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倪瓒山水画中以“逸气”为核心的审美意境

 天下小粮仓 2023-02-16 发布于福建

文◎王雅旭、陈祥云

摘要:元代是文人画异彩纷呈的时代,倪瓒作为这一时代极具影响力的文人画家,不仅在绘画实践上有所作为,而且还提出了著名的“逸气说”,并将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融入绘画之中,寄托个人的情感思绪。本文首先介绍了“逸气说”美学思想,其次从笔墨技法、构图特色方面来详述倪瓒山水画中以“逸气”为核心的审美境界,并通过具体作品分析倪瓒在绘画创作实践中的应用,围绕倪瓒山水画展开论述,探究倪瓒画中简逸、荒寒的审美意境。

关键词

倪瓒、逸气、山水画、审美意境

正文

中国山水画趋向于追求一种天地之间精神融合的意境,即“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分析倪瓒山水画中的审美意境,能从更深层次了解绘画者创作的心境,不论是倪瓒提出的“逸气说”,还是其绘画营造的独特审美意境,都对后世绘画创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探讨倪瓒以“逸气”入画的审美思想有利于中国传统绘画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并将这一绘画意境运用于中国画的创作实践,帮助世人理解传统文人画品评与创作之间的关系。

倪瓒《雨后空林图》

一、倪瓒“逸气说”绘画美学思想

倪瓒的“逸气说”是在元代乱世之中提出来的,他将内心的情感与自己的人生体验,以及他对绘画创作实践的探索相结合,提出“写胸中逸气”“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等绘画论断,形成了其清逸、简远的独特绘画审美格调。

(一)“逸气说”思想的形成

元代南方经济繁荣,倪瓒早年家庭富裕,从小天资聪慧,学习刻苦,在兄长文光的庇护下,倪瓒不问世事,致力于自己的书画爱好,少年期间便才华横溢。后因母亲、兄长逝世,倪瓒无法操持庞大家庭的日常琐务,加之社会正处于元末混乱时期,强暴势力的统治、民族歧视、经济掠夺等,他的内心苦不堪言。在翻天覆地、改朝换代的过程之中,作为知识分子的倪瓒不可避免地受到多变形势的冲击。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倪瓒选择遗弃家乡,后抵达无锡,整日游际于太湖,退隐生活使其渐渐形成自我修心之境,也体现了倪瓒不屈的个性。纵观倪瓒的一生,他经历坎坷,在乱世之中,退隐山林,这样的经历为他的绘画创作提供了充足内容,也为之后“逸气说”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从“逸品”到“逸气”

“逸”字,指超凡脱俗,卓尔不群,也可指安闲。“逸”字,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逸,失也,从辵兔”。意思是兔子会在危险时刻欺骗敌人,擅长逃跑,所以“逸”,也有失踪的意思。如在《左传·桓公八年》里的“随侯逸”,是说随侯在楚国战争中失败而逃跑,所以这里“逸”就是逃逸的意思。谢灵运《会吟行》中有“东方就旅逸,梁鸿去桑梓”,这里的“逸”,意为隐逸、逸民。“逸”字的寓意也正好符合倪瓒生平隐逸之心。绘画品评中最高标准的“逸品”,是指传神写意、不拘常法、无人楷模。

唐代朱景玄在《唐代名画录》提到“逸品”一词,并加入神、妙、能三品之中,使其成为第四品,之后宋代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提到“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由此可见,黄休复认为逸格才是绘画标准的首位。在此之前,逸品都是以绘画品评的标准出现,直到倪瓒提出“逸气说”,成功地将逸品深化,加之其对技术的完善和理论的推崇,使得“逸气”别具一格,绘画意境超脱自然,上升至文人精神层面,也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传统文人画品评与创作之间的关系。

倪瓒的“逸气说”摄取了道家的哲学思想,我们从《康素子杂言一首》中可以看出倪瓒对于道教的研究,道家的绝尘世事、自由境界深深影响着倪瓒。老庄哲学那种平淡简远、超脱自然的品格深深影响着倪瓒“逸气说”的美学思想。老子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道法自然就是倪瓒心中隐逸自然的思想,也正是倪瓒所需要的精神寄托,如果倪瓒没有融入老庄的思想,那么在倪瓒的作品中是感受不到清净致远意境的。正是因为道家思想对倪瓒的影响,倪瓒的“逸气说”才得以建立,我们才能看出倪瓒退隐山林的心境,其作品才会呈现出荒寒、深远的审美意境。

倪瓒《江亭山色图》

二、以“逸气说”分析倪瓒山水画的意境

潘天寿先生说过:“艺术以境界美为极致。”由此可见,营造好的审美意境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笔墨技法与构图特色能更好地表达倪瓒山水画中的审美意境,意境美的营造需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反之,作品则无法体现深远意境。

(一)倪瓒山水画笔墨体现的意境

徐复观道:“逸者必简,而简也是某种程度的逸。”倪瓒将“逸笔”与他的人生态度联系在一起,形成了“逸笔草草”的独特技法。“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这里指绘画用笔不刻意追求精致,不必计较似与非似,重点在于抒发胸中超然的逸气,摆脱烦琐的描绘,强调笔墨自由抒发。比如倪瓒《秋亭嘉树图》,描绘的是秋季江南太湖的景色。在这幅画中,山形漫漫,湖光涟漪,茅屋草亭,树叶用淡淡的墨迹点染,灵活松动,笔简意赅,氛围冷冷清清。用笔似不经意,实则却逸笔草草,全然分辨不出枝叶形体。这样为的就是抒发胸中逸气,独有清逸之风。

