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华夏文明的文化渊源

 渐华 2023-02-16 发布于山东

前言

从许多方面来看,华夏文明自古以来就是现代的;例如,一个基本上世俗的国家,一个精英官僚机构,一个高度自治的公民社会,一种书面语言文人和俗人都能接触到,一种基于成就而非归属地位的分层体系,一种凝聚的文化对多元文化、教育平等的理念和实践等持开放态度,这些都是西方文化形成的基础现代性在华夏早已存在。

其中包括儒家价值观,尤其是家庭道德,作为其文明的函数,华夏文化既相似又不同来自西方;将中国定义为一个文明国家,或者更具体地说,确定华夏文明在当代,我们需要从历史上的连续性和不连续性以及它与西方同行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文章图片1

历史上的中华文明

后时代中国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围绕着世界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人们非常关注中国政府在中国“奇迹”中所扮演的角色。

由于马丁·雅克的《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的出版,中国作为“文明国家”的概念已经在中国研究中获得广泛认可。

从历史和比较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他对中国文明的解读态度从历史上看,尽管中华文明具有非凡的长寿性和连续性,但它经历了重大变化,尤其是自从中国进入现代世界以来。

文章图片2

事实上,现代中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废除并保留了其传统的不同方面,它接受了西方现代性的一些基本组成部分。

因此中国向现代国家的转变;当代中国继续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来自中国传统和全球主要是西方力量的碎片;相比之下,西方传统之间的二分法现代性根本不适用于中国

不幸的是,缺乏理解与以往一样令人震惊;局外人,尤其是西方人,习惯性地倾向于用自己的方式来评判中国。

文章图片3

如果西方对中国国家的想象继续由于受到那些欧洲中心主义、刻板印象和意识形态的限制,西方人几乎没有有机会了解真实的中国,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共识是,中国需要以其自身的术语或在中国文明的背景下理解。

马丁做出了非凡的努力雅克的畅销书《当中国统治世界:西方世界的终结和新全球的诞生》顺序这本书的标题很有煽动性。

它与其他许多与中国相关的国家有什么真正的区别出版物强调了中华文明的相关性。

该书认为,中华文明是中国近代文明的秘密复活雅克对中国故事的讲述,无论有多大争议,都指向了一个显而易见但常常被忽视的事实:如果不说中国文明的作用,中国将保持神秘,

从历史和比较的角度看中国国家

文章图片4

儒家传统定义的中国文明

中国文明如何塑造中国国家与儒家思想有很大关系,儒家思想是中华的文明,西方术语“儒教”可能误导性地暗示儒家传统从孔子开始;孔子当然是儒家思想演变的关键人物,但他声称

他自己是“古代的信仰者和爱好者,是传播者而不是创新者”生活在周朝晚期(公元前1046-256年)。

他曾说:“周文化建立在前两个王朝,周文化多么丰富啊!我遵循周”夏朝和商朝,始于公元前2070年!换句话说,中华文明已经形成很久了在孔子时代之前

有趣的是,儒家对过去的怀念是儒家传统的一部分儒家的中文词是儒教,字面意思是知识分子的教义,更准确地说反映了儒家传统的历史和性质。

文章图片5

国家与宗教的关系:除中国之外,所有文明都是宗教性的——至少如此在前现代时代;作为前现代中国的主导社会思想,儒家思想被公认为这种世俗的知识传统,一种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传统

在近代中国土生土长的,中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缺乏国家宗教(夏,2011);无论统治者的个人信仰如何,任何宗教都没有被确立为国家宗教

因此不同的宗教可以在中国共存,人们可以选择信仰任何宗教或不信仰任何宗教完全如果世俗主义意味着宗教和国家的分离,如果世俗主义则意味着信仰自由。

应该注意的是,中国人对天堂的看法并不完全是基督教上帝或任何上帝的中文等价物:在中国语境中,超越的是迫在眉睫的或人类所固有的。

“天堂”只有在它与人类的统一中才有意义,这不是由天堂或在天堂实现的,而是通过人类的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

孔子说过:“让一个统治者把他的政府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他就会像极星一样,当所有的星星都转向它的时候,它仍在原地不动”;儒家世界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关于政府最佳形式的定义的辩论中,他将与柏拉图站在一起。

文章图片6

从儒家的观点来看,法治是必要的,而德治是可取的;中国人的理想尧和舜这两位早期的贤明国王在民间传说中很好地表达了贤良的统治中华文明。

尧舜以其个人美德和善让;善让是一种让位和继承制度,根据该制度,现任统治者将自愿放弃新的统治者是由现任统治者根据候选人的功绩选出的而不是血液

传说的真实性是有争议的,但山让精神在中国历史。随着夏朝(公元前2070-1600年)的出现,善让制度屈服于王位继承制度,一直延续到中华帝国末期(1911年);然而,即使在王位继承下在制度上,有相当多的统治者实行善让。

