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对很多老板来说,公司发展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 公司不发展,规模不大,那就意味着竞争力不足,很容易被市场淘汰。而且老板也会觉得“没面子”,出去谈生意也会底气不足,很被动。 所以小公司通常都会想要做大,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具备更大的实力,赚到更多的钱。大了还想更大,多了还想更多,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 但在“变大”的过程中,也存在问题和风险。 第一、小公司要发展,就会势不可挡的走向官僚主义 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公司是一个需要能力均衡的组织体。比如小公司在创业开始的时候老板可以一个人干三个人的工作,白天是老板,晚上是工人和客服,一天忙十几个小时,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但随着客户增加,业务量提升,你就必须雇佣更多员工,把自己从一些基础、琐碎的工作中脱离出来,这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事多则人多,人多则事多,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随着公司员工的增多,你就必须划分部门,并找管理者来协调工作。官僚主义就有了滋生的土壤。 其次,每个部门,每个团队,都相当于一个山头,公司越大,山头就越多。 所谓官僚主义,简单说就是形式大于实际,人浮于事,组织内部的熵增化。 比如PPT文化等不增值的工作作风,就是官僚主义的反映。另外还有更严重的站队、内耗等行为。 当公司的规模大到一定程度,部门墙就会很快建立起来,大家都忙着内部的博弈,争权夺利,在服务客户、市场竞争等方面反而是变得轻忽起来了。 再次,一定程度的官僚主义是组织管理的需要。 一个公司人数越多,公司这种“机器”的运作就越复杂。 在公司里,如果是有几百上千个员工,这么多人的工作如何划分?如何保证每个人都能各司其职?另外还有工资、奖金、社保、晋升等一系列问题。 再加上市场、生产、行政等部门的协作和扯皮,管理这么多人,实在是个很大的麻烦事。人性就是自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所以官僚主义是不可避免的。 【官僚主义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官僚主义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利益,只知发号施令而不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辞海》将其定义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映”。 从解释来看官僚主义是指一种组织里面的“官本位”作风,表现为独断专行、专横跋扈,以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 第二、企业中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 1、唯上,一切都是领导说了算。 说你行便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上级高高在上,下级唯唯诺诺。因为职务有高低,声音也就有了大小。因此企业里推动项目时总会有人说,这是老板盯着的项目。绝对服从的集体最容易滋生官僚主义。 2、脱离实际情况,不管资源、人力、时间怎么样,设置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去评估项目合理性和投入产出比,还表扬那些绝对服从命令的人,称之为敢于接受挑战。还觉得自己很厉害,团队也很能打。项目不管进度,不问过程,最后结果往往惨淡无比,花了冤枉钱,团队士气还一落千丈。 3、脱离市场行情,一厢情愿去做自己并不擅长但能赚快钱的事情。 看到哪里能搞到钱,就往哪里跑。缺乏专注和定力,不管时机合适与否,看见风口就往里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尝到小甜头就得意洋洋,还觉得自己瞄得准。这种脱离主业、缺乏耐心,想起一出是一出,朝令夕改的管理行为,让员工渐渐丧失信心。 4、利益争夺和相互推诿。 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只要对部门利益有好处的就往自己这边捞,伸出手来抢夺蛋糕。或者不是自己的工作就尽量推,反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些行径表面上是看不到的,因为大家都在很努力地工作,都在尽自己的职责。但实际上项目推行起来却并不是那样,看起来各部门都在通力合作,齐心协力,而最后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这也是内耗或内卷的源泉。 ![]() 5、职责不清,人浮于事。 现在有些企业搞多线汇报,还有交叉管理,还有很多技术中台、业务中台,美其名曰矩阵式管理、扁平化管理、精细化管理。 搞得一件事情、一个业务不知道谁是真正的负责人,谁有真正的决策权。一个人也不知道究竟应该向谁汇报,也搞不清楚究竟谁才能真正评价自己的工作成果。一个项目链路很长,各部门都是负责一小块,谁也不是决定因素,于是就出现相互推诿、人浮于事的现象了。 6、其它。 比如为了晋升和加薪而卖力表现,一旦没有实际利益就无精打采、阳奉阴违,而不是从公司的整体利益考虑; 比如有些管理者拉帮结派,党同伐异,搞小利益团体,打压正直、肯干的没有站队的老实人; 比如职能部门如行政、法务、人事、财务条框很多,流程冗长,各种审批签字一堆,没有变通的思路等等,凡此种种都属于官僚主义现象。 有的企业可能官僚主义并不明显,无论领导还是员工都感受不到,但这只是表面上看不到而已,而实际上官僚主义无处不在,这种隐形的官僚主义更可怕。 