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囍”结良缘 ‖ 近代结婚证书史

 韩林图书馆396 2023-02-16 发布于内蒙古
结婚
图片
证书
图片

婚姻,是人生大事

结婚证书折射历史,注解社会

透露民情,内涵丰富

这张纸,不简单

结婚证书,是男女婚姻的文字凭证,或者说是婚姻契约。可以说,人类自从对于婚姻关系有了正确认识之后,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婚姻关系的管理,婚书即是婚姻管理的重要举措。据《周礼》记载,周朝管理婚姻事务的官职为媒氏。媒氏负责书写颁发婚书。《周礼·地官·媒氏》中有这样的记载:“媒氏掌管万民之判。”

图片此为出卖女孩为童养媳的卖身契婚书,上面注明大意为因女孩家贫无食,卖与人家做童养媳,立此婚书以作凭证。又恐女孩年少人心难凭,加印女孩的脚印手印为证。

古代婚书的样式,现在能见到最早的是敦煌发现的婚书,时间大约是唐代的。此前的婚书是什么样子, 目前不得而知。敦煌婚书分正书和别纸。男家请求婚姻叫通婚书,女家允诺叫答婚书。通婚书和答婚书统称正书。双方正书之外各附别纸,别纸分别写上男女各方的自然情况,主要内容是年龄、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几、是否婚配过等。正书多是虚文套话,真正的内容倒是在别纸上。

虽然现存有唐代的婚书,但现实是我国明代以前的婚书实物多已不存了。堪称难得的是从清初的康熙、雍正一直到后期的同治、光绪的婚书都有,尽管各朝的件数多少不一。婚书在早年间,多用红纸墨书,其中包括求婚帖、订婚单和结婚单,上面写着男女双方的生辰、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以及祖父母的名字甚至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等等。

图片此件婚书,是官府在审理悔婚案件时,当事人作为证据呈缴官府,由官府附于案件卷宗末页的。明嘉靖年间,因女方悔婚,男方向辽东都指挥使司呈控女方骗婚诈财,并呈送印有男方脚印的婚书以作确认,明辽东都指挥使批令经历司曹问断。

到了清代,从州县到省院的各级官府都一再昭告,凡民间婚姻纠纷需状告官衙者,必须出具婚书方准受理,有的官员还设计婚书格式刊示于众,以使百姓一体遵行。但与典卖田地、房屋、奴婢的契书不同的是,我们迄今未见到有由官府签印红契的婚书。也就是说,无论初婚礼书还是其他各种形式的婚契,都只有民间自行开立的白契,官府仅仅在婚姻跨进司法门槛时才会介入,可见在从传统社会早期直至清末的漫长时期,国家始终将婚姻划在“礼”的范畴之内。

图片

这是沈阳收藏家詹洪阁先生收藏的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之婚约书,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该证书左右长44厘米、上下高35厘米,红纸墨书,上有“大清印花税票”,象征着政府的认可。有描金双喜字和鸣凤的图案,透露出用语言与文字无法言传的喜庆祝福气氛。工整严谨的书法,显示了当事双方的文化程度,表现出对婚姻大事一丝不苟的庄重态度。

直到宣统年间,才有地区正式出台了经政府审定颁发, 内书三代、年貌、籍贯,领取时需加贴印花税票的结婚证明,表明国家已将婚嫁行为正式纳入到法的轨道,由官府来保障婚姻的合法性了。

图片清代宣统年间的童养婚帖

图片清代宣统年间的纳妾婚帖

中华民国时期结婚证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其样式更加美观,普遍绘有龙凤呈祥、鸳鸯戏水、富贵牡丹等吉祥图案;内容更加统一,大都内书结婚人姓名、籍贯、出生日期以及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等;材质更加丰富,除了纸质以外,还有丝绸、绢质、布质等;手续更加完备,在领取结婚证书时还需加贴印花税票,以证明婚嫁行为的合法性。

图片印有云南财政厅印章的结婚证书

与晚清时期的婚书相比较,其印制工艺更加精致,从以前在大红宣纸上绘有简单的花鸟线条图画,发展为复杂绚丽的各式吉祥图案,并增设背景文字;规格由细长的奏折形状变为类似今日奖状的长方形,更加符合现代人们印象中结婚证书的形状;名称也由初期的“婚书”逐渐演变为“结婚证书”。

图片得一见的再醮婚书。再醮婚书,也就是再嫁婚书。从婚书内容可见:当事人不但得到了再醮婚书,而且在婚书上明确承诺“再婚礼节与初婚礼节相同”,可见该家家长是一位为人和善的开明人士。

图片1919年,年仅10岁新郎官的婚书。

图片印有中华民国五色旗的结婚证书

图片印有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印章的订婚证书

图片在印花税票上印有结婚地点的1932年结婚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结婚证书,特别是清朝以前的,除了极少的收藏家以外,家庭中保存的基本没有了。即使是中华民国时期的家庭保存的也极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结婚证书较多,因为一般人都不会轻易把它弄丢、卖掉或送人,所以一般情况下,人们只能看到自己或亲人的少量的结婚证书。

图片

印有硕大牡丹图案的1933年结婚证书

图片四角印有小天使的结婚证书

图片1935年,57对新人在“父母官”的见证下,举行了上海第一次“集体结婚”。

图片大富人家的绢质证书

图片1941年,中国早期女物理博士的结婚证书。

新中国前期正处于新旧社会交替时期,新的制度已经确立, 旧的习俗还在发生影响,这一时期的结婚证书明显带有时代的特征,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演变过程。当新中国的各项制度逐步确立和完善之后,结婚证书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更新,并赋予了新的内涵。证书内容更为简洁精练,强调结婚当事人双方的意愿,强调婚姻自由、自主自愿、男女平等、互敬互爱。

图片印有毛泽东头像和中华民国国旗的1949年结婚证书

图片带有证书皮的1949年结婚证书

图片新中国成立后的早期婚书

结婚证书虽小,蕴藏的各种社会关系却十分丰富。作为婚姻凭证,是家庭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作为当事人持有并作为证据的最直接、最原始的材料,为我们展现的婚姻各方之间、婚姻各方与社会道德以及国家法律之间的真实关系,是我们在其他任何史料中难以具体地和系统地领悟到的。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