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什伦布寺位于中国西藏日喀则,距离珠穆朗玛峰将近380公里,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院之一,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 “扎什伦布”意为“吉祥须弥”。清朝驻藏大臣和琳曾写诗赞美扎什伦布寺:塔铃风动韵东丁,一派生机静空生。
扎什伦布 01
图:文成公主进藏壁画 拉萨大昭寺的壁画记录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进藏。
张云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文成公主进藏是唐代汉藏民族关系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带去了大量物品和随行人员,还包括经书典籍,技艺方面的书籍。接下来,还有一位金城公主进藏。
两位唐朝公主的入藏,不仅推动了汉藏佛教文化交流互动和佛教的中国化,也进一步促进汉藏文化的融合。 佛教从中原内陆以及南亚传入,与西藏本地的原始宗教碰撞、交融,逐渐在这片土地上形成独特的佛教文明——藏传佛教。 扎什伦布 02
1409年,宗喀巴倡导宗教改革,创立藏传佛教格鲁派。1447年,宗喀巴的弟子根敦朱巴创建扎什伦布寺。
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格鲁派成为了西藏地方影响最深、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教派。 黄帽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典型标志,黄色象征着戒律。
图:扎什伦布寺僧人诵经 在格鲁派的成长历程中,扎什伦布寺的第十六任住持,四世班禅罗桑曲坚是格鲁派挺过劫难、迈上正轨的关键人物。 十七世纪中叶,明王朝岌岌可危,清太宗皇太极已占领山海关外的东北地区,扩大到漠南蒙古地区。已经年逾古稀的四世班禅罗桑曲坚联合五世达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与清太宗建立政治联系。
郑堆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 他不断地推进西藏地方和中央王权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从大的方面来讲,应该说是为祖国统一做了很大的贡献。 从四世班禅开始,扎什伦布寺正式成为历代班禅的驻锡地。
扎什伦布 03 1713年,清朝康熙皇帝派专使到扎什伦布寺,册封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为“班禅额尔德尼”,赐金册金印。
张云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没有中央政府的册封认定,那它的合法性也就没有依据了。那也正因为清朝政府政治上的支持,也包括经济上大量的支持,不论是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这样的支持也是他们得以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去拥有更大影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清朝中央政府用官方的方式确立了班禅在格鲁派中的地位,为格鲁派后来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扎什伦布 04 在扎什伦布寺建筑群的中心位置有一座佛堂,僧人们都叫它汉佛堂。
这里是当年班禅会晤驻藏大臣的地方。如今会客厅的宝座依然保存完好,装饰还保留着清代时期的样貌。
在佛堂的天花板上,清代风格的龙纹装饰依然让人感受到当时中央王朝的威福万方。
“当今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牌匾在这里见证了数百年的历史沧桑。
当时,西藏距离北京山高水远,这个牌匾始终朝着北京的方向,行使了面见天子的权力。每当有新选出的班禅坐床后,都要在牌匾前跪拜行礼谢恩,感谢中央政府的批准和认可。 展佛,是藏传佛教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几百年来,每年藏历五月中旬,西藏日喀则的僧俗民众都要聚集在扎什伦布寺,观看这一盛大的活动。
图:展佛节航拍 这种淳朴自然的原生态宗教文化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民众前来。除了欣赏这雄伟的奇观,他们也期盼着展佛之后的一场大雨,为庄稼的生长提供滋养。展佛顺利则意味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如今的班禅世系,在这片土地上依然延续着历史的传承和血脉,爱国爱教、慈悲济世、护国利民,用超凡的智慧面对人世间的沧桑巨变,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 世界上曾经产生过成千上万种宗教,其他宗教之所以会消失,会被历史所淘汰,正是因为同时代不能相结合,同社会发展需要不能相适应,不能同人民群众需求相契合。而我们藏传佛教的先辈大师们,能够同当时时代的社会发展、人民需求相结合,所以才能够一直传承至今。那未来的世纪当中,能不能让藏传佛教继续传承好,也要看我们当代的藏传佛教界人士,能不能让藏传佛教同这个时代,同这个社会,同人民的需要,同时代的发展,同文明的进步,同频共振。 编 审:王海涛 赵 斌 主 编:钱希茜 导 演:陈映锜 万剑英 周铂洋 吴 优 胡心砚 编 辑:史佩仑 马爱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