文章图片7

在古代王朝周期中统治者被废黜的原因是他缺乏美德,自夏朝以来,善让制度正式消亡,但善让精神在招募其他人方面蓬勃发展早在周朝,“德才兼备”的原则逐渐盛行,自秦朝(公元前221-206年)以来,中国第一个王朝“选择“德才兼备”成为招聘所有官员的指导原则,唯一的例外是宝座隋朝(581-618)的公务员考试制度进一步规范招聘官员的过程。

在这个制度下,任何有兴趣为国家工作的人都需要受过良好教育,能够通过不同级别的考试。

中国社会作为一个国家和中国人民作为一个民族的统一和延续,这个在秦朝,作为一种书面语言的汉语在新建立的帝国中得到了统一。

文章图片8

由于儒家的教育平等主义,统一语言原则上是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总的来说,儒家传统与佛教、道教和其他传统(包括民族文化),导致中国的多元文化。

尽管或由于其开放性,根据雅克的说法,现代中国出现于公元前221年,即帝国中国的开始;传统应该在启蒙运动中基本上趋同于汉化,启蒙运动中的汉化倾向消退当西方以其工业化的帝国主义力量武装起来,在世界上占据主导地位时世界其他地区。

向现代性过渡的儒家世界

现代性作为一个整体当然是西方的发明,它的一些核心组成部分,如现代科学技术、工业化、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民族国家起源于西方。

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非西方世界的现代化被许多人所认同西方和世界其他地区,西方化;然而,现代性和西方并不是对立的。

在现代西方与儒家世界第一次相遇后不久,一方面,中国及其东亚邻国学习没有文化障碍所有东亚国家都决心实现现代化;另一方面一些激进分子提出的“全盘西化”被东亚主流社会思想所拒绝,所有东亚国家都有选择地向西方学习

文章图片10

事实证明,日本是第一个非西方世界的国家实现现代化;日本刻意保护其传统(包括从中国领养的)没有被注意到。

儒家传统的相关性变得显而易见当规则的例外成为儒家世界的“例外”规则时:日本的成功

自20世纪60年代起,这一领域扩展到了四小龙,然后在过去三十年中扩展到了中国。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曲折而漫长,王朝帝国最终被1911年由孙中山及其国民党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

文章图片11

194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其官方意识形态。另一方面,毛泽东是务实的而不是教条的。

他从未完全接受过苏联的体制,而他,在接近尾声的时候为尼克松的历史性访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既全球化又中国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改革和开放政策;中国化,因为有意识和无意识的重建传统文化。

这是全球仍然主要是西方力量与支离破碎的中国人之间的互动传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动力,在他们的互动中力量变得本地化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市场经济中国特色,而幸存的中国传统的碎片在他们的应对现代性的进步。

显然,前现代中国国家的一些基本特征以上总结的这些技术已经被复兴或重新发明;在中国社会中越来越明显和普遍以家长制、裙带关系、群体主义等形式。

此外,在意识形态上,中国人及其光辉的过去文明很容易成为中国民族主义的丰富源泉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现在已经普及的“中国梦”的修辞。

文章图片12

鉴于中国文明的性质,中国加入东亚邻国的行列只是时间问题使传统中国化的世界现代化;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性文化越来越明显。

新教与资本主义之间的韦伯“选择性亲和”这种精神似乎也存在于儒家思想和东亚现代性之间。

而新教则如韦伯,只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很重要,儒家传统尽管支离破碎在中国化/中国化的世界里,中国人的生活依然充满活力。

因此,揭开中国人的神秘面纱“奇迹”(或东亚现代性),人们需要理解中国文明;现代性的全球化是一个无情的席卷过程,它证明了现存的文明或文化。

文章图片13

在这一过程中,许多文化及其过去的辉煌都已消亡,而一些文化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活了下来。

在现代的大部分时间里,西方是现代化的先驱主导了世界其他地区,导致了欧洲中心主义或西方中心主义。

一些曾经流行的流行语,如“白人的负担”、“使命文明”,以及最近的“历史的终结”,我们可以表达西方人的文化优越感。

文章图片14

作者观点

历史确实会重演,在这个后殖民时代现代性及其文化特色似乎正在形成,权力从西方转移到其余的工作进展顺利,世界变得越来越以多中心为中心

事实上,现在是时候我们重新评估了不同文化与现代性之间的相对价值;形成东亚的现代性,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中国传统的相关性,尤其是儒家思想对现代性的影响。

文章图片15

将华夏视为一个“文明国家”或确认华夏文明在中国复兴中的作用并不是把中国文明想象成一个静态的、封闭的实体。

在现代性的背景下,或在全球化,所有现存的文明或文化只能通过重塑自己来维持自己他们之间经常互动。

因此,华夏文明和其他任何文明一样,只能在它的历史转变和它与其他文明的关系中得到适当的理解。

文章图片16

参考文献

1.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

2.孔子(1979).《 论语》

3.《儒教与宗教的关系:跨文化解读》

4.《澳门杂志》

5.《东亚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