倪瓒在用笔上创作了折带皴,其技法主用侧笔对描绘的对象进行施墨,表现景物的立体感,用笔简逸有力,给人的感觉很生硬。倪瓒用笔乃天然造化,率意自然,高妙的笔墨技巧与内心的恬静自然完美契合,效果非同凡响。倪瓒在这幅画中坚持用墨极简的原则,以淡而干的枯墨为主,所以他画的枯树有一种苍劲浑厚的感觉。“逸笔”完美表现出湖泊的寂寥,“逸气”与“逸笔”综合表现,达到一种极其雅致、天真的心境。不仅达到了“以少胜多”的效果,还推陈出新,展示了别样的绘画笔法,更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中国画的灵魂在于笔墨,在这幅画中,倪瓒注重笔墨意蕴,以简胜繁,虽简逸但却内涵丰富,从笔法的角度研究倪瓒山水画中的“逸气”,意境深远。

倪瓒在《画谱》中道:“用墨随意,始见天真,用笔遒劲,乃是得法……切不可求精,精则有工气。”可见在用笔用墨上反对刻意追求精致与完美,强调飘逸灵动,简洁精练,这不正是倪瓒心中所追求的逸笔趣墨吗?以逸气入画,放纵自如,使笔墨化为内心感悟的力量,超然于物象之外,烘托了画面的简逸氛围之美。

倪瓒《容膝斋图》

(二)倪瓒山水画构图特色体现的意境

倪瓒对绘画的空间构造有着无穷的想象力,有无限的空间可以让我们在其画中游走。在《渔庄秋霁图》中,他运用“一河两岸,三段式”构图法,将画面分为近景、中景、远景三段。这种构图特点把画面分割成了纵向的三部分,每一部分的面积不等,给人一种平静、深远的视觉效果。画中近景为山石坡坨,几株杂树如同文人君子一般屹立其中,没有交错与盘扭,高低大小,错落有致。

近景空间视点偏低,这是因为倪瓒常年在水上生活,导致其有别于岸上人的观察视角。中景为一江或一河,湖水淡薄,空明清旷。画中留白之处,水平如镜,无任何波纹起伏,呈现出平静且淡泊的意境。远景几处矮坡,起伏有致,体现出宁静致远、寂静辽阔的心境。在这幅画面中,没有任何飞鸟与渔船帆动的痕迹,更没有一丝人迹。整幅画面大胆使用大面积留白,“逸气”贯穿其中,营造了一种空灵的艺术效果,空灵之处透出人生境界的淡与静。

倪瓒的山水画师承董源平远山水,还受到赵孟頫的影响,倪瓒在他们的基础上再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我们从倪瓒《容膝斋图》这幅作品可以看出,在构图上,其采用一江两岸式,前景的几株树木用粗而硬的线条勾勒出挺拔的身姿,对树叶形态的描绘并不逼真,几乎没有晕染的效果,而树的后面则是一座空无一物的亭子,中景通过大量留白来表现江水的宽广,后景为低矮的山丘。这种构图没有多余的描绘,显得清冷无比,蕴含着一种荒寒、淡泊的审美意境,体现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仿佛与世隔绝。画面虽然空灵,但却是倪瓒一生所追求的简、淡、远的心境,也符合倪瓒淡泊名利、隐逸山林的选择。

倪瓒将文人画付诸实践,将人生态度与胸中逸气融入绘画作品创作,萧疏平淡的绘画意境全面展示了独特的艺术形式。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里评论倪瓒山水画:“你看他总是以几棵小树,一个茅亭,远抹平坡,半枝风竹,这里没有人物,没有动态,然而在这些极其普通常见的简单景色中,通过精炼的笔墨,却传达出闲适无奈、淡淡哀怨和一种地老天荒的寂寞和沉默。”倪瓒的山水画,构造了一种荒寒、淡泊之境。乱世之中,用“逸”来表现与尘世的距离感,以逸气入画,体现了独特的创作理念与审美趣味,这也是倪瓒被推崇为逸品、逸气画家的原因。

倪瓒《枫落吴江图轴》

三、倪瓒以“逸气”为核心的绘画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逸气说”的提出是古人艺术创作的标杆,是我国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内心深处真感情的重大成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人画重大创新。倪瓒认为画家的人生经历、气质、文学修养、审美趣味等都会影响作品意境的表达。他的绘画作品代表了元画追求“逸”的最高境界,他的绘画创作与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明清时期,由于董其昌、沈周、文徵明等人对倪瓒的大力追捧,倪瓒绘画作品中的审美意境被后世文人画家们争相模仿。“逸气说”在艺术绘画实践上取得了创新的成就,人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文人生活的真实情感融入绘画,以寄托文人画家的内心情愫,不仅为元代绘画注入了新鲜血液,而且开创了中国绘画史的新时代。时至今日,仍有许多艺术家学习和研究倪瓒。

倪瓒山水画的审美意境,给人的感受是简逸、荒寒。倪瓒不断追求“逸”的精神境界,一生高洁雅致,在看尽人世繁华后,依旧保持高逸豁达,所以倪瓒的绘画才会被世人称为至宝。“逸气说”是中国山水画的创新性发展,想要达到“逸气”的阶段,必须有超凡脱俗的心境,这也是倪瓒的美学思想与审美意境能够把元画推到新巅峰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