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客 2023-02-16 06:00:58 内容来自新浪博客 ![]() 老何杂记:王玄策征服印度记(原标题)王玄策生卒年不详,早期曾任融州黄水县令。 (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武德四年(621) 置县,属融州。今其地有融水镇。) 从贞观十七年(643年)到显庆二年(657年),王玄策曾经三次出使印度。有学者认为还有第四次,从龙朔二年(662年)到麟德二年(665年),王玄策第四次出使印度。 ![]() 贞观十七年(643年)3月,王玄策第一次作为小吏随朝散大夫、卫尉寺丞、上护军李义表,护送婆罗门国使节回国。使团共二十二人。 行旅九月,于643年12月至摩伽陀国。因巡省佛乡,观览圣迹,留其国数年。 于645年正月至王舍城(Rajaghra),登灵鹫山(Grdhrakuta),留铭文于山中。 ![]() 半月后至摩诃菩提寺,立碑。 此次奉使,来去皆经泥婆罗国(尼泊尔)。 《新唐书·泥婆罗传》记:“贞观中遣使者李义表到天竺,道其国,提婆(Marendradeva)大喜,延使者同观阿耆婆弥池”。 [据《新唐书》,因戒日王遣使入朝,命义表等报之。] 归国后之次年(646年),受命以右卫率(帅)府长史身份出使摩伽陀国,蒋师仁为副使,从骑三十人。 [按此次出使目的无记录。疑与戒日王病重有关,受命前往探视也。] 但使团未至,摩伽陀国即已发生内乱。 戒日王尸罗逸多(Harsa Ciladitya)病死后,其臣阿罗那顺篡权,遂发兵拒玄策使团。杀死随从,剽掠诸国贡物。 王玄策逃奔吐蕃西鄙,传召吐蕃兵。 尼泊尔(泥婆罗)王那陵提婆(Narendradeva)闻讯以七千骑来支援。吐蕃王弃宗弄赞普(Srong-tsan Gam-po)娶唐公主,亦发兵千二百人来支援。 ![]()
王玄策率援军大破摩伽陀兵,取其都城,禽其王阿罗那順。 王玄策于648年5月庚子归国,归献阙下。乃擢玄策为朝散大夫。 649年,唐太宗殁。及太宗昭陵建成,刻阿罗那顺、弃宗弄赞及龟兹、高昌诸王石像,列之陵侧。 ![]()
657年王玄策任卫长史,受高宗命再往印度送佛袈裟(Kasaya)。时有中国法师玄照者,在印度,玄策归途携之归国。玄策此次奉使之行程,约略:657年路经泥婆罗国,659年至婆栗阇国,660年至摩诃菩提寺。寺主戒龙曾厚赠之。 十月一日西行,寺主及余众僧曾饯送之。661年至罽宾(Kapiça)国。经吠舍厘(Vaicali)国,并赴西国天王欢迎盛会,回国。 此后玄策之事迹,不详。 【有关史料】 《新唐书·吐蕃列传》:贞观二十二年(648)“王玄策使西域,为中天竺所钞,弄赞发精兵从玄策讨破之,来献俘”。(亦见《泥婆罗列传》。) 归国后撰写《中天竺行记》,刊行于666年。又有《西域志》。 《新唐书》卷二二一: 贞观“二十二年(648)遣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使其国,以蒋师仁为副,未至,尸罗逸多死,国大乱。其臣那伏帝阿罗那顺自立,发兵拒玄策。时从骑才数十,战不胜.皆殁。遂剽诸国贡物。 玄策挺身奔吐蕃西鄙,檄召邻国兵。吐蕃以兵千人(《旧唐书》作精锐千二百人)来,泥婆罗以七千骑来。玄策部分进战茶镈和罗城,三日,破之;斩首三千级,溺水死万人。阿罗那顺委国走,合散兵复阵,师仁禽之,俘斩千计。余众奉王妻阻乾陀卫江,师仁击之;大溃,获其妃、王子,虏男女万二千人,杂畜三万,降城邑五百八十所。 东天竺王尸鸠摩(çri-Rumara)送牛马三万馈车,及弓刀宝缨络。 迦没路(Kamarupa)国献异物,并上地图,请老子象。 玄策执阿罗那顺献阙下,有司告宗庙。 帝曰:“夫人耳目玩声色,口鼻耽臭味,此败德之原也。婆罗门不劫吾使者,宁至俘虏邪?”擢玄策朝散大夫。 《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 贞观二十二年五月“庚子,右卫长史王玄策击帝那伏帝国,大破之,获其王阿罗那顺,及王妃、子等;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以诣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