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祝同:一跪升三级?能力平平,却成国军中的“不倒翁”

 兰州家长 2023-02-16 发布于甘肃

黄埔风云录4:不倒翁顾祝同

在国民党军的将领之中,做过黄埔教官的顾祝同是个另类。

顾祝同指挥打仗能力一般,论起军人最重要的战功,顾祝同可以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可是他却在国民党军中一路扶摇直上,长期屹立不倒,堪称军中“不倒翁”。

除了“不倒翁”,顾祝同还有一个外号“忠将”。这个“忠将”恰恰揭示了他在国民党军中屹立不倒的真正原因。

无他,对蒋介石忠心耳。

一跪升三级?

在江苏省安东县(今涟水县)石湖镇有个四兴集,这个地方过去还有一个名字叫顾家庄。

1893年1月9日顾祝同就出生在这里。

顾祝同爷爷那一代时家里还有良田百亩,在当地算一个地主了。可惜爷爷去世之后,顾家一路开始走下坡路。

虽然家庭条件没有以前好了,但是顾祝同很早就开始接受私塾教育。在传统的四书五经熏陶之下,顾祝同很早就形成了“忠君”思想。这也为他后来对蒋介石的忠心耿耿埋下了伏笔。

顾祝同幼年生活清贫,这也促使他决心参军,以改变家庭现状。

顾祝同先上南京陆军小学第五期。辛亥革命后,陆军小学停办,学生不得不自谋出路。顾祝同和老乡韩德勤一起参加了革命军。

1912年,顾祝同的部队扩编为陆军第9师18旅36团,顾祝同任排长,不久参加国民党

1912年7月,陆军小学复课,顾祝同就辞职回去读书。一年之后毕业,顾祝同和韩德勤同往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军官学校深造。

文章图片1

顾祝同前期的求学和军旅生涯都有韩德勤的身影,两人友情深厚,韩德勤也成了顾祝同的心腹。

1917年,顾祝同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成了蒋介石的师弟。

保定军校毕业后,顾祝同在湖北军中担任连长,由此正式开始了顾祝同职业军人的生涯。

1920年成了顾祝同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这一年顾祝同几经周折投奔了孙中山,在孙中山处认识了蒋介石。顾祝同和蒋介石拉上了保定师兄弟的关系,相谈甚欢。

几天后蒋介石推荐顾祝同出任许崇智部军士教导队区队长。

顾祝同由此视蒋介石为伯乐,从此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追随蒋介石的人生。

在黄埔一系将领里,顾祝同也是最早追随蒋介石的。

后来蒋介石又把顾祝同拉进黄埔,担任战术教官。

顾祝同在黄埔时期有一个经典的故事“一跪升三级”

蒋介石这个人很注意军人精神仪表,有一天出早操看到顾祝同衣衫不整,大为光火,怒斥顾祝同,并要他当场下跪。

顾祝同二话不说,马上就跪,而且一跪就是跪一天。

第二天,蒋介石看到还跪着的顾祝同,心里非常满意,觉得此人对自己忠心可靠。很快就把顾祝同由中尉提升为中校,这就是所谓“一跪升三级”。

这个故事真假不可考,但是流传很广,从一个侧面说明顾祝同对蒋介石忠心不二的形象深入人心。

说实话的,顾祝同前期在黄埔学生军的几次战斗中表现还是可圈可点。棉湖之战中,顾祝同率部及时赶到救了何应钦一命。事后何应钦说如果顾祝同晚来半小时,自己就一命呜呼了。

顾祝同早期作为一个基层军官还是可以的,打战不畏死,果决勇敢。所以顾祝同在军中也不断升迁。

二次东征之后顾祝同当上了第一军第三师的少将副师长,几年后顾祝同又升任了第九军军长。

此后顾祝同在蒋介石的扶持之下,一路高升。

西安事变站好队

西安事变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是很多人人生的转折点。

这一点对于顾祝同来说也是如此。

西安事变之后,国民党分裂为两派,何应钦为首的一派主张军事讨伐,宋美龄则主张先和谈。

何应钦组建讨逆军,任命顾祝同担任西路军总司令,刘峙担任东路军总司令,要二人火速进军西安。

刘峙很积极,而顾祝同则选择赖在南京,向宋美龄表忠心,一直不去前线,以拖字诀面对。

何应钦很不爽,准备换掉顾祝同。可是还没等顾祝同被撤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了。蒋介石回到南京,顾祝同的表现自有宋美龄告诉蒋介石。

经此一事,顾祝同在蒋介石心中分量更重了几分。

原本在国民党所谓“五虎上将”里,顾祝同排名在刘峙之后。西安事变后,顾祝同翻盘成功,超过了刘峙。

文章图片2

蒋介石对顾祝同投桃报李,任命顾祝同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指挥第二、三、四、五集团军,对西安方面施加军事压力。