尤其是大公司、成熟的公司,这些企业实力雄厚、业绩不错,看起来似乎一切都好,而实际上暗流涌动,官僚主义早已与公司文化融为一体了。 ![]() 第三、官僚主义的危害是什么? 官僚主义带来两个后果,一个是企业运营效率的降低,另一个是企业创新活力的减少。 领导不管实际情况,盲目投产,浪费时间和财务,企业流程冗余,导致办事效率很低,执行很差。如果领导高高在上,企业里面派系林立,员工敢怒不敢言,那么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就会备受打击。具体有如下危害: 1、损公肥私,在大船里开小船,只顾着自己和自己部门的利益,不惜损害整个公司的利益。 2、拉扯关系,结党营私,把公司帮派化。 3、只想做“官”,不想做事。这种人在大公司里很常见,他们看起来很忙,但都是为了投机,想要获得中饱私囊的机会。 4、明哲保身,不敢担责任。很多官僚主义的干部都是光想着保住自己的位子,害怕犯错,害怕承担责任。 …… 总之,官僚主义等于是对组织的有害腐蚀,它让内部变得浑浊、造成不公,最终破坏公司的竞争力,让公司走向失败。 第四、如何克服(治理)官僚主义? 要想有效治理(克服)企业官僚主义,我们就要对症下药。既要从企业组织架构角度着手,也要从企业文化制度建设着手,还要严格执行企业规章制度。 1、组织架构权责分明,不要让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设立决策机构和监察机构。企业往往是个人负责制,也就是由CEO或总经理说了算。这个没问题,但需要保证决策过程经由委员会讨论,一把手只是最后拍板者。同时权责分明,监察委员会或工会能有效监管决策过程。这需要一号人物以身作则,真的愿意放权和接受监督,不让集中决策、监察机构形同虚设。 各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需要清晰明了,不要设立职责重复的部门,或者设立职责不清的部门,也不要搞多线交叉汇报,更不要搞复杂的矩阵式管理。职能清晰、权责分明,保持简单即可。 管理层级不宜过多,一般是一把手与基层员工之间保持4-6层即可。如果一个企业管理层级过多,可能预示着要拆分成不同子公司或独立事业部了。层级少了,组织扁平化,上传下达会更畅通,领导人才不容易盲目自信和脱离实际。总之越是简单越是有效,越是简单越有执行力。 2、建立平等开放的沟通文化,避免以上欺下。 各级之间平等沟通,领导深入一线,接纳普通员工的意见反馈。领导能够虚怀若谷,放下身段去了解实际情况,避免刚愎自用。下属敢于谏言,不用担心遭受报复,上下充分有效交流,不让决策偏离实际情况。 好的企业,需要领导人和各级干部做出表率,虚心请教基层员工,让整个企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 3、目标导向,以事实为依据,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 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目标、年度目标、季度目标等。每一级、每一个人也都要有相对明确的工作任务目标,制定KPI或者OKR。这些目标最终的检测要严格落实,并据此进行奖惩。在评估绩效或目标完成情况时,应该保持公开、公平、透明的方式(至少同层级间透明),让大家知道奖惩的理由。 只有严格落实奖惩制度了,看重业绩而不看跟领导的关系,保持公正公平,以事实为依据,员工才不会担心自己被上级打压,才会敢于指出问题和发表声音。这样员工才有充分的斗志。这需要领导人任人唯贤,执行奖惩制度时客观公正,执行起来铁面无私。 4、避免形式主义,杜绝表面文章 形式主义是一种只看事物的表象而不重本质的工作作风,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可谓是一对孪生兄弟,如影随形。形式主义只注重表面文章,对待工作表面上大张旗鼓,暗地里蒙混过关,对于员工的发展采取糊弄而不是尽心尽力。形式主义下,企业将丧失效率与活力,员工疲于奔命,最后结果无法达成预期。 很多企业有很多冗长的流程,各种会议、报告、申请一大堆,各种审批一大堆,各种检查一大堆。财务 、安全、审计、市场、行政、人事等各种盖章,让大家的时间在繁琐的流程中空耗。这样下去就会造成形式主义。 要想治理官僚主义,就得杜绝形式主义。 ![]() 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群众的眼睛的雪亮的,那些假大空和画饼的话少讲。领导人以身作则,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你怎么做的,下面员工心里明白如镜。 想要避免形式主义,最重要的是领导不要政令频出,突发奇想,同时敢于简化流程,把可要可不要的流程废掉,把缺乏可执行性的流程删减。流程冗长或可执行性差,就容易陷于形式主义,下级就不得不想出各种办法来应付差事。 企业需要定期复盘目标执行情况,总结和优化流程,删繁就简,把不需要的删除,把复杂的简化。还得注意不要把老的形式主义去掉后,又增加了新的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最高领导人是怎么样的态度,就会决定这种文化走向。如果最高领导人尤其是创始人以身作则,秉承平等、公开、透明的方式来办事,那么官僚主义就会一定程度得到遏制。 官僚主义是不能完全克服的,我们也不能因为公司有了官僚主义就耽误了发展,一直做个“个体户”。 主要是老板和核心管理层要保持警惕,在发展的时候不忘官僚主义的危害,不能因为公司有了一点成绩就觉得成功了,变得自我膨胀起来。 公司既要允许有适当的组织冗余,又要强调管理的简化,提高流程效率,持续进行熵减。 其实公司就是人组成的集合体,它像人一样在成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变得臃肿和不健康。我们要做的就是瘦身和运动,对组织而言就是管理变革。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公司是可以通过持续变革来实现长期延续的。(完) 《期盼》 在学习中思考:将学到的变为自己的; 在思考中学习:将想到的变为真实的; 在学习后实践:将学到的转化为标准; 在实践中验证:将标准落地产生效益 在验证中复盘:强化认知提升竞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