油厂,由于技术落后,产量非常低,在实际需求面前有限的产能只是杯水车薪。为了解决严重的石油短缺,国民政府决定另寻油田。

山西延长油矿

1937年7月成立甘肃油矿筹备处,结合1921年谢家荣的《甘肃玉门石油报告》,同时根据1937年初进行的科学探测,1939年3月在玉门老君庙北15米处进行钻探,8月11日喷油,这口井被称为“老君庙一号井”,日产原油10吨,有效缓解了当时的“油荒”。1940年5月升级采油工艺,运用杆泵采油。1941年10月,4号井强烈井喷,原油产量迅猛提高,玉门油矿进入大规模开发生产时期。1942年从美国定制进口可以钻深900米的艾迪尔30钻机,使石油开采能力进一步提高。

艾迪尔-30钻机

玉门油矿

抗战时期玉门油矿共产原油25万吨,在缺乏技术设备的情况下,用70加仑的蒸馏锅开始炼汽油,这种方式炼油被形象的称为“茶壶嘴炼油”,有效支持了抗日战场。一直到1949年,玉门油矿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量最高的油矿,自1939年8月11日一号井出油到1949年,玉门油矿共出原油50多万吨,平均年产5万吨。同一时期的美国年产原油22984万吨(1944年),苏联1826万吨(1944年),日本26万吨(1944年)。虽然与世界强国的石油产量差距很大,但我们的石油工业已经开始萌芽。

茶壶嘴炼油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家的生产建设离不开石油,仅1950年我国就消耗石油50万吨,而当年石油产量仅为10万吨。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我们进行严密的封锁和禁运,所以我国只能从苏联进口石油,1950年中国从苏联进口石油和石油制品17万吨。

大会战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随着美国的介入,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同年10月19日志愿军入朝作战。面对强大的多国联军,我国战争投入也是前所未有的,战争使石油需求量急剧上升。1951年进口原油75万吨,1952年进口91万吨,1953年103万吨,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结束,石油进口有所减少,1954年进口原油96万吨。

志愿军入朝作战物资准备

为了减少石油自给和进口的比重,国家决定建设自己的现代化大规模油田,经过几年的艰苦卓绝的努力,玉门油田已经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石油工业基地,为国家的建设源源不断的提供优质的石油资源,同时向全国其他油田输出大量技术人才,王进喜就是玉门油田走出的杰出代表。

玉门油田炼油厂(1956年)

王进喜1950年通过考核,成为钻井队钻工,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1956年通过过硬的技术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成为贝乌五队队长。1960年2月举国支援大庆油田的建设,王进喜带领贝乌五队携带60多吨设备从玉门乘火车奔赴大庆。王进喜被分配到大庆油田马家窑萨55井,仅用5天零4个小时便打完大庆油田第一口生产井,这一壮举成为石油历史的传奇。

工作中的王进喜

将援助大庆的设备卸车后人拉肩扛至马家窑

2589井发生事故,王进喜用身体搅拌泥浆压制住井喷,保住了油井

玉门油田是我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只要有石油的地方,就有玉门人,玉门油田形成了我国现代石油工业的框架,同时也积淀出玉门精神和不朽的铁人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