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蒙古国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他们在最巅峰时期,国土一度跨越亚洲,将欧洲的一部分地区都收入囊中。×
其中就包括了如今俄罗斯的大部分领土,让人奇怪的是,为何蒙古统治了俄罗斯200多年,如今的俄罗斯人却不像他们?
全盛时期的蒙古
13世纪,亚洲地区发生了一场惊天大变,铁木真(尊汗号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国,并稳定内政。
在铁木真的领导下,蒙古国的国力日渐强盛,他们不仅有着优秀的马匹,而且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人也更加强壮。
在当时,打仗看的就是这两方面,他们无疑是占据了优势。
很快,野心蓬勃的铁木真便有了向外扩张的趋势,先后灭亡了西辽、西夏等一众国家,将其收为潘属国。

×
他们一路西征,达到了如今的地中海的东岸才停下来。
同时,蒙古人也朝北扩张,将俄罗斯公国纳入自己的统治范畴。
铁木真在战乱当中去世之后,他的后代继承先帝大业,稳定了附属国,至此一代强盛的蒙古国终于定型。
在蒙古强盛的国力面前,俄罗斯公国被统治了200多年。
直到蒙古衰退,各地的政权纷纷林立,俄罗斯这才从当中解脱,独立为国。

期间,蒙古人和俄罗斯人皆有来往,他们之所以不像,和各方面的因素有关。
时间太短,交流不够
我们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一个人的外貌、身高等等因素,都是由基因决定的,而基因的排列组合,正是来源于父母。
比如,当两个不同国家的人结婚,他们的后代有两种可能,要么像父母的任意一方人种,要么综合了两者的基因,属于混血儿。

如果是前者,后代的基因将父母任意一方呈现出显性,而隐性的基因则很难在再下一代当中表现出来。
比如,俄罗斯人和蒙古人结婚,他们的孩子长得像俄罗斯人,那么他们的孙子长得像俄罗斯人的概率就非常大了。
所以,俄罗斯人被统治后,不一定会更像蒙古人,相反,他们有可能“打劫”蒙古人的血脉,让他们更像自己。

这种基因排列的随机性,导致了人种之间的交流融合势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只有两个人种之间进行长时间,亲密的通婚,才能让其融合在一起,变成单一的人种。
而这个过程,没有个几千上万年的时间,是很难完成的。
相比较之下,200年的时间几乎是弹指之间,想要实现人种的变迁,可能性实在是渺茫。
说到底,如今人类的所有人种在基因上都有相当程度的相似性,之所以各个地区的人长得不一样,是基因适应环境的结果。
生活在亚洲地区的黄种人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中等,加上饮食习惯的因素,呈现出了自己独有的样貌。

而欧洲地区气候寒冷,饮食多以高热量的肉食为主,高纬度地区接受的辐射量又少,个个都是白白嫩嫩的,男性也比亚洲人更强壮。
因此,如果俄罗斯人想要完全变为蒙古人,环境的改善是必不可少的。
通婚少、存血脉
不仅如此,两个国家的人种,不像的原因,也和蒙古国的通婚理念以及政策有关。
在当时的蒙古人看来,俄罗斯公国作为他们的附属国,肯定是低人一等的,很少有人愿意与俄罗斯人通婚。

并且,俄罗斯国的纬度较高,他们生活的区域无比寒冷,有的地区在冬季低至零下40多摄氏度。
蒙古女性完全不想嫁过去,而习惯了寒冷地带的俄罗斯女性也不愿意嫁过来。
从当时蒙古皇室的角度来讲,蒙古过虽然强盛,但是他们的人数太少了,如果与外族通婚,很有可能导致本族的衰败。
于是统治者便提倡人们与本族人通婚,以此来保证血脉的延续。
通行难、交流不足
在13世纪、14世纪,交通方式可没有我们如今这样发达,他们想要去到别的国家,必须要骑马,日夜兼程地赶上十天半个月的路程,非常麻烦。

这也阻碍了两国人民的交流,蒙古国懒得去管远在北边的俄罗斯,而作为附属国,俄罗斯除了进贡朝拜之外,并不愿意跑到这么远的地方通婚。
所以,俄罗斯看似是在蒙古国的统治之下,实则两个国家各行其是,基本没有交流。
也正是因为地理的阻碍,导致了蒙古国后期很难掌管自己的疆土,政权分化严重。
而远在欧洲的疆土又闹起了独立,在无奈之下,只能将那些远方的土地割舍。
一步步地忍让之下,越来越多的土地丢失,俄罗斯见着独立的大趋势,连夜揭竿而起,脱离了蒙古的掌控。

当时又恰好遇到了蒙古国国力衰弱,内政动荡,他们再难有心思去夺回土地。
忽必烈建立的元朝覆灭之后,蒙古国彻底退回了蒙古草原,守着自己的“一某三分地”,从此一蹶不振。
我国明朝政权建立之后,蒙古和明朝时常在边境发生冲突,清朝时期,将蒙古全部纳入我国境内。
直到清朝灭亡,蒙古国又重新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此时他们只能依附苏联为生。

1961年,国际社会终于是承认了蒙古国的独立性质,有意思的是,如今的蒙古人,更像我们国家的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