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谈评弹艺人

 叶毅言书 2023-02-16 发布于日本

这些天和评弹上的朋友在议论前辈的评话艺人轶事,听到了不少以前从未耳闻的故事,觉得蛮有趣的。听评弹我是从听开篇入门的,属于插班的"高材生",很多同好者年轻的时候则都是从听大书(评话)入门的,主要还是故事情节吸引他们,渐入佳境之后小书(弹词)的流派唱腔也能辨别出韵味,越发离不开评弹了。一张汇集了不少名家的老唱片除了让我知道了众多流派的唱腔和他们的创始人之外,最最打动我的则是朱雪琴的《潇湘夜雨》开篇和张鉴庭在中篇《林冲》中的篇子《误责贞娘》,当时间一声"张教头是怒满胸膛....."都能哼上几声。翻阅网络的评弹记事,发现以前我在上海曾经听过他弹唱的张调名票万祖年也在两年前的年初去世了,享年八十有四。一晃万祖年都已经过了耄耋之年矣,以前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听他唱《颜大照镜》也就是个中年还偏年轻的模样。当时好像除了个体登记在各个区县的评弹艺人之外,万祖年他的工人文化宫茉莉花是唯一的一个业余的评弹团体。当然我听现场的业余票友唱开篇还在读中学,是张氏昆仲来我校参加学校的联欢会,由张锡庆(张双勤)老师邀请的。和万祖年同一个月走了的评弹艺人还有常熟团的祝一芳,她是魏含英的弟子,夫君李一帆,算是同门,弹唱《琵琶记》的。还有一位生平不详的陆莉君。原浙江海宁团的团长周玉秋也是在差不多的日子里去世的。都是八十以上高龄人。周玉秋是赵稼秋的弟子,以前主要听曹莉茵聊起过他,因为曹莉茵有一个开篇"黄叶飘零"(开篇《鹤爱情真》)是出自周玉秋的手笔。记得张国良在为他从艺六十周年开讲《金殿上表》之前聊起过评弹界的才子,小书有黄异庵,大书是胡天如。这些都是老辈的传说,周玉秋也负才子之名,可惜知道的人并不很多。历史上还有"文武状元"之称的魏珏卿和许继祥那更是遥远的传说了。

我好像还记得杨振雄曾经和沪上竹圣申石伽交好,所以杨振雄的墨竹也有几分气度。四大名旦中的梅兰芳荀慧生都善绘事,也就是提高自身素养的玩票,而胡天如在说书之前应该就是个绘师,所以他的仕女图是正儿八经的绘画作品,据说他还会武功,倒真的是文武双全的艺人,现在想来着这样的人才真的是少之又少。前辈弹词家黄兆熊也曾和吴湖帆过从甚密,都是雅卷的艺人,所谓书卷就是少了点江湖气,有文人气质。拉拉扯扯很多过去的事情,再回到目前,今天翻箱倒柜的找有什么"稀奇"点的资料却翻出了一部姚江的《杨七郎》来,而且是完整的,记得自己有一部残缺的《金枪》是姚江在自己故乡江阴电视台录制的,这部《杨七郎》什么时候得到的都不太清楚,毕竟我听大书没有听小书来得起劲。起先人们对来自江阴的姚江不太熟悉,还以为和上海团的老艺人姚声江有什么关系,后来知道一点都勿搭界额,他是江阴团老团长姚震伯的儿子,从小跟父亲学说《包公》据说他的《包公》还曾受到太先生金声伯的指点,不过姚江在书码头的名气还是他的《金枪》,是跟该团的老艺人李惠良学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叶,上海的书码头还能看到李惠良开讲《金枪》的身影,可惜名气不响,他的资料很少,前一阵写女大书忘了名字的杨琼,杨琼的父亲和李惠良是同门,都是汪云峰一脉的传人。说起姚江的父亲姚震伯颇为有趣,他是年过三十才开始学说书,彼时刚好是金声伯作为小辈英雄蹿红的时候,也就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叶,他们结拜三兄弟胡天如,张国良和金声伯作为后起之秀开始引人瞩目。其实姚震伯的岁数比金声伯大得多,可谓小先生大徒弟。不知道我的记忆有误还是按错了人头,好像姚震伯还弄过《三国》的"东吴十计",不知道有没有资料流传。书坛先生和徒弟岁数差不多的还有不少例子,比如先前写过的湖州董剑卿,他收了个徒弟杨鸣良仅比他小一岁,书台小白脸王柏荫弃汪雨佳改投蒋月泉,师徒之间只不过差六岁,但是比起姚震伯比金声伯大六岁,还算顺当。

姚江息了几年之后又曾在上海的乡音亮相,老了许多,屈指算来姚江今年也过八十了,书坛开讲大书的都是老当益壮的份儿,虽然现在一下子被重新重视涌出许多不知名的小先生出来,一个都不认识,他们的书艺看上去就是温室的花朵,暖棚的蔬菜,没有经风沐雨,除了背书还是背书,以前的说书为生活所迫,学艺几个月就出去闯荡江湖,吃瘪了退回来再到师门补课,经过了实践和没有本子的言传,他们的书就比较活,渐渐地同门弟兄都会演绎出各自风格的东西来,在唱腔上曰流,在说书上成派,才有了我们现在知道的精彩缤纷的不同。江阴团代代相传都是大书艺人当道,先有姚震伯,后来姚江任团长,之后团长之位又传给了姚江的徒弟陈希伯。虽然陈希伯之后又在张国良本下习《三国》,毕竟三代都是评话在江阴团撑起了市面,也算难能可贵。我非常喜欢陈希伯,也应该算爱屋及乌,因为我喜欢《三国》,他录制的长篇评话《三国》七十九回书,我不知看过几次了。陈希伯的说书继承了张派《三国》的细腻和一丝不苟,虽然没有啥噱头,不过书中有了诸葛亮就是灵魂,包括听前辈名家陆耀良娓娓道来的诸葛亮用计,都是那么的引人入胜。记得原先的评弹朋友大鹿(现在交恶无往来)曾经说我听戏还要看鼻子,因为我最不喜欢牛鼻子面相的艺人,所以说《三国》的我也不是一概都认同,也有不喜的。哈哈。

2023/02/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