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名医治疗痹证用药思维探析

 一元堂中医张 2023-02-16 发布于辽宁
图片图片
第 2450 期
图片
作者 / 1陈贵华2李振彬2杨静2赵可新1河北省深泽县医院中医科2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风湿免疫科
编辑 / 赵馨 ⊙ 校对 / 段瑞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图片

《宋元明清名医类案》中记载清代名医治疗痹证(风寒湿热痹)的医案共55例,其中叶天士12例,马元仪7例,马培之、曹沧州各6例,张聿青、萧琢如各4例,尤在泾、丁甘仁各3例,薛生白、曹仁伯各2例,徐灵胎、魏之璃、余听鸿、王旭高、赵海山、陈连舫各1例,涉及中药160余种,药物类别涉及清热解表、祛风除湿、芳香化湿、利水渗湿、温中散寒、理气和中、活血祛瘀、化痰止咳平喘、安神除烦、平肝熄风、补虚等。他们继承前人的治痹经验,根据当时的气候特点,结合自己的临床所见,总结出了各自的治痹心得,并以医案的形式保存下来,为我们学习和研究痹证留下了丰富的学术思想和借鉴经验。现就《宋元明清名医类案》中清代名医治疗痹证的各类药物进行统计分析,以初步探讨其用药特点,结果如下。

1治痹所用药物的频率统计及药效分类:

1.1治痹医案中使用频率达到4次的药物:当归33次。牛膝21次,茯苓18次,白术16次,陈皮16次,桂枝15次,白芍药15次,薏苡仁15次,半夏14次,秦艽14次,生地黄13次,(生、炙)甘草13次,黄芪11次,桑枝11次,枸杞子11次,人参11次,续断10次,刺蒺藜10次,狗脊9次,党参8次,杜仲8次,防己8次,木瓜8次,五加皮8次,羌活7次,附子7次,黄柏7次,丹参7次,桑寄生6次,熟地黄6次,虎骨6次,羚羊角6次,泽泻6次,石斛6次,天麻6次,苍术6次,苍耳子6次,阿胶5次,牡丹皮5次,防风5次,丝瓜络5次,蚕砂5次,姜黄4次,酒4次,独活4次,红花4次,草薜4次,肉苁蓉4次,山药4次,知母4次,菟丝子4次。大枣4次,炒夏曲4次。

1.2所用药物分类及使用次数:解表药:麻黄2次,桂枝15次,生姜汁3次,荆芥1次,防风5次,羌活7次,苍耳子6次,紫苏梗2次,桑叶1次,菊花1次,大豆卷1次。

清热药:知母4次,天花粉1次,栀子1次,黄芩3次,黄连3次,黄柏7次,生地黄13次,牡丹皮5次,赤芍药3次,紫草1次,玄参1次,连翘1次,忍冬藤2次,嫩白薇1次,银柴胡1次;

泻下药:风化芒硝1次。

祛风湿药:独活4次,威灵仙2次,防己8次,秦艽14次,稀莶草1次,海桐皮3次,木瓜8次,络石藤2次,桑寄生6次,五加皮8次,虎骨6次,蚕砂5次,海风藤1次,千年健1次,松节2次。

芳香化湿药:苍术6次,厚朴1次,砂仁2次;

利水渗湿药:茯苓18次,猪苓1次,泽泻6次,薏苡仁15次,车前子1次,滑石1次,木通1次,萆薢4次。

温里药:熟附子7次,骨碎补1次,肉桂1次,吴茱萸1次,细辛2次,小茴香1次。

理气药:陈皮11次,枳壳3次,橘络3次,枳实1次,香橼1次,木香1次,香附1次,乌药3次,沉香3次,佛手花2次。

消食药:神曲4次,鸡内金1次,炒谷芽1次。

活血祛瘀药:川芎3次,没药1次,郁金1次,姜黄4次,丹参7次,茺蔚子2次,鸡血藤1次,红花4次,牛膝21次。

化痰止咳平喘药:半夏14次,天南星1次,白芥子2次,桔梗1次,旋覆花1次,瓜蒌仁1次,川贝母2次,竹茹3次,竹沥3次。

安神药:远志4次,炒酸枣仁1次,柏子仁霜1次。

平肝熄风药:羚羊角6次,代赭石1次,钩藤2次,天麻6次,地龙2次,全蝎1次,僵蚕3次。

图片图片

收涩药:山茱萸2次。

其他:酒4次,丝瓜络5次,蜂房1次,炒粳米1次,蜣螂1次,甜瓜子1次,大黑豆1次,黑豆衣1次,木蝴蝶1次,亚麻子1次,蛤壳粉1次。

2治痹用药思维及意义:

2.1重视正气不足在痹证发生发展与转归中的主导地位:从以上所列药物可以看出,扶正气药物的使用品种和使用频率均是最高的。《素问遗篇・刺法论》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百病始生》日:“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素向・痹论》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济生方・.痹》日:“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痹证的发生无不由体虚感邪,风寒湿入侵,内外相因,痹阻经络而成,临床可见颈、背、腰、骶、肩或四肢大小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强直、麻木等,痹证早期当以祛邪为主,同时补益气血,调补肝肾,助之以通;痹证日久则寒伤阳气,热伤阴血,伤筋损骨,病及肝肾,正虚邪留,临床可见骨质疏松及破坏,活动功能障碍,腰脊僵痛,关节强直变形,筋萎骨弱废用,筋瘦腿软而膝部肿大,此时当以扶正为主,使气血充,肝肾足,筋脉关节得以濡养。

图片图片图片

2.3强调痰瘀的病理作用:痹证日久,气血周流不畅,导致血停为瘀,湿凝成痰,痰瘀互结,与外邪结合,阻闭经络,深入筋骨,难以速愈。痰瘀既是气血病理变化的结果,又可以作为致病因素反作用于气血,进一步加重气血失调,形成恶性循环,加快痹证的发展,使病情日益复杂。此时的治疗除益气养血、祛风通络之外,必须加用活血祛瘀、祛湿化痰之品,取其“留者去之”之意。

2.4巧用“通”法:痹者,闭也,阻塞不通之义也,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清代名家在运用“通”法上可谓达到了娴熟的地步,如祛风通络的桂枝、秦艽、桑枝、刺蒺藜、防风、荆芥、威灵仙等;宣肺通络的杏仁、桑叶;除湿通络的防己、革薜、海桐皮、羌活、独活;温阳通络的附子、细辛、干姜、杜仲、续断、淫羊藿、桑寄生、鹿角胶;益气养血通络的人参、白术、黄芪、甘草、当归、熟地黄、白芍药、阿胶;活血化瘀通络的姜黄、乳香、没药、红花、虎骨、全蝎;清热通络的羚羊角、连翘、玄参、天花粉、黄芩、黄柏;化痰通络的半夏、白芥子、天南星;“以藤达通”的络石藤、鸡血藤、忍冬藤、首乌藤、青风藤等。

3结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