此时的顾祝同成了名副其实的“西北王”。

顾祝同以多路大军进逼西安,成功地完成了蒋介石交给他整编分化瓦解东北军西北军的任务。

顾祝同在西安事变中的选择,为蒋介石交上了一份投名状。

而解决掉东北军和西北军,又为蒋介石立下大功一件,顾祝同在蒋介石心中水涨船高,其也不断被蒋介石委以重任。

顾祝同对蒋介石忠心耿耿,比如在蒋介石交待的“反共”一事上更是非常积极。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率部积极“围剿”红军苏区。

抗战时他做了八年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对日寇他没什么动作,反倒是对新四军甚多干涉。震惊海内外的“皖南事变”的主要策划和执行者正是顾祝同

军中好好先生

顾祝同作为一个高级军事指挥官能力实在一般,但是他却在军中名声却很好。

这是为何?

古人说“慈不掌兵”,但是顾祝同却是一个反例。他对自己手下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

他对军中纪律不作约束,不禁嫖不禁赌,只有一个要求对自己忠心,对蒋介石忠心,打仗听命令就行。

有一次某连长外出赌钱,结果手下几十个士兵带枪跑路。

顾祝同得知此人是黄埔四期学生,当了两年连长,打仗也很出色,也没惩罚他,还让他重新领枪,赶紧招兵训练好。

顾祝同因此被手下称为好好先生。

面对手下放任不管,对于高级将领顾祝同则是非常谦和,没有什么架子,不因为自己位高权重而用鼻孔看人,因此他在将领之中的风评也非常不错。

文章图片3

但是顾祝同的手段只有这个吗?

那就太小看顾祝同了。

顾祝同还大搞走私,拼命捞钱。但是他捞钱不是只自己吃独食,他会拉上很多中央军和地方军的将领一起捞钱。

用经济利益把大家都绑在一条船上,有钱一起赚,这才是顾祝同在军中人缘好的杀手锏。

人缘好归人缘好,但是顾祝同和其他国民党将领比起来打仗能力实在不敢恭维。

顾祝同对蒋介石忠心,也非常熟悉蒋介石内心。他知道蒋介石喜欢操控一切,干脆他就只当一个传声筒,蒋介石说什么就是什么,我坚决执行就是了。

因此抗战后,顾祝同成了首任陆军总司令。

如果认真按战功,怎么也轮不到顾祝同。但是顾祝同对蒋介石忠心不二,这一点就完爆其他候选人。

但是蒋介石把顾祝同这样一个木偶傀儡放在陆军总司令的位置上,最后也败光了自己的基业。

比如74军张灵甫覆灭一事,顾祝同就要背很大的责任。

当张灵甫提出以74军当诱饵吸引共军主力,国军其他部队实施反包围计划时,其实顾祝同看出了这个计划一个致命缺点:友军增援不及时

顾祝同应该把这一个问题给提出来,但是他最终放弃了。

为什么?

因为他看到蒋介石兴致勃勃,非常有信心,不想扫蒋介石的兴。而且关键的是,如果蒋介石问起自己该怎么办时,顾祝同知道自己也没有个方略。

那就干脆当不知道吧,反正在孟良崮的不是自己。

后来军统的报告解密还披露了一件事,那就是在孟良崮一战关键时刻,顾祝同曾经“又以据空军侦察报告,七十四师部队似有投降之征候,而一度停止部队前进。

也就是顾祝同一度曾经下令援军不要前进。

文章图片4

1948年5月,顾祝同又出任参谋总长。

辽沈战役中,顾祝同的身份是参谋总长和最高统帅部代表,奉命去东北监督执行卫立煌,廖耀湘等部支援锦州。

卫立煌和廖耀湘两人反对,要求应该从营口撤退,保存有生力量。

顾祝同翻来覆去就是一句话“总统的命令,不能违背”

最后结果辽沈我军大获全胜,廖耀湘等人做了俘虏,国民党军47万人被歼灭。

蒋介石用人如此,焉能不败?

败退台湾之后,顾祝同卸任了一系列要职,一度心情不好,蒋介石还专门打电话让他去散心。

从大陆过来的军政要员里,大部分到了台湾都被打入冷宫,只有少数如陈诚和顾祝同还得以被蒋介石重用。

最重要的原因都是忠心。

1954年,顾祝同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这是国民党军队中除了蒋介石一人的特级上将之下的最高军衔。

1959年6月,顾祝同出任“国防会议”秘书长,而且一当就是八年。而这机构则是当时台湾最重要的决策机构,顾祝同在台湾又焕发了第二春。

蒋介石死后,顾祝同又竭诚地为蒋经国掌权而服务,在顾祝同等人推举下,蒋经国顺利接任国民党主席,掌握台湾党政军大权。

随后顾祝同渐渐淡出政坛。1987年1月17日凌晨,他终老于台北,终年94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