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 第367条诸家解说

 rainsman 2023-02-16 发布于湖南

太空游客 独秀经方 2022-09-01 11:17 发表于安徽

第367条

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经曰: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

清·吴谦《医宗金鉴》

【注】

此承上条互言,以详其变也。下利脉数而渴者,是内有热也,若身无热,其邪已衰,亦可令自愈也。设下利脉数而渴,日久不差,虽无身热,必圊脓血,以内热伤阴故也。

集注

方有执曰:脉数,与上文微热,互相发明。

程应旄曰:脉数而渴,阳胜阴矣,故亦令自愈。若不差,则阴虚热入,经所云脉数不解,而下利不止,必协热而便脓血是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脉数有虚有实,渴亦有虚有实。若自愈,则数为虚热,渴为津液未复也。若不瘥,则数为实热,渴为邪火正炽矣。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下利,脉数而渴者,阳已复矣,可令自愈。设利不差,必圊脓血,以其阳复之过,而有余热以伤阴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下利一证,最忌寒湿内蕴。血分中热度低弱,寒湿内蕴则不渴。血热消沮则脉虚微。此本四逆汤证,今见脉数而渴,则湿邪将尽而血热渐复,此不治自愈之证也。间亦有不即愈者,则一变而圊脓血,盖即白头翁汤证,所谓「热利下重」也。此又阳气回复失之太过者。然究为不死之证,慎毋嫌前后违异,而狃于四逆之方治也。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论述厥阴寒利由于阳复太过而转为热利便脓血之证。

下利要见了脉数,要见了而渴,就是阴证转阳。

阴证转阳就意味着阴邪退却,阳气恢复。阴邪为病,就是伤了阳气,现在阴邪去了,阳气恢复了,这个病不就好了吗?所以今自愈。设不瘥,假设这个病还不好,阴证已经见了阳了,已经是脉数而渴,还继续不好,那就不是阴邪的问题了,那属于阳气太盛,阳热太过,所以必圊脓血,以有热故也,因为他有热。因此厥阴病有一个两极分化的问题,以前是寒,寒得还挺厉害;这回是热,热得过头了,就要伤阴,又要圊脓血。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下利,脉又数又渴,说明里头有热,那么这个怎么说今自愈呢?这一段呐这个意思,与上面说的意思说明不一样了。这个说明这个人呢平时不戒慎饮食,内里头有宿食、有热,那么常常的微下利,这个热随着这个下利而解,这也常有的。

所以这一段「下利,脉数而渴者」,这是一个平时不戒慎饮食,里头蕴热,造成下利,这个下利不是痢疾,这个他一下利、腹泻,将腹腔这个积热啊排出,之后有好的,这个是常见的这个病。设不瘥,他这个腹泻假设不好,那要变痢疾,必圊脓血啊,那么所以然呢,他这个热不去,没有因为下利而去的缘故,还是有热。

这个病在临床很常见,先腹泻,后变痢疾。那么有的人呐,腹泻好了,他没有变痢疾,这就是「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这是指热利,阴寒下利没有这个事。那么这个热啊由下利而解了,所以他这一段的解释大家要注意,他与上面那个不一样。假设他要是不解,正因为他有热,一定要变痢疾的,必清脓血,他是这么一段。

这个病在临床是常常看见的,有的时候啊是先腹泻,过两天变成痢疾了,他说我先是腹泻,大夫没有给我治好,我吃了几付药反倒痢疾了,其实不是这个事,他是这个里头的热挺厉害的,不能够因为下利就解除的,他一定要清脓血。

主要就是由于乱吃乱喝,肠胃中有热,到时候就泻利,所以泻利有时是好的一面,腐秽不去嘛,在阳明篇及少阴篇里都讲了,由于热得太厉害了,拉了几天没好,就变成痢疾了,今天像这样的病很多。像这段没通过临床不好讲,只有通过临床认识,这句话很奥妙。所以有些注家瞎想,所以陈永兰说过,说仲景这本书呀,越读越有味,方剂越用越有验,真是这样,我的确有体会。这书细腻的很,但有也错。



王付【释疑解惑】 

①怎样理解“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

答:㈠张仲景既论“下利”,又论“今自愈”,重点突出疾病向愈的演变过程。㈡张仲景论“下利,脉数”而强调病为“自愈”的目的是强调下利为寒利,寒利脉迟而为数,标志阳气恢复,正气积极抗邪。㈢张仲景论“下利”而强调“渴者”的核心是突出寒利病证口不渴而转变为渴,标志阳气恢复,阳从阴中而化生。

②怎样理解“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答:㈠张仲景论“设不差”的目的是强调疾病发生、变化、转归与阳气恢复有一定的内在关系。㈡辨识“必清脓血”的病变证机是阳气恢复太过,或用温热药太过,阴损化热,热灼脉络而迫血外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